分享

20世纪30年代长江三峡发祥地湖北宜昌是王昭君“落雁”佳人的故乡

 泊木沐 2023-06-06 发布于辽宁

20世纪30年代长江三峡发祥地湖北宜昌是王昭君“落雁”佳人的故乡

宜昌又叫益灵,又叫益灵,“益于河,山在陵”,清代时,为表示“宜于昌盛”,改名为“宜昌”。宜昌位于湖北西南部,长江上、中、下游交汇之处,被誉为“川鄂咽喉”和“三峡门户”。宜昌是“长江三峡”的发祥地,这里有着古老的文化和灿烂的文化,有屈原,嫘祖,王昭君,杨守敬等著名人物的故乡。

上世纪30年代,湖北宜昌一处民宅院落中,一片油菜花开得正艳,那是一片雪白的油菜花,像一朵朵绽放的鲜花。

20世纪30年代的宜昌,从三峡周边的河景,一艘艘船只在河里穿梭,千帆争航,就能感受到当时三峡水上交通的繁荣。

上世纪30年代的三峡,两旁都是崇山峻岭,河水在两座山峰间奔涌不息,远远看过去,大有一种“一叶扁舟,万里无云”的壮观景象。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宜昌三峡急流上的轮渡。那时蒸气轮还很少。这些轮渡一般都是用来往返于三峡之间的,用来运送游客和游客。

20世纪30年代,一条民间船只经过三峡险滩。十多个水手,正手忙脚乱地操纵着船只。长江西陵峡,三峡是最多险滩的地方,三峡大坝时,舟行于山谷间,日出时分不见日落,夜落时分不见明月,舟行在溪流间蜿蜒盘旋,时而与两侧峭壁相触,时而似要与前方的巨岩相触,时而陡然转向,伴随着轰鸣的水流,令人目眩神迷,不寒而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长江三峡,从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开始,到东方的宜昌的南津关,从瞿塘峡一直延伸到瞿塘峡,从西边到东边是瞿塘峡,再到巫峡,最后是西陵峡。

20世纪30年代宜昌河里的湍急水流。在三峡上,有许多像这种水流湍急的图片,船只要通过,必须请人帮忙拖着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