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九八零年代的广州老照片,珍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泊木沐 2023-06-07 发布于辽宁

这是一套以80年代为背景的广州风情为主题的旧相册,它记载了80年代广州的部分景象,是珍贵的历史和人文资源。八十年代的广州虽与今天相去甚远,但那时的一些人、一些事仍深深地烙印在很多老广心里,成为一段美妙的回忆。今日,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一系列80后广州的旧相册,追寻那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一九八○年代,我从海珠岛上远眺芳村。靠近图片的地方,是一个不大的海港,海港内停靠着不少船只,有捕鱼的,也有货运的。那时广州水路交通十分便利,许多货物进出广州都要经过一条轮渡,因此这种码头在那时广州十分普遍。

相片的远方是一片灰色,依稀可以看见很多高高的烟筒,滚滚的烟雾遮蔽了视野。当时,广州的一个重型工业区,有许多以电力为能源的大工厂,有许多重型工厂在那里,造成了非常大的环境问题。然而,此时的方村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样子,曾经的火力厂、重工业厂都早已撤离,方村早已从一个工业园区,变为了一个风光秀丽的居民区。

广州的一家友情小店,1980年代。在广州,这个“友情”店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90年代以前,国内很多大城市中都存在着为外国客人提供特殊的购物场所,如广州友谊购物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是外国店,所以这里的价格要高得多,而且,这里的货物品质也要好得多。如果是当年的人,或许还会有印象,当时一些厂家把产品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出口产品,另一种是出口产品,出口产品在材质和品质上都要高于出口产品。

图片中,友谊购物中心的围墙上有一块招牌,上面写道:“我们这里只为外国客人服务,闲杂人等请假。”如今,这一标志显得有些突兀,不过,那时候,由于它是一家外国店铺,倒也没有什么不妥。那些外国的小店,都是给外国客人开门的,他们都是卖外币的,中国人就算想要购买,也没有外币的。

1980年代的广州图书馆,想必很多的广东人都曾来过那里,对不对?

八十年代的时候,人的休闲活动还是比较少的,因为那时的电视还没有普及,所以很多人还是以读书为主。广州市的图书馆是那时广州最大的一个,里面有很多的书,可以让你在里面遨游,感受到读书给你的快乐。

但是,广州市图书馆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借的,要借书必须要有正式机构出具的推荐函,之后图书馆会为你提供一张借书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最多只能借三个,到了期限就得还回去。

这张图片上,广州市的图书馆很有特点,不算高大,却充满了古典气息,里面的植物也很多,让人一进入其中,就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

一九八○年代,广州火车站。广州客专车站历来是华南地区的交通中心,80年代初,广州客专车站担负着十分艰巨的交通重任。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这里的车站很是拥挤,很是拥挤。在靠近车站的候车室和出口的地方有很多公交车,那时这里就是公交站。车站设置于离车站较近的车站及出口较近的地方,便于市民迅速搭乘公共汽车,为市民提供了便利。

广州的火车站,这个巨大的广场,在中国是最大的。这片空地被一圈又一圈的金属栏杆分割成不同的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功能。在这个大的地方,有很多巨大的广告牌,不过都是用手画出来的,其中有两个很显然是为了社会福利,另一个就是为了更远一些的商业牌。当时广州的车站人很多,将这个牌子放在那里,可以达到很好的推广作用。

一九八○年代广州人民桥。人民桥,跨越珠江,是广州的地标,从1966年开始修建,到1967年建成通车,彻底缓解了人们的渡河困难。1980年代之前,广州市区高中交通较为拥挤的人民桥,采用了四个方向的四条路,两边都是宽敞的步行街,到了1960年代,它就成了一条标准非常高的大桥。

80年代之后,广州的车流越来越多,在人民桥附近修建了许多过江桥,这些桥梁都要宽得多,气势恢宏,因此,这一桥梁的功能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然而,人民桥却一直是广州市民心目中一道不可分割的风景线。

人民桥的桥身很宽敞,上面有不少人在骑车,或许是因为这个时代车辆稀少的原因,桥梁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车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拥堵。

一九八○年代广州沙面岛沙面岛在解放前曾经为英、法三个国家所占领,因而保留了大量的欧洲风格的房屋。

尽管在这里有一份刻骨铭心的耻辱史,但这份耻辱史却给广州带来了一份独特的人文瑰宝。沙面岛上坐落着原英国汇丰银行,原英国总领事馆,原法国总领事馆和天主教教堂,展现出1930年代欧洲建筑风貌,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到别样的魅力。

沙面岛上保留着的欧洲风格的建筑物,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一直被保留着,大多数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有些还被改造成了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办公楼,充分利用了这些老旧的建筑物。

图中沙面岛长满了苍翠的大树,附近有两个小孩在大桥旁嬉戏,还有一些骑车的路人,在石阶上歇脚。在远方的树林里,有一幢高高的红楼,你知道它是什么么?

1980年代,位于广州东山路上的有轨电车终点站。东山口汽车站是当时广州最忙碌的汽车站之一,以广州1、2号公共汽车为主。这两条巴士是广州最早期的一条巴士,它的长度和停靠的车站很多,几乎覆盖了整个广州,很多人都会选择这两条巴士来这里。

据我所知,108路公交车是当时广州的最好的旅游路线,乘坐它就能领略到广州绝大多数的文化和历史名胜。

这张图片上,有三个车站,分别是1号线和2号线。因为两条线运营里程较远,旅客较多,因此两条公共汽车都采用了两节的有轨电车,这样的有轨电车能够承载较多的旅客,大大减轻了城市的交通负担。

1980年代的广州越秀的公共汽车站。图上是两部公共汽车,一部开动,一部要到站,许多人都在旁边等候上车。

从图片上看,这是3路,80年代,3路是从越秀花园开到文化宫的,因为这条路上的人很多,而且每一次都要花很久才能到。

八十年代广州所用的有轨有轨电车,大多是上海的牌子,品质差,各种故障层出不穷,开着开着还会吱呀作响。驾驶这些东西最头疼的地方在于“掉辫子”,很多东西都有一条长长的马尾绳,一旦“掉辫子”,那就需要驾驶员或者工作人员从车上下来,使劲一拽马尾绳,将马尾绳绑在铁丝上,这样就能一直保持下去。

1980年代广州爱群大楼这栋大楼,广州市民们都很熟悉。

爱群大楼成立于一九三七年,那时是广州最高的建筑,据我所知,那时的大楼只有十五层,这个纪录一直持续到一九六○年代。

爱群大楼恰巧坐落在十字路口,大楼依地形建造,别具一格。爱群大楼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独具特色的设计,已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物,许多来广州旅游的外国人都会来此拍照留念。如今,它仍是广州一个非常有名的观光胜地,许多来到广州的外国人,都会来此参观一番。

1980年代,广州海珠桥。海珠桥横跨珠江,沟通了海珠区和越秀区,是广州城区中的一条十分关键的大桥。海珠桥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人行道要比汽车车道还要宽阔,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因为在那个年代,车辆并不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那个年代,行人更多。

海珠桥上那一幕的壮丽景象,从这张图片中就能看出。这个时间点,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时间,海珠桥的人行道上,到处都是推车的身影,因为桥梁上的行人实在是多,想要把车停在上面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都会下车,然后推车过来。

直到1990年代,这样的奇观几乎天天都有。但现在,随着大家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汽车越来越多,那些骑着摩托车的人已经从海珠桥上消失了,像图片上那样,成千上万的人从海珠桥上走过,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