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1000多年的王羲之“草书密码”,如今重现书坛,让胡涂乱抹者无地自容!

 墨品书法网 2023-06-03 发布于北京

很多人把草书叫作“鬼画符”。在外行看来,草书很难辨认,笔画也是随心所欲,有时候一幅狂草看完,一个字也没认出来,只记得笔墨横飞、连绵不断,心里想“这不就是标准的丑书嘛”。这些情况都是草书面临的尴尬。

草书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比如笔画简洁凝练,但内中自有法度;行笔、结字往往要做到向背得宜、顾盼生姿;笔画节奏、字形大小错落有致,章法上疏密相生。所以,一部优秀的草书能将阴阳调和,把对立因素进行和谐统一。而且在草书内部、小草、狂草也是有明确标准的。

书写草书时心随笔走、迅疾与沉着自由变化,那种毛笔落于纸面,书写出各种奇美线条的感觉,是其他任何书体都无法取代的,那么,学草书一般从谁的作品入手呢?大多数人选择的是“书圣”王羲之,他的《十七帖》好比“草书圭臬”。

不过,《十七帖》所蕴含的笔法、行气等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太大,很多人练上好久依旧不得法,甚至最终陷入其中无法跳脱出来。与《十七帖》相比,王羲之另一件草书集字之作,更适合入门,它就是《草诀百韵歌》,是王羲之的“草书密码”。

这一草书歌诀距今超过1000年的时间,由北宋“采真子”编成。但却失传很久,一直散落民间。直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韩道亨为满足学书者对《草诀百韵歌》的需求,才将它改为墨迹本。

《草诀百韵歌》朗朗上口、干货满满,每一句都在讲解书写草书时的注意事项,还特地把一些不易区分的字,指出差异,这对于初学草书者,非常有益。

比如,“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这就告诉我们,“禀”字上边写“六”,下方写“手”,组合起来就是“禀”的草书;“袁”字,上边写“七”,下方写“红”,组合起来就是“袁”的草书。这不仅区分出了两者的不同,也指出了具体写法。

《草诀百韵歌》内容丰富,而且真、草对照,清晰明确,又是集王羲之的字,更是让我们能够“取法乎上”,练完《草诀百韵歌》再去临摹《十七帖》,会感觉豁然开朗,不会出现不得要领的情况,这么标准的草书让那些胡涂乱抹者看了,绝对要无地自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