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困乡升起一颗吉祥星

 瞳孔里的小白猫 2023-06-07 发布于山东

1985年1月3日,在“铁观音”乌龙茶的发源地福建安溪县,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诞生了。港商曾星如先生最初只是出于对家乡的关切之情,拿出50万元来投资于这家企业,他压根儿没想到,公司开业仅两年多,竟发展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藤制品出口企业。1986年,公司净利润达186万元,为总投资的186%。两年来,公司累计创汇322万美元。更令曾先生欣慰的是,这家企业使贫困家乡的6000多人获得了就业机会,上千个贫困家庭因此脱贫。在全省几百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它成为引人注目的成功范例。

“安星”藤器天下闻

1984年秋,安星公司尚未正式投产,总经理陈清河就带了200多种新设计的产品闯入广交会。他还带去了一批原材料,为客商当场作编织表演。他的精湛手艺使客商为之倾倒。美国一家公司当场签订了价值50多万美元的订货合同,可谓旗开得胜。

一年后,“安星”藤器先后打入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仅在美国,就有30多家藤制品商热衷于经销“安星”藤器。安星公司制作的礼品花篮的图片呗美国4家篮子进口商用作他们的广告册的封面。

“安星”藤制品是靠多变与创新赢得国内消费者青睐的。总经理陈清河50年代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任教和当竹编厂厂长长达20多年。是一位既能当经理、当交易员,又能自己设计、自己操作的人才。为了开拓国际市场,陈清河曾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广泛收集国际藤制品市场信息,并运用本国的传统技艺,不断推出投合各国消费者不同需求的新产品。他手下有一个由22名技术员和编织能手组成的新产品开发车间,每半年就能把公司产品更新一次。迄今为止,安星公司创制了1000多个花色品种的滕竹草木样品。美国《家庭与礼品用品》杂志称“安星”产品是国际藤制品市场的先驱。

在安星公司的新产品开发车间和出口产品仓库,变化万千的藤制工艺品,令人眼花缭乱。最叫人惊讶的是那些造型奇特的礼品花篮。这些花篮所用的材料除部分为腾皮外,有一些是人们通常视为弃物的竹枝、甘薯藤以至树皮。这些从乡野、森林里随意采折、撕扯下的野物,经过一番匠心编织,成了美国市场上的抢手货。美国消费者看重的正是这种大自然气息浓郁的野趣。用这种手工编制的花篮配上鲜嫩的鲜花,成了馈赠客人的时髦礼品。据陈清河透露,美国礼品篮市场广阔,每年销售额在30亿美元以上,安星公司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拳拳一片扶贫心

安星公司是在一片贫穷的土壤上发育成长起来的。安溪县是福建省11个贫困县之一。1985年全县人均收入仅237元(全省484元),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的贫困户占总农业人口的42%,111个村是重点贫困村。

安星公司合作办厂的一个目的就是想为安溪县种植一棵不死的“摇钱树”,使贫困的乡亲扩大就业,增加实际收入。

安星公司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牢牢扎根之后,公司决心扩大生产规模。一些手工编织的藤篮就由农户加工生产。全县15个乡镇建立了62个加工点,从业人员6000多人,每人平均年工资1100多元。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就加工技术、产品造型、规格进行具体指导,加工出来的产品,经公司验收后再进行后工序处理。两年多时间,安星总公司发放工资达700多万元,收购当地滕竹原材料300多万元。这笔收入使安溪县一些地区开始摆脱贫困。

尚卿乡中山村是个靠天吃饭的穷山村。1985年人均收入只有百余元。去年,全村2300多人承接安星公司加工业务,家家户户搓藤丝绳子,去年这项工资收入80多万元,人均年增收150多元。仅此一项就接近农业总收入。全村有30多户买了电视机。全村人都夸说,“安星”是一颗吉祥的星。

今年,安星公司的出口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公司净利润达500万元。董事会上,中外双方一致决定,企业盈利不分配,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