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梦到徽州(四):徽京·风水与牌坊

 二班毛豆 2023-06-06 发布于广东

阳和门(东谯楼

有人说,想了解中国的帝王生活,就去北京;想了解明清时期的平民生活,就去徽州。因为徽州有着保存完好的明清谯楼、府第、牌坊、民居等,走进徽州古城就走进了明清历史。

从太平桥走回来,去了阳和门。阳和门是东谯楼,始建于南宋,现存建筑为清代。楼高三层,方形门阙,街道从中穿过;歇山顶,重檐虚阁、高脊翘角。东谯楼是古时用来观望和击鼓鸣钟、打更报时的地方。

东谯楼为太阳升起处。堪舆家说:门面朝东,属甲方,取名“迎和”,可得治国之才。又言该楼朝东,可以禳火,故名“禳火门”,雅化为“阳和门”。徽州人重视堪舆,建府造房风水无处不在。比如这阳和门后面,就有了一座大名鼎鼎的许国牌坊。

阳和门进去许国牌坊

歙县是牌坊之乡,现存牌坊一百多座,但都比不上这座许国石牌坊。牌坊平面口字形,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东西南北各有二柱三楼冲天柱,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

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坊,只有皇室家族才能建八角牌坊,否则就是犯上。然而许国何许人也?为什么可以建造八脚牌坊。

许国的父亲原是一名徽商,因喜赋诗,生意耽搁了,本钱渐少,又时常救济族里穷人,家中只能勉强度日。

许国少时习经书,同时习算术。大概徽州人经商,小孩子从小都要学算学。马伯庸写过一本书叫《显微镜下的大明》。说的就是徽州府一府六县发生的事。这本书不是小说,是历史纪实,马伯庸写了六个事件。前段时间第一个事件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即“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丝绢案就发生在歙县,是一个歙县的算学天才帅嘉谟发现的。这个后面有机会再说,先说牌坊。

许国21岁首次乡试未中,后来又参加三次乡试都没中。32岁时许国当时已有一双儿女,他变卖家产,第五次参加乡试,仍然没中。乡试在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所以考了五次许国已经三十多岁了。回家的路上,许国绝望至极,纵身跳入江中。幸徽商程爵途经救起,程爵非常佩服许国的坚持,遂许诺资助他再考。嘉靖四十年,许国第六次赴应天府应考竟考中了第一名解元,成了举人。

乡试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应天府就是南京。

为什么许国要去应天府乡试呢?

我在《无梦到徽州(一):我与徽州的渊源》里,说南京与安徽的渊源很深,这里就来说明一下。

许国牌坊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明政权。八月,明军攻陷大都,元政权灭亡。大都改为北平,大都路改为北平府。明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正式宣布定都北京,改北京为京师,南京改作留都,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实行两京之制。也就是说,明朝有两个京都,即京师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明朝一直留两京制,直至灭亡。

两京制并不是明朝独有。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首都洛阳和西汉旧都长安。当时出现很多吟咏两京的作品,比如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等。

明成祖朱棣迁都后,将北平布政使司所辖府和直隶州改称为北直隶,区域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市省;南京称南直隶,区域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

明朝两百多年都是这样的行政划分。到了清朝,南直隶改为江南省,省会南京,还是安徽的省城。安徽的学子参加乡试,都需要前往南京。直至乾隆年间,安徽省会才迁到安庆。从1677年到1760年,清朝时期南京也担任了安徽省会近百年。

南京当了安徽省会三百年,三百年中有无数安徽人定居南京,所以说两者是有“前世渊源”的。

牌坊直走的街叫中和街

说回许国。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十岁的许国在应天府考试中第七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明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如内阁首辅张居正,即庶吉士出身。许国从此踏上仕途。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许国坚持不懈,四十而有闻,也算是不辜负家人和朋友的期望了。

万历十一年,许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什么意思呢?就是皇帝的高级顾问,太子的辅导老师,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

万历十二年九月,许国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决策有功,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云南平叛,万历大悦,大赏群臣。许国在云南立下了汗马功劳,万历皇帝赞其“协忠运筹,茂著劳绩”,赏赐许阁老回家乡建造牌坊。牌坊是古代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于是有了这座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仅存的八角牌坊。

中和街走到底

沿牌坊的这条街是古城的主要街道,原名府前街,又名解放街、中和街。中和街两旁都是店铺,不时有伙计出来街上兜售。一小团一小团的游客在导游小旗的率领下,走街串巷,好不热闹。疫情期间,这情景在别处还真看不到。怪不得店老板说徽州风水好,病毒进不来呢。

徽州府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古人认为衙署的风水地理与民生息息相关。而徽州,尤重风水之说。

宋绍熙元年(1190),徽州通判卢瑢到任,新人上任三把火,将衙署内谯楼、仪门及亭、榭、台、观之类牌匾换成隶字,一切重新建制。郡人以为其字多燥笔,于州牌尤为严重,私下担忧。果然,次年四月郡库起火,延烧官舍民庐,烧了一天两夜方止,郡城一空。

清康熙年间,歙县重建县衙大堂,又擅自升高地基。徽州堪舆师说县基朝山驳杂,正堂平低,谯楼高耸,是为避诸恶峰,今升高二尺,恐有不利。不久,狱讼之事繁兴。后歙县人捐资重造,以复旧制,方为平息。

徽州重风水无论从城门、府衙还是牌坊、民居都可见一斑。

右边第一家是“汪一挑馄饨”

牌坊旁的“汪一挑馄饨”,是上过央视的《走遍中国》和《走进徽州》的小吃店。店老板原来只是挑担子卖馄饨,后来越做越大,开了好几家店,名扬天下。

这条街就是打箍井街,进去几十米就是我们住的地方,离牌坊太近了。本想吃碗馄饨,发现里面很多人,舟车劳顿一整天,还是回去睡觉吧。

”明天早餐去隔壁家吃。”云端说,“她家的馄饨啊......”

瞄了一眼隔壁家,挑出的招旗上写着“打箍井小吃:面条、饺子、馄饨”。

我实在有点饿了。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无梦到徽州(三):夜游

视频推荐:棋盘上的村庄

跬步之行:11: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