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是50军政委,后因种种原因遣送回乡,晚年每月领50元生活凄惨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6-06 发布于天津

开国少将徐文烈曾担任50军的政委,并且和军长曾泽生一起指挥了大名鼎鼎的汉江阻击战,帮助50军彻底完成了蜕变。在战场上他受过重伤,还代表50军受到过毛主席的宴请,如此功勋和殊荣足以比肩一众名将。

然而,步入暮年的他并没有因功受禄,反而还因种种原因被遣送回乡,晚年生活十分凄惨。晚年身患严重风湿的徐文烈只能住在低矮潮湿的板房里,每个月只能领到60元的生活补助,这些钱除去医药开销所剩无几,有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

英雄迟暮却落得如此境地,无人不唏嘘发生在徐文烈身上的变故。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09年,徐文烈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县板桥镇大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庭虽穷,其父却是一个开明之人,在儿子8岁时举倾家之力将之送入私塾,接受了那个年代最难能可贵的教育。

徐文烈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读满四年私塾后,他顺利考入板桥初小就读,又于14岁时考入板桥高小。不过,读书阅历虽然不断提升,他对自己的未来却愈发迷茫起来,他并不知道自己读书为了什么,也不知未来的出路何在。

中间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辍学了一年后,徐文烈又凭借着出众的成绩考上了云南曲靖第三师范学校(今曲靖师范学院),也正是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章图片2

在曲靖师范求学时,正值思潮风起云涌之际,革命思想也随之传入了曲靖。阅读了大量的革命文章和读物后,徐文烈对进步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出身贫苦的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产生了强烈的认同。

可是,由于贫困的缘故,读了一学期后徐文烈的家庭就负担不起他的学费了。开学之际,他流泪送走同学,自己则转身进山砍柴挑卖,只为了给家人减轻负担。

对于儿子的懂事徐父也看在眼里,他不忍儿子就这样放弃学业,于是,徐父砸锅卖铁四处筹钱,终于在开学前三天筹够了学费,郑重地将钱交到了徐文烈手中。父亲的无尽支持给了徐文烈莫大的鼓励,他含泪拿着钱一路赶到曲靖,终于在开学时如期抵达了学校。

不久后,中共地下党在曲靖师范发动了第一次罢考行动,徐文烈带头响应,在运动中展现出了觉醒青年的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此后,他就受到了曲靖地下党组织的关注,并于1928年7月在党支部书记陈昌郁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章图片3

入党后的徐文烈更加积极的用理论武装自己,他还奉组织的命令经常到群众中去宣传劳动群众的伟大,以唤醒群众的自我意识。

在不断的理论强化和与群众的交流中,徐文烈对自己的目标愈发清晰,他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茁壮成长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从曲靖师范毕业后,徐文烈受聘到陆良县碧云小学任职,借助这个身份,他一边从事组织的秘密工作,一边积极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但在1933年8月,活动频繁的徐文烈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后遭人控告,以多项罪名被逮捕入狱。然而,由于长期找不到其受指控罪名的证据,徐文烈被同是中共地下党员的昆明市长熊从周营救,后经校长保释出狱。

出狱后徐文烈受命潜伏了下来,但由于没有及时与上级取得联系,他的组织关系随之中断。无奈下他只好返回了宣威县,当了宣威中学的一名老师。

虽然脱离了组织,但徐文烈始终鞭策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期间他不断传播先进思想,组织学生开展抗日宣传,为宣威县的革命活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文章图片4

从艰苦求学的白衣少年,到投身革命的坚毅战士,徐文烈在求学过程中一步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国之大者。他的一生,注定不平凡。

二、功勋卓著

1935年4月,红九军团长征到云南,途经宣威县时,红九军团进行了一次扩红,徐文烈便在这次扩红中参加了红军。

凭借着不俗的学历和宣传经验,徐文烈被军团宣传部相中,成为了一名宣传干事。在宣传部长王透和刘鹤孔二人的介绍下,徐文烈在长征途中再次入党,重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长征胜利结束以后,徐文烈便长期从事宣传工作,他先后担任了红32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抗战爆发后,又出任了120师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堪称是我军宣传阵地的一大干将。

不过,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徐文烈于1941年终于离开了宣传岗位,调任晋西北抗大七分校政委,由此开始深耕政治教育工作。

文章图片5

不得不说,徐文烈是一名相当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充分践行了毛主席的群众路线和治军理念,帮助组织培养了大批优秀政治干部。1945年年底,徐文烈调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而在这里,他一战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1946年5月,国民党184师在师长潘朔瑞的率领下于海城起义,这是我军面临的第一批起义部队,由于缺少大规模接收起义部队的经验,如何改造和管理好这支部队,成为了困扰我军的大难题。

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派遣徐文烈去完成这个任务。而接到命令后徐文烈立即选取了30多名老红军和老干部,带着他们前往184师进行改造。

