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是人生一战,也只是人生一站

 我的书海601 2023-06-07 发布于广西
图片

图片

余驰疆

今天,是2023年高考第一天。

高考,是许多人青春记忆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关于高考的那些事儿,也常常出现在我们长大后的讲述之中。

“醒醒,醒醒,醒醒!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发卷子!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博,等于白活。破釜沉舟,拼它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

2013年8月,一部《青春派》,唤醒了无数人的高考记忆。电影中,秦海璐饰演的高三班主任说出这段台词时,观众仿佛“穿越”回那间既熟悉又遥远的高三教室:燥热的午后、树上的蝉鸣、翻开的卷子、沙沙的落笔声、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忽上忽下的模拟考分数……

图片

10年过去,关于高考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一部又一部,吸引我们一看再看的,究竟是年轻靓丽的面孔,还是年少青涩的感情,亦或是关于那段滚烫青春的共同记忆?

图片

比起谈恋爱,高考才是青春的共同记忆

乍看《青春派》,似乎是一部披着高考外衣的青春爱情电影,但胜在没有车祸、流产、癌症等狗血剧情,让影片得以不蔓不枝地讲了个简单的高考故事。

演员董子健饰演的居然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女孩儿黄晶晶表白,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他收获了甜蜜的初恋。

图片

然而,闻讯赶来的母亲三言两语便搅黄了这段短暂的感情。伤心的居然在翻墙挽回初恋时,摔伤了尾骨。失恋加受伤的他高考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大学就读的身影,居然决定追逐爱情,由此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三复读历程。

图片

座位桌子上摞满了课本和教辅书,寝室的墙上贴着“知耻后勇”四个大字,高考倒计时随处可见,深夜还在死磕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居然的复读时光“复刻”着每一位考生的高三生活。

就像影片中的台词说的那样:“就连想要出去玩这种想法,都是罪恶的。”这并不是夸张,流汗流泪,都要咬着牙坚持,只因高考大过天。

图片

影片还有这样一个片段,居然和室友们熬夜学习,为了保持清醒,他们接上一盆冷水就往身上浇,一边还要赌气地大喊:“去他的清华”“去他的一本线”“去他的高考”。

这股张扬的少年心气,恰恰成为高三的底色,也是青春的注脚。

图片

影片《全城高考》放大了这股青春气。被父亲逼迫到海外留学,愤然离家出走的任雪,因父母离异想要放弃高考的林叶,家里出不起学费的贺帆,写作文总跑题的偏科大王秦鹏,4个“问题考生”个个叛逆,都在放弃高考的边缘挣扎。

自身性格和原生家庭的问题引发的叛逆青春期,的确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高考学子必须要跨过的坎儿,关键要看自己的意志。

影片中,贺帆得知爸爸攒的学费被骗光后,一度灰心丧气,以为自己“注定一辈子穷,这就是命”。这时,老师范义本提醒他,高考给了你一个跳出命的机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难道不是懦弱?贺帆幡然醒悟,“我要跳出去。”他大声地说。凭着这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儿,他迈过砍儿,考完试,也圆了梦。

图片

图片

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高考

影片《全城高考》拍摄于湖北黄冈中学,这里以严苛的学习管理和极高的名校录取率而闻名。在这部影片下面,有当年的学生留言说,当时有很多同学跑去围观拍戏,晚自习迟到了。政治老师说了一番他至今记忆犹新的话:“剧组拍高考,那是拍戏,是假的,出错了可以重来,但你们即将面对的是真实的高考,真实的人生,是不能够重来的。”

图片

寥寥数语,道出高考这场“战役”的现实一面——高三可以复读,但人生不能重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后面,更有爸爸妈妈、学校老师的辛苦付出。正是这些收不回来的成本让高考这件事显得无比厚重。

