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小型先进空空导弹技术分析

 小飞侠cawdbof0 2023-06-0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F-22与F-35现阶段均面临必须在内部储存所有燃料、传感器和武器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利用隐身外形规避对手雷达的能力。因此美国空军正在开发“小型先进能力导弹”,诉求小型、轻型,更具敏捷性,射程增大且可实现高密度挂载,并计划于2030 年代装备作战飞机。

一、“游隼”(Peregrine)

(1)主要性能参数

据称“游隼”采用增材制造和现成材料制造,机动性与AIM-9X的机动性相当,长约1.829米,重量约为68kg(AIM-120长约3.66米,重约156kg),主要用于对付无人机、有人驾驶飞机和巡航导弹。

雷神技术公司宣称“游隼”速度更快,且是一型超中程导弹,射程至少与 AMRAAM一样大,并且可进行近程、超视距以及超中程打击。尚不清楚雷神技术公司将Peregrine的射程与AIM-120的哪一种型号比较,毕竟AIM-120C/D的能力较早期型号均大幅提升,如AIM-120D的最大射程可达120~160公里。

(2)技术推测

有关该型导弹的技术细节未见雷神技术公司披露,在此仅结合该公司部分公开信息及其技术积累等对导弹的制导技术以及战斗部设计进行推测。

多模式自主制导

据称该型导弹采用了三模制导,具体功能未见披露,在此推测雷神技术公司大概率结合其研发的AIM-120与AIM-9X的制导技术,分别将两型导弹的雷达寻的能力与红外成像导引头进行组合,由此使导弹具备较强抗干扰能力,能够在飞行末段阶段的电子战干扰中寻找目标,在目标的防御反制措施致盲或混淆其红外光学系统时,利用雷达导引头进行导引。

第三种模式则可能是一种主动跟踪目标电磁发射的能力。

战斗部设计

“游隼”可能采取先进的弹头技术,也可能完全取消弹头,转而采用物理撞击目标以摧毁目标的击杀设计,并能为推进系统及其燃料留出更多空间。雷神技术公司发布的多张概念图存在一定区别。

图片

雷神技术公司发布的“游隼”概念图

如上图所示,“游隼”的弹身上只显示了两条棕色带,并未显示黄色带(黄色带代表烈性炸药,通常表示战斗部位置),据此推测该型导弹可能采用了低阶炸药,而非烈性炸药,或者采用了动能击杀设计。

图片

“游隼”概念图

但若依据上图的黄色带判断,该型导弹则可能装备了爆破战斗部。并且雷神技术公司曾于2019年透露该型导弹会采用爆破战斗部,只是结合雷神技术公司极力渲染的“机动能力”,该型导弹仍然存在采用动能击杀设计的概率。

(3)能力分析

全天候作战能力

即使在恶劣天气下,“游隼”也能寻找目标,其精密的传感器、制导和推进系统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检测、跟踪和攻击移动目标。由此可知,该型导弹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击杀敏捷性

雷神技术公司透露“游隼”采用了高性能模块化控制系统,再结合其新型轻型机身,具备实现一定机动的可能性,尤其在最需要机动能力的飞行末段。并且该型导弹一定会配备数据链,不仅有助于增加射程,还便于其击毁近距离目标。

图片

AIM-9X

但其弹身上并未采用AIM-9X的前翼,而是采用了4个边条翼,这很可能会影响其机动性,其是否具备与AIM-9X相当的机动性,尤其近距离机动性,仍有待考证,也只能说其可能具备一定击杀敏捷性。

提升载机的火力密度

“游隼”的紧凑弹身使其可内置于F-35这种隐身战斗机的弹舱,还可由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挂载,将载机的武器数量增加1倍,如F-35的装载数量就可由4枚增至8枚,由此可使美国及其盟国的战斗机部署更多导弹,提升其夺取、保持制空权的能力优势。

其也可作为B-21等大型作战飞机应对来袭导弹和其他威胁的一种紧急自卫选择,还有望成为未来空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无人作战飞行器(UCAV)的理想武器选择。

此外,凭借其多模式制导系统,“游隼”还可能具有初步的空对地能力,这也使其具备成为打击其他目标集的有用工具,包括弹出式防空威胁的可能性。

二、CUDA——小型“AMRAAM 级雷达制导混战导弹”

CUDA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专为F-35和F-22战斗机设计研发的一型小型中程空空导弹,有关CUDA的信息鲜见披露,仅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AFRL)于2019年透露空军为该导弹侧重于与 AIM-120D 相比的射程和末段机动性的飞行演示计划分配资金。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称CUDA的射程小于AIM-120D,全长仅约177厘米。

图片

CUDA与AIM-120(AMRAAM)对比示意图

(1)可能采用的技术

CUDA可能会取消传统弹头,转而采用命中杀伤设计,利用布置在头部的密集侧推器,实现动能杀伤,攻击对手的飞机、无人机甚至是空空导弹,同时还能留出更多的燃料空间,未来F-35有望内部装备12枚CUDA,提升空战能力。

(2)能力分析

CUDA的射程小于AIM-120导弹,由此说明射程并不是该型导弹的优势所在。考虑到美国近年来大肆渲染“大国竞争”,以寻求与对等对手对抗时的优势为前提研发新型武器平台,并且战斗机的隐身性能正在不断提升,隐身战斗机的空中作战距离也将缩短。因此CUDA的优势将在于提升载机的载弹量,并且具备一定击杀敏捷性。

提升载机的火力密度

CUDA由于紧凑的设计,能够增强载机的装弹数量,有可能将F-35内置载弹量提升3倍,提升载机打击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其隐身性能,有利于载机在强对抗中保持一定生存力与优势。

击杀敏捷性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正在寻求开发和演示用于下一代制空导弹的若干关键系统技术和子系统,如改进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高度封闭的转向控制、低能量损失和通过推力矢量控制方向,这些均有可能用于CUDA这些在研的先进空空导弹,提升其机动能力,进而提升其击杀敏捷性。

综合而言,美空军正在将基于采用先进动力系统、制导控制等使得空空导弹小型化,提升载机火力密度与敏捷击杀能力作为现阶段空空导弹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进而更好地借助先进战机的先进传感器以及网络化能力等,按需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

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团队由具备较为深厚军事理论知识积累、较强研究能力与丰富国防科技信息研究经验的研究人员组成,多年来聚焦于对新型作战理念、作战能力建设、新型武器装备技术与作战运用、未来作战体系建设等领域相关科技信息的持续跟踪与研究分析。(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