文章图片6

到了184师后,徐文烈并没有直接开始着手改造工作,他先是夜以继日地培养了一批干部,然后将这支部队组建成了东北民主同盟军第一军。

这个新番号就足以体现徐文烈的智慧,仅仅用了“民主”、“同盟”这两个极具张力和尊重的字眼,便使得一支起义的国民党军摇身一变成了正义之师,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此后,徐文烈带着自己培养的干部在全军开展了一场广泛的“诉苦运动”,一边组织校尉长官,一边组织解放战士,分为两个群体开始尽情诉苦。大家有苦水倒苦水,有细账算细账,有苦根挖苦根,畅所欲言,敞开心扉。

在彼此的倾诉声中,起义官兵逐渐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和压迫,同时在都是苦命人的相互同情中找到了情感共鸣。经过整训后,绝大部分的184师战士都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努力产生了深深地认同和感激,从而成为了一名脱胎换骨的解放战士。

184师的成功改造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赏,而其中经验也成为了后来我军对待起义部队的范本。通过这次改造,徐文烈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号,一时间无人不知晓这位东北政委的厉害。

文章图片7

1948年10月,曾泽生率领国民党滇军第六十军在长春起义,两个月后,中央宣布将这支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而如何改造好这支部队自然成为了改编工作的重中之重。

鉴于徐文烈在此前改造184师工作中的显著成绩,于是中央将其任命为50军的政委,使之肩负起了彻底改造这支部队的光荣任务。

从职务上的任命就可以看出此次改造任务与上一次有很大的不同,之前徐文烈只是简单改造一个“孩子”,但这次更多的是改造自己的“孩子”。显然,与之前相比,徐文烈肩上的胆子沉重不少。

文章图片8

本着对症下药的态度,徐文烈并没有直接照搬上一次的经验,而是通过细致调查和走访掌握部队的全面情况,然后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建立起了各种制度,以此来规范和改造这支队伍。

徐文烈清楚,50军底子并不差,只要好好调教,那么这支部队一定会成为我军的一柄钢刀。经过多次分析后,他认为50军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军纪不严,这也是一众国民党地方军最大的问题。

文章图片9

于是,徐文烈将50军的整训重心放在了党建上,他根据部队实际,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先后建立起数个积极分子训练班。通过对积极分子的培养,50军很快就发展了众多党员,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就达到了600多名党员。

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多,50军迅速实现了团有党委,营有支部,连有小组,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将“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方针,从而彻底实现了党对50军的指挥。

此外,徐文烈还是沿用了“诉苦运动”等一系列有效方式,经过诉苦,50军的战士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信仰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而这支原本被称为了“六十熊”的队伍,即将迎来自己的改头换面。

文章图片10

1949年6月,徐文烈向上级请缨让50军入关作战,随后50军便先后参加了鄂西战役、成都战役等重大战役,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战果,为新中国的全面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真正让50军名声大噪的还是朝鲜战场上爆发的汉江阻击战,这场战斗不仅让50军实现了涅槃,更是在世界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随着这支部队的名垂青史,徐文烈也一同迎来了自己的事业巅峰。

然而,盛极而衰,这般铁律,无人能够违背,更无人能够避免。

文章图片11

三、晚年蒙冤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徐文烈离开了同生共死的50军,出任了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协助刘伯承领导日常工作。1955年,徐文烈授少将军衔,由此成为了云南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将星。

在南京期间,徐文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他经常没日没夜地处理工作,以至于积劳成疾。最严重的时候,徐文烈甚至因为脑血栓一度偏瘫,情况非常危险。不过,在病情得到缓解后,他就再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不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

1959年底,由于身体无法再支持高强度工作,中央便将徐文烈调到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出任副秘书长一职。此时的他已经因为长年操劳积累了心脏病、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身体条件非常不好。

文章图片12

就在徐文烈拖着病躯依旧在为祖国事业倾心倾力时,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变故却突如其来。在特殊时期风暴的冲击下,徐文烈被错误地定为了“叛徒”,不仅开除了他的党籍、军籍,更是将他遣送回了宣威老家,安置到了一个偏远村子中。

面对这无妄之灾,徐文烈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始终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现实。可是,心态再好,艰苦的环境还是压得他孱弱的病躯透不过气来。低潮的床板常常让严重风湿的他疼痛难耐,加之极度缺乏医药和营养,他本就不好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吐血不止、难以移动。

这般情况下,徐文烈却只能领取到每个月60块钱的生活费和二两猪油,每月刨开医药费后所剩无几。久而久之,徐文烈又患上了严重的心肌梗塞,情况非常不好。

文章图片13

好在老战友的竭力帮助和争取下,他才最终得以被送到了医院救治,又于情况略有好转后被子女冲破重重阻碍接回了北京。但可惜的是,成龙之处也成了葬身之地,回到北京后徐文烈的身体愈发恶化,不幸于1976年12月28日第二次心肌梗塞去世。

徐文烈去世后,他的罪名依旧没有被消除,他的身后之事与子女都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好在,随着中央对历史问题进行清算和复查,徐文烈终于于1979年3月得到平反,恢复了自己的声名和应有的待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