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在这一领域崛起并不令人意外”

 老黄谈笑之间 2023-06-07 发布于重庆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6月1日刊发题为《中国在科学上超越美国了吗?》的文章,作者是该报科技版编辑克里斯托夫·冯·艾希霍恩。全文摘编如下:

正如美国仍凭借美元主导金融市场一样,几十年来它在科学领域也是如此。无论是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还是以最重要的研究机构的排名为依据,美国研究人员和美国大学通常名列前茅。

但这个领域正渐渐出现变化的迹象。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刚刚宣布,中国首次将美国从“自然指数”的榜首赶下。该排名根据在82种知名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来衡量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的贡献,其中大部分期刊并非来自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从2022年1月到12月,中国研究人员在该指数中的得分为19373分,而美国为17610分。

德国以大约4200分位居第三。如果作者在其中一份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就会获得1分。如果涉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几位作者,那么这1分将在他们之间分配。这只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被排除在外。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并不完全令人意外。2021年,中国在自然指数的物理部分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现在也是地球科学和化学领域的领先者。只有在包括生物医学研究在内的“生命科学”领域,例如疫苗的开发等,美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已经成功通过数量确立了领先地位。”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凯·冯·卡纳普说。他专门研究中国的学术体系。他说,中国主要关注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例如先进电池的生产。只是最近几年,基础研究才得到更多支持。然而,卡纳普认为,自然指数只涉及论文的发表数量,但至于这能带来什么成果,并不能从该指数中读出。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提供了关于这些知识应用情况的线索。专家们在报告中说,中国目前在44项“关键技术”中的37项中处于领先地位,涉及国防、太空探索、机器人技术、能源、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如今,关于先进飞机发动机的重要论文大约有一半来自中国。总体而言,美国在开发微芯片和超级计算机方面仍处于领先。美国在一些量子技术和疫苗研发方面也仍然走在前列。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一直奉行向西方学习并为己所用的方法,同时强调应避免照搬外国模式。

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世界科学体系中的中国”研究小组负责人安娜·阿勒斯表示,虽然在中国内部讨论中可以观察到变化,但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的学者在研究中并没有观察到中西方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有任何减少的趋势,共同作者的数量甚至在稳步增加。根据该研究所的研究,中国科学政策的核心并没有太大变化,“它们的目标一直是支持国家发展和提高中国的全球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