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邀诗人〗瓦楞草:乡土(外四首)【无尘诗评】

 华中文学 2023-06-07 发布于山东

本期特邀诗人:瓦楞草


华中文学特邀诗人

作者简介

瓦楞草,本名于洪琴,70后,吉林人。宁夏作协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诗歌及诗歌理论写作,作品见于《星星》《朔方》《诗刊》《诗歌月刊》等。出版诗集《词语的碎片》。
瓦楞草
特邀诗人

乡土(外四首)

以拥有权的幻相诠释乡土

它就是给予温暖的

根性物质的实体

在心中,它不被岁月侵蚀

而细数那里留下的足迹

存在感爆棚,仿佛往昔和现在

我都是它的主人

因为漂泊太久

我已无法超越一种群体性情结

必定中年后,我会用很多时间品味

与之有关的事物

以便寻求价值和存在

放不下呵!我担心若是停止寻找

异乡孤旅中就会迷失自己

接到远方亲人电话

情感被支配

一旦谈论村庄

有种东西丰盈起来

把心推向某种盛大的边缘

在它面前,我渺小又可怜

像寻求安慰的孩子踏上茫然之途

曾经所见所爱并遗失的

归依于经历的生活

那些事物梦中改头换面

形成对故园的重新解构

而夜晚最大的馈赠是星光下

有种孤寂穿过年轮

成为回忆线索中

最清晰的一条

离乡的日子

一根羽毛曾在天空飞

如今它在梦里飞

昔日生活因为古旧

掺杂于当下生活中,格外突出

曾经嫌弃的人和事

越来越觉得珍贵

那根羽毛变成鸟,是多年后一次回乡

在老宅院中

年少时光渐次而来

如同羽毛纷飞

我看到一个灵动生命在记忆碎片中幻化

我爱它

也爱曾经的生活和渐衰的自己

独在异乡为异客

银川三月桃花开

故乡四月,桃树才有含苞的蕾

常常这边桃花落了

那边电话里还不见父亲说:

