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近现代名人——袁嘉猷

 颐源书屋 2023-06-07 发布于北京

袁嘉猷(公元1906年—1981年),字鸿逵,号仲虎,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温泉镇里睦村里睦中寨小组(简称里睦村)人。袁嘉猷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袁恩锡系同盟会会员、云南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人,出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乡,时任广东韶关督办)的顾问高参,袁嘉猷系袁恩锡之次子。蒋介石(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的得意门生,国民党军总司令、军政部长何应钦(今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义子,李弥(今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祖籍今保山市腾冲县)的干哥(袁恩锡曾收李弥为义子)。杜聿明(今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人)、黄杰(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陈明仁(今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人)是其同学,陈明仁是其亲家。

袁嘉猷出身于官宦家庭,曾祖父袁祈曾任清朝武翼骑都司,以军功授清把总。祖父袁建中,青年从军、英勇善战,获清朝诰封武将,授游击衔顶戴花翎武翼都尉之职。父亲袁恩锡参加“辛亥革命”,为“同盟会”会员,历任八县县长、护国军四等嘉禾章少将等职。袁鸿逵身处将门世弟之家,自幼受其家训及影响。少年即随父到广东广州,攻读书史。袁嘉猷好学上进,论文习武样样精通。在孙中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三民主义”思想激励下,投笔从军,民国十三年(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蒋介石十分器重袁嘉猷并亲自介绍其加入国民党。毕业后留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今江苏省淮安市人)身边任卫队长,深受其教育和影响。北伐军至湖北武汉后调任何应钦部任卫队长、警卫团长,后又调任湖北武汉行营任交际处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少将参谋,后随北伐军参加汀四桥战役(遗址位于今湖北省咸宁市汀泗桥火车站北约500米的京广铁路西侧山头上),腿部受伤,痊愈后到上海,被委派为上海市海上警察局长,不久又被委派江苏苏州任市长兼宪兵团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国共合作面临破裂,因袁嘉猷迟迟未执行上级“清党”命令而被查究,只好弃职回云南。据《元谋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任元谋县(今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县长,组织抗日宣传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袁嘉猷跟随其姐夫滇军58军军长鲁道源(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人)参战,任少将副长官,后因工作需要回到云南,任川、滇、黔铁路线区少将司令兼兵工厂厂长。此后,袁嘉猷又由云南省政府委任为云南省第五区行政督查专员。

抗日战争后期(1944年—1945年),何应钦任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时,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很多军事会议均在袁鸿逵家——安宁温泉别墅或云南昆明大西门文化巷喜人公馆召开。经常到会的国民党军政大员有:卫立煌(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杜聿明、黄杰、关麟征(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黄维(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张耀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霍奎彰(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人)、桂永清(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人)、陈明仁、邱清泉(今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郑洞国(今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何绍周(今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廖耀湘(今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人)、李弥等,有时卢汉(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龙云(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也参加会议。袁鸿逵成为当时在云南昆明的显赫人物,有时还起到为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和国民党中央疏通关系的作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袁鸿逵由云南调至东北杜聿明长官司令部任中将高参。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兼营口(今辽宁省营口市)市市长。据当时驻守营口暂编58师师长王家善(今黑龙江哈尔滨市巴彦县人)回忆,袁鸿逵到营口任职时身着中将军服,见面声称:“兄弟叫袁鸿逵,此次奉东北行辕熊(熊式辉,出生于今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籍贯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主任和长官部杜(杜聿明)长官的命令来营口任市长。”在此期间,因东北联军攻打营口,袁鸿逵返回辽宁沈阳长官部,王家善兼任营口市长。营口形势渐趋稳定后,袁嘉猷手持杜聿明“令袁复原职”的手谕,又回到营口继续任市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二月二十五日,王家善以召开紧急城防会议的名义将国民党营口市党、政、军要员扣押,同时宣布率部起义。

