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量问题不断的根源,是我们总在低层次上完成闭环

 空中宝剑 2023-06-06 发布于贵州

航天人最怕什么?质量问题归零绝对是其中之一。“XX产品又出问题了”、“XX质量问题要一周之内完成归零……“,这些始终困扰着航天的质量人,质量人不是在解决质量问题,就是在去解决质量问题的路上。

航天质量问题归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质量问题办法吗?为什么质量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甚至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儿?

著名的战略咨询顾问刘润老师曾说过,人最大的悲哀是在低层次上早早形成了闭环逻辑。借用刘润老师的话,质量问题不断的根源,是企业总在低层次的质量问题处理上完成闭环,工作始终处于“救火模式”,未完成向“预防模式”的转变。

Image

质量问题总在低层次上形成闭环

01


来自厦门市的黄先生,花费将近25万元购买了某品牌汽车,提车不满一个月,开车400公里回了一趟老家,中间就发现喇叭就不响了。

收到客户反馈后,汽车厂家马上针对喇叭不响问题进行了维修,使喇叭功能恢复正常,保证了客户的使用,这是很多厂家处理问题的方式,质量术语叫“纠正”,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喇叭恢复正常了,这样解决质量问题够了吗?

当然不够,这种处理方式治标不治本,不能保证同类问题不再重复发生。怎么办呢?厂家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发现是喇叭引线虚焊,接触不良导致不能正常工作。于是,厂家制定了详细的焊接工艺文件,规定了烙铁温度、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等等细节,确保问题不再重复出现,质量术语叫“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防止再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问题原因也找到了,问题不再发生了,这样解决质量问题够了吗?

还是不够,航天领域的质量问题归零就弥补了上述解决方法的缺陷。技术归零遵循“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五条原则,在找到喇叭不响的原因和机理后,还要通过复现故障验证原因和机理的正确性,采取措施后通过验证保证措施的有效性,举一反三检查其他汽车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发现问题一并整改。管理归零遵循“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五条原则,从问题产生的过程分析管理原因,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纠正措施,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管理层面确保类似问题的不再发生。

针对问题进行了技术管理双归零,这样解决问题够了吗?

在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时,可以了,但要想解决质量问题不断发生的不利局面,还是不够。因为我们一直在解决某一具体质量问题的低层次上徘徊,没有利用大量的质量问题归零信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技术上反哺设计、管理上强化能力,从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上解决问题。

敲黑板,即使是质量问题双归零,很多企业也不能严格的贯彻落实,归零不彻底、归零记录不完整等等问题非常普遍,需要引起各位朋友的高度重视。

Image

技术层面质量问题知识的拓展思考

02

从知识管理的维度,质量问题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显性知识包括质量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归零的材料就能方便的获取,所以很多企业都能有效利用。其中最常见的利用方式就是《质量问题案例集》,通过定期发布,一方面给全体员工参考,一定程度上避免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员的质量意识。

隐性知识包括故障模式和设计准则的提炼,是将隐匿在质量问题归零报告中的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故障模式是故障的表现形势,如短路、开路、断裂、过度耗损等,设计准则是为了防止产品在使用时出现故障或失效,在产品设计过程时所依据的基本准则,如简化设计、降额设计、冗余设计等。从质量问题中提炼隐性知识,先基于知识识别的规则,建立质量问题、故障模式、故障原因、纠正与改进措施的链接关系,然后对故障知识库进行再分析,提炼出设计准则,最后从设计、试验和现场操作等方面对设计准则进行分类归纳,形成故障模式库和设计准则库。

知识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与应用,隐性知识的利用可体现在以下方面: 为产品设计改进提供依据,一方面将故障知识向设计、制造、试验等部门反馈,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把设计准则纳入产品研制生产过程(敲黑板,这一点很难,但很重要,落实不好则事倍功半),基于设计准则进行产品设计,不断提升产品可靠性。 便于维修保障业务管理,在维修保障工作中,故障知识的共享应用可以辅助维修保障决策,对维修保障的计划制定和业务操作提供支持作用。 引导故障诊断与排故,利用故障诊断知识库提供故障发生机理和传播规律的分析与解释,提供故障的参考解决方案,对排故进行辅助和引导。 保障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知识库中的故障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推理,挖掘不同环境中装备及其配套产品的故障规律等隐性知识,合理配置维修保障资源,可以有效提高质量问题处理效率,同时降低保障资源成本。

Image

管理层面质量问题根源的深入解决

03

航天质量问题归零理论认为,每一个技术问题后面必有其管理的原因,但目前的管理归零只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的管理原因进行完善规章,没有从提升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的维度去思考。

1)质量问题原因分类

要想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你需要知道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质量问题原因分类统计可以达到这个目的,鉴于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思路不清晰,本文参照Q/QJB 210A-2016《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对质量问题分类进行介绍。

