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富汗与伊朗争水资源?看大坝一目了然

 地图帝 2023-06-07 发布于上海

伊朗与阿富汗的边境地区,多荒漠、沙漠,水资源奇缺,双方的主要矛盾,就是争夺水资源。伊朗在波斯湾连美国都不惧,但在西南部边远地区,耗费人力物力只会徒损国力。反而是美军仓惶撤兵后,阿富汗捡到大把美式装备,在局部有一定优势。

阿富汗是个内陆国,也是一个干旱贫瘠的国家,不过在“以水换港”的置换协议里,阿富汗却是出让水资源的一方。在伊阿交界的锡斯坦盆地,深入内陆,水资源掌握在阿富汗手中。阿富汗作为一个内陆国,所有货物的进出口都要通过第三国进行转运,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出海口。1973年,伊朗与阿富汗签订协议,阿富汗获得港口使用权,伊朗获得河流中26立方米/秒的淡水。

每秒26立方米,全年累计约合8亿立方米多一点,而长江每年流入东海的水量是960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用长江八个小时的水量就能换取伊朗海港一年的使用权。

阿富汗境内多为山区、荒漠所覆盖,呈扇叶状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延伸向西南,最终在阿以交界变得平缓,此处形成的盆地名为“锡斯坦”。

锡斯坦地区的主要水源是阿富汗境内的赫尔曼德河、哈什河和法拉河,其中以赫尔曼德河水量最大,阿富汗境内第二大城市坎大哈就位于赫尔曼德河上游。锡斯坦盆地是中东内陆少有的可耕作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殖民时代英国人草率地用赫尔曼德河的一条支流,将锡斯坦盆地一分为二,这也导致了两国对水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

图-赫尔曼德河

赫尔曼德河从兴都库什山流下,向西汇入锡斯坦盆地并形成萨比里、赫尔曼德和普扎克三个终点湖,丰水期三个湖泊会连成一片,但到了枯水期就无异于三个小水塘。伊朗在锡斯坦盆地生活的人口约150万,基本靠农业过活,早期还能勉强从下游分到部分水源,但随着边界两侧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变得越来越不够用。

阿富汗掌握着赫尔曼德河的大部分流域,但阿富汗也缺水,事实上在这个干旱国家的内部,对水资源的争夺一刻也没有停止。

赫尔曼德河流经阿富汗多个省份,河流经过之地人们争相建造水坝,导致抵达下游的水量越来越少。尤其当卡玛尔汗大坝建成之后,阿富汗每年截留的水量高达5000万立方米,可以灌溉阿境内17.5万公顷的农田,伊朗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庄稼枯萎绝收。在锡斯坦盆地的用水问题上,阿富汗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水源成为阿富汗向伊朗施压的政治手段。

图-大坝修筑后

经过长期的调解和磋商之后,阿以双方制定了“以水换港”的合作方案,可惜因为战乱并未有效落实,如今锡斯坦盆地的荒漠化和盐碱化依旧没有改观。在这个过程中,阿富汗人发现了一种新的作物,它不需要太多水分,而且成活率极高,单位产量的价格远高于粮食,它就是罂粟。此后鸦片便在锡斯坦盆地遍地开花,阿富汗和伊朗的种植者,很快将锡斯坦盆地打造成为超越金三角的鸦片种植基地,当地的毒品吸食者越来越多。

目前来看,双方互不信任和恶性竞争,关系并不融洽。或许真要外部介入,等沙特、巴基斯坦等国来促进和解,双方各退一步,可能才会有转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