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曲子词《望江南·天上月》

 天下有忧 2023-06-07 发布于广东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词语注释
①团银:一团银子,这里采用谐音的修辞手法。团,即“圆”,象征团圆。“银”,与“人”谐音。
②更阑(lán):更残,即夜深。更:古代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名称,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约两小时。阑:尽,完。
③奴:古代女子自称,此处自称“奴”,带有谦卑的感觉,表示词中的女主人公社会地位比较低下。
④负心人:不负责任、抛弃恋人的人,多指男子,这里指女子的意中人。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创作背景
《望江南·天上月》是一首敦煌曲子词,是唐五代时期作品。本词在清代光绪年间,被发现于甘肃敦煌县的石室里,记载于唐人手写的卷子。此词写一位深夜无眠的思妇,她失神地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耳边传来渐紧的风声,入骨的相思,久别的深恨,一起涌上心头。

====
文学赏析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
品读
敦煌曲子词,以其丰富广泛的题材内容,和质朴清新的民间风调,令人注目。它还因提供了早期词史的发展面貌,而弥足珍贵。

此词写思妇的痴情,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含蓄深沉而又言简意赅地写了这位女子思念恋人的心灵历程。“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写这位思妇在月明之夜,等待心上人的到来。天上美好的明月,银光熠熠,优美无比,通过“遥望”,女子触景生情,自然地流露了兴奋陶醉的心情。可是,“夜久更阑风渐紧”,又将这位思妇带入心灵的第二历程。从晚间等到深夜,从深夜待至更阑(五更已尽,天将黎明),却始终不见男子的踪影。痴情的思妇一人伫立月下,徘徊俯仰,心神愈来愈觉不能宁静。加之冷风渐紧,寒气袭人,朗月清辉,又被云团遮掩,这位等待了通宵的女子不禁由满怀期待而走向痛苦失望,不由自主地怀疑起自己的心上人是不是变了心,成了“负心人”。这复杂微妙的心曲,完全以时间和空间的景象变换,以鲜明的形象画面和象征手法曲折地体现出来,以景寓情,有着丰富的潜台词。

接着,痴情女思绪奔腾,爱恨交织,进入了心灵的第三历程。“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这两句呼告,内涵丰满,意味无穷。由爱而怨,由怨而恨。怨负心人没有如约前来,害得自身孤零零彻夜等待;恨负心人背叛了旦旦誓言,抛弃自己而另寻新欢。她热切地企望渐紧的清风快吹走月边的浮云,让明月的光辉照见负心人的一言一行,送去自己的怨恨,使他自惭形秽,受到良心的谴责!作者运用呼告手法和口语化的语言,入情入理地表达了思妇的怨愤心情。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着色相,不落言筌也。”这首早期民间词,即达到了“平淡入妙”的境界。

从格式看,中唐后《望江南》单调词均为二十七字,这首词却多出一个“似”字,可见半定型时期的早期词是可有衬字的。在这方面,初期词与前代的乐府及后代的曲是一致的,可充分证明词是与音乐密切结合的歌词体制,为我们研究词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例证。

这首词在敦煌卷子中书于孔衍《春秋后语》残卷背面。《春秋后语》写于懿宗咸通年间(861—873),此词书写年代可能与之差近。

名家点评
**当代学者张锡厚:《唐宋词鉴赏辞典》: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不仅表现在构思的新巧,想象的丰富,而且还在于作者紧紧抓住弃妇爱极生怨与怨而生恨的感情变化,并通过这些感情变化的生动描写,强烈谴责负,心人的不义行为,进一步抒发埋藏在弃妇心中的郁愤,给人留下火辣辣的印象。
**当代学者张璋:《全唐五代词笺评》:宋罗烨《醉翁谈录》载有意娘《相思歌》云:'我有一片心,无人向我说。川页风吹散云,顶对天边月。’与此词极相似,足见敦煌此词至宋犹传,故袭用之。
**当代学者陈谦豫:《历代名篇选读》:全词感情真切,语言明白如话,反映出民间作品的鲜明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