村庄风光,全被桃花占了

我对桃花的情感

源自乡土意识的呼唤

内在深处,这是至高至圣的

一种有形的存在

一旦银川桃花开

总有梦带我寻找故土曾经的桃红

那些不复存在的光阴多好

它影响我偏爱桃花

对逝去的事物产生认同

中年后分辨能力退减

梦里的事总以为是真的

现实中遇到一些事

却以为那就是个梦

比如眼下路过丰登桥

五月烟雨令我恍若梦中置身

故乡村口的石桥

而对面撑伞走来的人

瞬间被遐想赋予乡邻的定义

我在记忆中寻找,相信有生之年

会在故园找到丢失的

人生入梦

梦是人生活的另外空间

我在现实的烟雨里

也会把烟雨带进某个梦



迁徙与故园,精神表里的内向回溯

无尘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当我正要写下我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它却时而逃逸了思想“逃逸”,正是作者对于诗歌文本语言、个体经验、创作技巧、结构搭建等所产生自觉意识的深度再现,也许这种再现是错位的、是不完整的,但他一定在表层结构下有着更深层的精神启示。瓦楞草这几首有着思想逃逸感”的诗让我重新审视了“思乡”这个现代诗中的基本母题。两千年以来无数的国人写了无数的思乡作品,已经成为了精审题材的一个符号。而瓦楞草这五首关于“乡情”的诗,不同于那些或奔放、或激烈的通体感应,在词素内均镶嵌着一种细微的落空状态,像是用自我精神的劳瘁为诗歌重新塑形。
诗在寻找归宿感和“诗人在文本中定居”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语义呈现在技艺之下,托起结实可靠的真情实感。而掂量这种感受时,所拿捏的分寸也一定经过了足够分量的个体体验浸透。就单纯结构而言,作品里的精神迁徙具有多维度叙述线索,现实和回忆是扭结交错的,从这样的思想变迁中体现出含蓄情感的有序外露。如第一首《乡土》:以拥有权的幻相诠释乡土/它就是给予温暖的/根性物质的实体/在心中,它不被岁月侵蚀/。“根性物质”是诗人誓死据守的自我疆界,即便这一部分经过了无数次的“断织重组,依然没有远离人间尘嚣,在破碎的隐喻中负载着某些真实的本体感受,以超验的象征性幻相,来克制诗行陈述的寄意。/我已无法超越一种群体性情结/必定中年后,我会用很多时间品味/与之有关的事物/以便寻求价值和存在/群体性情结”的意义,凝聚了整首诗的内涵,“意图”成为被动的社会性依附,在情感对应的时间变化内,主客观情绪都演化成漂泊的基础色调,每描摹出一次“新”的选择和发现,也都像一次“新”的自我叩问,赋予了乡情更丰富的寓意。
再比如《中年后分辨能力退减》这首诗,/梦里的事总以为是真的/现实中遇到一些事/却以为那就是个梦/比如眼下路过丰登桥/五月烟雨令我恍若梦中置身/故乡村口的石桥/而对面撑伞走来的人/瞬间被遐想赋予乡邻的定义/我在记忆中寻找,相信有生之年/会在故园找到丢失的/人生入梦/梦是人生活的另外空间/我在现实的烟雨里/也会把烟雨带进某个梦/。以“中年后分辨能力退减”诗题进行自我讥诮,将狭小的“梦”伸展在开阔的视域中,从敞开的向度内重新审视“乡邻的定义”,让充斥在特定空间的均衡抒情具有生活细节的暗示,在日常状态的小画面、小场景里,充满“释放后”的失落。
瓦楞草是一位细腻的、感性的、坚持自我体验的优秀女诗人,她所坚守的精神本质在被动“放逐”时,从“迁徙与“故园”中能得到自我疏解,且把思乡这个基本元素植入到感性畛域的综合深度里,从诗意和现实的夹缝中提取耐人寻味的诗歌文本,以自我笃定的精神表里内向回溯,一次次完成着“迁徙”与“故园”的精神碰撞。
诗评作者简介
无尘,本名王武臣,山东人,1982年出生。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在《草堂》《星星诗刊》《诗潮》《诗选刊》《诗歌月刊》《山东文学》《诗词报》《岁月》《躬耕》等发表过诗歌作品,获得过2022年全国见义勇为杯二等奖,御龙堤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中国锡都杯诗歌大赛优秀奖,中国桃花春曲杯诗歌大赛优秀奖等。

华中名家(点击进入)

龚学敏  梁   平  桑恒昌  李发模  华万里  雷平阳  臧   棣  欧阳江河  王小妮  麦   豆  曹  谁

特邀诗人(点击进入)

黎落,赵安琪胡建中三且冯歌,但起家,张立柱,也牛,北野,程桂彬,杨军令野兰,王相华,樊建华,罗占艳霜扣儿,鹏举,素手,南木子,云沐蝶,雷晓明,李传英,吴海龙,正月,陈敬良

华中文学简介上划

☆刊号:ISSN 2789-1585

☆总部: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大街69号院综合楼

☆分部:山东省临清市青年路西首

☆协办:青岛游笔酣墨工作室          

          图腾文案工作室             

          创想教育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东卫(天津)律师事务所乔宝川律师

推送发表:《星星》《鸭绿江》《诗林》《青海湖》《緑风》《诗词月刊》《诗刊》《江河文学》《北京文学》《扬子江诗刊》《诗潮》《诗歌月刊》《上海诗人》《楹联博览》《诗选刊》《躬耕》《诗林》《学习报》《文化参考报》《鄂州周刊》《三角洲》《家庭周报》(排名不分先后)

☆联袂平台: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诗探索》《北京诗人》《新诗高地》《渌水诗社》《茉莉花语》《安徽省界首市诗词学会》《齐鲁文学》《神州诗歌报》《绿茵诗苑》《枣花》《花雨诗苑》《诗人名典》(排名不分先后)

编委成员

特 邀 顾  问:桑恒昌,倪进祥,金学孟,李发模,李  云,霍俊明,雷平阳,萧宽,北  野(排名不分前后)

名 誉 顾  问:肖雪涛

社         长:无   尘

副   社   长: 周立志

总         编:刘   鹏    宋向辉

秘   书   长: 雷晓明

现代诗 主 编:瓦楞草,子   楚,黄秀奇

古诗词 主 编:吴淑彬,徐虎本,萧志军

小说散文主编:周文龙

书法美术主编:赵俊生

编委会成员:霍海军,贾思哲,蒋厚雄,朱启莲,陈新潮,张潋方,祁仲惠,陈冠儒,王金成,刘宗杰,宋英宾,杨丽肖,曹兮荷,武艳琴,张硕

邮箱初审编辑:张潋方,武艳琴

纸刊责任编辑:周立志,黄秀奇,周文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