质量问题按照产生的原因进行两级分类,第一级原因包括:设计、软件、工艺、操作、元器件、外协外购、管理、器材、其它,第一级的每一类原因又细分第二级原因。

【设计】:由于技术设计存在缺陷而造成的硬件产品质量问题,二级原因可细分为设计输入不当、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图样或文件差错、设计接口不协调、设计可靠性欠缺、验证与测试覆盖性不全、设计工艺性差、元器件原材料的选用不当、新技术未吃透、技术上认识不到等。

【软件】:由于软件产品不满足要求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二级原因可细分为需求缺陷(软件需求错误、不明确或不完备,包括总体模型、通讯协议等总体需求)、设计缺陷(程序结构错误、数据结构错误、处理流程错误、程序算法错误、接口设计不当等)、编码缺陷(代码编写错误、违反相关标准规范中要求的编码准则等)、测试缺陷(测试覆盖性不足等)、配置管理问题(版本错误、安装错误、参数配置错误等)。

【工艺】:由于工艺设计存在缺陷而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二级原因可细分为工艺设计差错(工艺方法差错、工艺流程差错、工艺参数不合理、工装设计差错等)、工艺设计不合理(检验点设置不合理、工艺方案考虑不周、工艺文件不细不全、工艺不稳定等)、工艺设计认识不到位(新工艺认知和研究不够)、工艺文档操作性差。

【操作】:由于不按规范(标准)、设计图样、工艺文档、使用维修说明等技术文档要求进行操作引发的质量问题,二级原因可细分为误操作、违规操作(违反技术和工艺文档)、错漏检、其它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

【元器件】:由于元器件缺陷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二级原因可细分为固有质量问题、性能退化、使用质量问题等。

【外协外购】:由于委托方或供方原因造成的外协(或外包)产品质量问题,二级原因可细分为供方选择不当、要求传达不到位、过程监控不到位、验收把关不严等。

【管理】:由于管理原因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二级原因可细分为无章可循、制度不完善、培训不到位、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技术状态失控等。

针对容易产生错误的质量问题分类说明如下:

管理类质量问题:为避免和其他技术类原因交叉,消除质量问题“双”原因造成的统计不便,质量问题只做管理归零时,该问题原因为管理类;

器材类问题:指元器件、原材料、标准件和其他不可再分的物资类产品问题;

设计与软件:所有涉及软件的质量问题(如软件设计、开发、测试、配置管理等),都纳入软件类范畴;

设计与工艺:工艺设计问题应纳入工艺类范畴;而产品可生产性差或现有工艺技术水平、制造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引发的设计工艺性问题,应纳入设计类范畴;

工艺与操作:工艺设计造成的操作人员无法操作,如果强行操作必然造成质量问题的应纳入工艺类;按照工艺规范操作可以无差错完成的,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应纳入操作类;

对于外协外购类质量问题,其主要原因中的一层原因和二层原因除按“眼睛向内”的原则查找自身的问题外(供应商选择不当、要求传达不到位、过程监控不到位、验收把关不严),还应分析导致该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本技术类原因。

2)从根源着手提升能力

 针对大量的质量问题案例进行原因分类,统计出问题原因最集中的区域,就是企业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持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这是解决质量问题不断的根源。

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落实起来难度非常大。

为什么呢?个人认为存在两方面的困难。

一是真正进行质量问题原因分类和统计分析的企业不多,2015年原总装、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装备质量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建立装备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质量问题才真正被企事业单位重视起来,因为很多企业对质量问题规范管理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开始问题原因分类和统计分析。

二是少部分开始进行问题原因分类和统计分析的企业发现,统计分析的结果非常简单,解决措施也显而易见,就没有认真对待,比如:设计不合理、违章操作问题较多,通过强化设计师培训、操作工培训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笔者意见,任何一个简单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必然有其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拿违章操作这事来说,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不会(又能细分为未培训、培训了未掌握等等)、操作人员不愿(认为简单不需要看操作手册、原来一直这么干也没出问题、师傅就是这么教的等等)、操作人员精神状态不好等等,针对不同的原因可能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千万不可主观臆断。

企业要想解决质量问题不断的尴尬,最关键的,是从海量的质量问题背后寻找管理上的共性原因,持续提升管理方面的能力,才是真正“治本“之道。

Image

最后的话

04

质量问题不断的根源,在于企业只从具体问题的低层次上闭环问题,没有从技术上识别故障模式,提炼设计准则并反馈到设计生产前端,没有从管理上针对薄弱环节提升管理能力,结果造成“问题解决了”,但造成问题的根源仍在,按下葫芦浮起瓢也就不足为怪了。要想真正扭转质量问题多发的不利局面,在“被动“解决具体质量问题的同时,多抬头思考,寻找造成质量问题多发背后的共性原因,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谷长超、胡云、洪东跑、胡晓《基于质量问题归零信息的航天可靠性知识管理模式》

2)Q/QJB 210A-2016《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