2019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就讲了3个“高考家庭”的故事。

海清饰演的童文洁,是位恨铁不成钢的妈妈,和“学渣”儿子方一凡之间因为成绩矛盾重重,黄磊饰演的爸爸方圆不得不左右调停;另一边,李庚希饰演的女儿乔英子,夹在离婚的父母间不知所措;而从小养在舅舅身边的季杨杨面对“空降父亲”无所适从,父子之间小心翼翼的相处并没有为这段关系换来和平。

图片

高三前夕,人到中年的家长、即将成年的孩子,3个家庭为了同一个目标鸡飞狗跳。电视剧播出时,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乔英子妈妈令人“窒息”的控制欲。

她曾经是重点中学的物理老师,为了女儿备战高考,毫不犹豫地辞去编制,只为了腾出更多时间照料英子的起居和学习。高三期间,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英子的兴趣选择与成绩,全在她的掌控之中。

图片

“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刚才我都没好意思说你,这次考成这样,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怎么办呀!”当英子在一次模拟考试中错失第一名后,这位单身母亲面露愠色。

妈妈过度严厉的要求压得乔英子喘不过气,崩溃中的她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好在最后英子一家能够互相理解,成绩本就优异的她,最后如愿考上了南京大学。

图片

英子妈妈的陪读行为看似极端,实则展现出高考这件事对一个家庭的影响——父母可以牺牲一切只为让孩子全心备考,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一场高考是孩子在答题,何尝不是一个家庭的考卷,无数“高三家庭”在这场试炼中,学会度过生活设置的重重难题,在爱与理解中互相支持。

所以有人说,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高考,因为在你背后总有撑着你的人,而不管你最后考得是好是坏,他们都是青春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

图片

图片

为了什么而高考

电影、电视剧中的主角往往能追梦成功,但现实中的万千考生并不是个个都能如愿以偿。

2015年,纪录片《高考》把镜头对准了安徽毛坦厂中学的复读班,这里的学生基础薄弱,以他们的成绩勉强能上专科院校,要想上本科,他们付出的努力几乎不亚于普通学生冲刺清北。

图片

就像复读班班主任程晓东说的:“衡水中学叫铸造厂,我们这叫修理厂。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成绩都不是很好。”片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插曲:班上的一位女学生何飞模拟考成绩不佳,来找程晓东,说着说着泪珠就掉了下来。

图片

“别着急,只要是一天过去,我没有荒废,我没有充瞌睡,我都在全神贯注地听,就可以了。”程晓东先安慰她,随后问她的寝室关系,“衣服撑子是大家共用吗?”“没有闹矛盾吧?”“寝室可丢东西?”何飞一一回答,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末了,程晓东说:“你就属于是二本和三本之间的那种,你擦个边考上三本,我讲难听点,有可能毕业就失业了。你家长打工能挣多少钱?你真能考个好二本,父母不是省点心。”

图片

程晓东的话,回答了像何飞这样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拼命高考的原因——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为了父母的辛勤养育,为了改变命运。

“录不到大学,待在农村的话,确实世世代代都难有好日子过。”比《高考》还要再早10年的纪录片《高三》,开头就是这样一段画外音,混杂着小镇上摩托车的汽笛声、叫卖声、狗吠声,一阵喧嚣,“所以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你知道的。”

图片

高考,始终是一件牵动人心的大事,因为它承载了万千中国家庭的期许,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而这份期许落在每个考生肩头,却也是一件举重若轻的小事。然而,高考绝对不是人生“绝对的办法”。现实里,高考过后甚至大学过后才找到人生价值的案例还有许多。高考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是人生的正确答案却有千千万万。

就把鱼跃龙门、鹏程万里的抱负交给时间吧,在高考这天,你只需要沉着冷静,做好每一道题目,写好自己的答卷,努力和坚持会带你,去到想去的地方,努力和坚持也会让你明白,一时的得失并没有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这一路你从未放弃!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需风雨兼程,冷静答题,放松心态,这是人生的一战,也只是人生的一站。

祝每一个考场上的你,考出水平!活出精彩!所有考生,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