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什么?你真的了解吗?

 衆妙之門 2023-06-07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学的根本。这个根本到底是什么?近代以来,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个根本,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道。用两个字来说,就是阴阳,用四个字来说,就是阴阳五行。用八个字来说,则是无为而为,道法自然。其源头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所设立的先天八卦,当然,如果追溯到更远,乃是被人们称为“无字天书”的、远古时期谜一样的河图与洛书。

一、河图洛书

文章图片2

河图洛书的说法,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又见于《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在先秦、两汉,以及唐朝诸文献的记载中,均以为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内,黄河之滨,龙马负图而出,献予伏羲。伏羲依此演卦。

又相传,大禹之时,洛阳之西,洛水中有神龟,背铭洛书,示于大禹。禹即依书治水奏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统治天下。后收入《尚书》中,名《洪范》。后人则倾向于《周易·系辞下》的解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当代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洛书为地理之书。众说不一,目前尚在继续探求之中。笔者认为,河图洛书当与远古天圆地方的盖天说相关,二者互为阴阳,是对天圆地方的形象化、数字化模拟,同时也和早期农耕文明的天文地理相关。

二、太极

文章图片3

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极,从无极而来。若太极是时空系统,那么无极就是非时空系统。我们无法理解非时空系统,只能借助老子的解释,认为它是:道。而道,是不受时空限制,又贯穿于时空系统的一种绝对的、原始的真一之气或能量。

太极,是物质的雏形,或者说是有待转化为物质的能量。这股能量,含有阴阳两种属性,所以它是一个雌雄同体的、不定的二。这种不定的二,根据老子对易经(河图)的解读,可以理解为光与尘的结合,即“和光同尘”,表示物质、时间和空间的形成。

一种猜想:所有高级生命,都是雌雄同体。当然,除了人以及绝大部分动物等中级生命,其它像有的低级生命,也是雌雄同体的,比如蚯蚓。

三、先天八卦

文章图片4

《易传·系辞上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揭示的正是宇宙诞生,乃至天地万物诞生的过程。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据专家考证,距今至少有6800年,甚至是8000年以前的事情。

为什么说太极生两仪?而不说生二仪?我认为这里大有玄机:“两”,不像“二”那样简单、机械地记数,而是它除了表示数量,更包含一种伙伴关系。而伙伴关系又包含一定的同志关系。

进一步想,同志关系包含“同质”的性质,不同质怎能同志?再想:同志关系又是一种和谐关系、合作关系、共振关系乃至平衡关系、对称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等等……因此这里只能用“两”不能用“二”。用“二”就不能体现“阴”和“阳”的同属于道的阴阳互补、阴阳互根的关系。这就是的“两”的精妙。

两仪、四象、八卦是怎么来的?既然每一个象,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大象和小象,都包含阴阳;那么太极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就是四了,再一分为二不就是八吗?这就是细胞呈几何级分裂的模式,是生命演化的过程,且每一步都不离阴阳这个核心。一阴一阳之谓道也。道,贯穿始终,贯穿一切。

先天八卦天地定位,则空间生;日月运行,则时间生;乾坤交错成震艮巽兑,则万物生。《周易》上经首《乾》次《坤》,明天地定位之义;终《坎》《离》,拟日月运行之象。故上经本先天八卦图。

四、后天八卦

文章图片5

如果说伏羲先天八卦主要体现的是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化过程(主要是人类诞生之前),那么文王后天八卦则反映了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规律(主要是人类诞生之后),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行规则。

后天八卦的顺序是:“帝出乎震,齐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周易.说卦》)。这里的“帝”,是指“太阳”,因太阳给以万物能量和生命,故称为“帝”。

太阳初升于东方,故东方有“一阳”为“震”,即“帝出乎震”;日照在上午渐强,使空气温暖并流动,故午前为“巽风”,即“齐乎巽”;日照在中午最强,故南方为“火离”,中午能见度最好,即“相见乎离”;午后日照虽然渐弱,但地表气温还在上升,故称其“致役乎坤”;太阳没入地平线,大地开始转凉,阴阳能量交流转换,故正西为顶上“一阴”的兑,即“说言乎兑”;太阳虽没入地平线,其能量却从天空折射回到大地,故称“战乎乾”;太阳能量全部被大地吸收,故称“劳乎坎”;地球吸收太阳能量后不断向四周散发热量,直到剩下最后一丝能量,故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以古代的“中国”主要是黄河流域为本位确立。按照“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习惯,南方近于赤道以火(离)表示,北方寒冷以冰水(坎)表示,东方有森林(震),西方有湖泊(兑),东南有季风(巽),西南有高原(坤),西北多晴天(乾),东北有高山(艮)。

总之,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主静,后天主动;先天是宇宙时间模型,后天是宇宙空间模型;先天为象、为数,后天为理、为占等等。但必须注意,所谓先天、后天,就好比阴阳,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先天之体,未尝不体现在后天之中,后天之用,未尝不体现在先天之中。比如说先天是时间模型,当然也包含空间的变化;而后天是空间模型,也势必体现时间的变化。