时任营口市长的袁鸿逵也被王家善逮捕,后经中国共产党组织四个月的教育后释放。在这期间,东北解放军司令员林彪(今湖北省黄冈市人)、政委罗荣桓(今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人)、纵队司令员肖劲光(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在哈尔滨接见了袁嘉猷,要求袁嘉猷不要忘记曾经是周恩来黄埔一期的学生,是周恩来的卫队长,要看清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实质,投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来,革命不分先后,争取到国统区去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袁鸿逵表示要弃暗投明,为解放事业尽点力量。袁嘉猷被释放回江苏南京后,面见蒋介石,遭到冷遇,幸得何应钦保任其为国防部中将部员。后被任命为云南第六编练司令部副司令、中将高参。1949年5月,袁鸿逵由广东广州回到云南昆明,途经湖南长沙,找其黄埔同学、亲家陈明仁。当时陈明仁任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袁鸿逵告知其在东北被俘情况,讲了共产党的主张及解放区的大好形势,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时间不会长了等。不幸,袁鸿逵与陈明仁的讲话内容,被陈明仁身边的人告密。当袁鸿逵抵达云南昆明下飞机不久,就被西南军政长官张群(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下令由宪兵13团逮捕审查,被关押在云南昆明市圆通寺,当时《中央日报》报道了此情:“袁鸿逵叛党叛国,不日押解重庆查办”。后经何应钦力保,才被释放,仍任原职。袁嘉猷没忘记在东北中国共产党组织对其的教育,在云南昆明期间仍向国民党第八军、第六编练司令部上层将官李弥、贺慰苍(籍贯不详)、卓立(籍贯不详)及云南著名人士和亲友如李希尧(籍贯不详)、李希平(籍贯不详)、杨汝仙(籍贯不详)等介绍其在东北的见闻,说解放区好、解放军好,将来的天下肯定是共产党的等等。

国民党第六编练司令、第八军军长李弥是云南省盈江县人。袁鸿逵的父亲袁恩锡见其好学上进颇为赏识,便纳为义子,经济上也给予很多的资助。经袁恩锡保送其上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入步兵科第1团第五连学习。从此,李弥逐步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成为蒋的嫡系将领。因袁家对其有恩,李弥对袁鸿逵是言听计从。

据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一集第158页记载:“1949年6月,蒋介石认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非自己嫡系,不听招呼,为控制云南以便在大陆作最后挣扎,他又令第六编练司令部及所属第八军开入云南。不久,李弥率部经泸州移驻云南的沾益、曲靖等地,原驻滇东南余程万第二十六军,拨第六编练司令部指挥。李弥在奉化被蒋介石召见时,得到明确的密嘱:'云南政局不稳,卢汉不可靠,西南是反攻的最后根据地,云南地位很重要,要保住通往缅甸的路线,你到云南任职后,把第八军带回昆明,到时机成熟就改组卢汉政府,给你当省主席。’该编练司令部副司令袁鸿逵听李弥转述蒋介石的这番密嘱后说:'败局已定,士无斗志,西南抵不住,小小的一个云南也不堪一击,短命的省主席有何干头。’又说:'在云南只能同卢汉合作,开诚相见,不要动干戈,这是上策。’李弥点头称是,暂不作赶卢汉下台的布置。”

袁鸿逵这样做既保护了卢汉免遭迫害,也为云南和平起义能顺利进行赢得了时间,间接为云南的和平起义做出了贡献。

后来分配到抚顺(今辽宁省抚顺市)战犯改造所。1964年,作为第五批特赦对象计划安排在北京,但袁嘉猷依旧要求回云南与家人团聚。

二十世纪60、70年代“文革”爆发后,袁嘉猷在云南昆明市第二农场劳动改造。1975年,70岁的袁嘉猷写信给周恩来和邓颖超(今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不久,中央指示当时的云南省昆明市委书记黎伟(籍贯不详):将袁嘉猷按起义军人对待。后安排在云南省昆明市政协秘书处担任专员。1981年4月5日,袁嘉猷因肠癌医治无效,在云南昆明去世,享年75岁。

文章图片1

袁嘉猷像

文章图片2

袁嘉猷(后排右二)和夫人曹曼霞与国民党中央宪兵司令长官张镇(后排左二,今湖南省常德市人)等合影

文章图片3

袁嘉猷之妻曹曼霞(后排左一)

文章图片4

1949年5月,登载袁嘉猷被捕消息的云南报刊(仲虎为袁嘉猷号)

文章图片5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袁嘉猷的特赦通知书

文章图片6

袁嘉猷在云南省昆明市政协时的工作证

文章图片7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道军校路160号(长洲岛内)——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