五、《易经》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八卦符号是《易经》的根本,八卦与河图洛书一样,都是用图形来描述宇宙天地万物的无字天书。一部《易经》,有图有文,可谓图文并茂。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汉字本身就是图画,它们都直接来源于河图、洛书以及八卦。

《易经》本质是宇宙模型,是以取象比类的象数思维的方法,模拟、说明宇宙天地万物的演变及其法则。它有三大法则:第一,象法则。用卦象和爻象来模拟宇宙天地万物的变化法则。第二,数法则。运用河图洛书的数理,来推演宇宙天地万物的变化过程,计算变化的因果。第三,理法则。万物之理乃易之理,易理即道理,与数的的推演、计算紧密相关。象数理三位一体,数也是一种象,隐秘的象。象中有数,数中有理。

《易经》的变化遵循三个原则,即简易、不易,变易。说简易,是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简朴平易的。说不易,是指任何一种事物,通常处在稳定不变的状态中(量变而非质变)。说变易,是指任何一种事物,当其内部阴阳转化、量变到极点的时候,就会走向其自身的反面,阴变阳,阳变阴(质变而非量变)。当然,《易经》是诗意的《易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三个原则,会有不同的解读。参见[地球人都应该读《易经》。

《易经》的主旨是天人合一、天人同构。《易经》的信息,是天人同构之下的全息。心与物齐,心与物一,心与物互补协调。

六、阴阳五行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阴阳学说,主要是指事物内部,阴阳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五行在中医里运用最为突出,没有阴阳五行理论,就没有中医理论。中医凭借阴阳五行理论,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其物质基础,从宏观自然现象包括人体的变化规律,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所谓五行,就是把宇宙间万事万物,根据其属性和状态,系统地抽象分成五大类,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没有克;没有克,也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互相平衡。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新的变化。

七、八卦与五行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八卦系统与五行系统,根源都是太极、阴阳、四象学说。而四象之后,出现五行学说与八卦学说两个发展方向。四象学说确立和应用后,古人思考确立了下列问题: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是阴和阳,四象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或者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八卦则分别为坤(代表地),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沼泽),乾(代表天),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

按照《周易参同契》的说法,太极,代表土,这应该是立足于大地(坤)这个太极,观察万物的结果。而当阴、阳从太极一分为二,就得到四象——“少阴、太阳、少阳、太阴”,后来分别称为“木、火、金、水”。“木、火、金、水”四象循环,就是一个阳气与阴气不断地互根、互生的过程。

在这里,如何正确理解“土”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四象与五行的关键。《周易参同契》:“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宫,戊己之功。”

“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正是因为有了绕日公转、贯穿始终的坤——大地之“土”,一年才可以划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划分出“生长老死”四个阶段。而“皆秉中宫,戊己之功”。这里的“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们才可以区分“东南西北”四方,“东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长久存在。

中医也持“土为太极”的说法。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为土。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水谷精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传统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之气为后天太极,是生命所必需的。中医有“补脾胃,养五脏”的治疗法则。

八、抛弃根本等于挥刀自宫

文章图片13

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强大支撑。一个民族什么都可以遗忘,但就是不能忘记根本。今天,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内涵,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民族自性与自信,更可以校正现代化进程中由人与自然对立所引起的诸多弊端,对于中国和世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江湖术士利用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骗人钱财等原因;导致我们的学人羞于谈论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一概斥之为“封建迷信”,更谈不上研究了——这未免是一个巨大的悲哀与不幸。

正是由于我们对中华先祖的伟大智慧缺乏研究和了解,才导致今天我们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和迷信。实际上科学不代表真理,科学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途径和方式;而在科学之外,尚有另一种途径和方式,不仅可以指导科学,而且也能够探索一切未知、一切真理。东西方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而东方体系在层次上明显要高于西方体系,因此,那些分不清主次、把西方凌驾于东方的态度和做法,是严重失当的。

稍微展开来说:以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为根本的中华传统文化是顺应自然的文化、天人合一的文化,这种文化始终围绕自然、围绕生命来展开一切,把自然界的一切都当作有生命的实体(功能)来对待、来研究,是善的无限循环。而西方文化自古以来就是背弃自然、天人分离的文化,是一种始终围绕物质、围绕人的欲望来展开一切的文化,它把自然界的一切甚至人本身都当做死的物质(结构)来对待、来研究,是恶的无限循环。

但世俗的人们应该知道,世界和人类并不是要切除恶、杜绝恶(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而是说,要以善来驾驭恶,规范恶、疏导恶、化解恶。

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里阴阳对立而统一的真意,统一,是在对立基础上的统一,而不是单纯的对立——那不过是西方非此即彼的二值思维。从一种更高的层次上来说,善恶同功,正如阴阳互补,共演天道。

与其说中华传统道根文化是善的文化,不如更准确地说她是一种太极文化,是一种统领阴阳、统领正反、统领善恶的文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文化,堪称人类最优秀的文化,值得伏羲氏、炎黄氏的后裔们发扬光大。反之,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她的核心价值之所在,视之如敝屣,则如挥刀自宫何异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