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苏礼巧 | 见面

 文化宁海 2023-06-08 发布于浙江

与爹一起去拜太公坟,下山时看到远远站着一个老头,穿蓝色雨衣,手里拿着一袋肥料。

他站着不动,眼睛却一直跟着我们。直至我们快走到他眼前时,他忽然指着我爹说:“这,不是郭建光么!”

爹连忙拔出一根烟递他,“你眼力噶好!”听出来,爹似乎有些小激动。那老头接过烟,然后两人头碰头点起火来。

郭建光是谁?我一头雾水。爹的名字有两个,但是这个却从来没有听过啊。

他们边抽烟,边聊着。我才知道,他们并不认识,那老头是西岙人,而我们是开了半个小时的车从青珠那边来。

而他们接上头的那个名字“郭建光”是京剧《沙家浜》里的角色,爹年轻时唱戏。那个老头看过爹在戏里的郭建光。

那么,那老头的眼力也实在太好了吧!我问爹那是什么时候,爹准确地报出,“二十二岁”。

“二十二岁?!”

“对,二十二岁,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爹今年74岁了,那么说来爹演郭建光是52年前的事了,52年前见过的人,那老头居然一口叫出,他的眼力实在太神奇了!我不由地再次叹服。

可爹这个时候却不赞那个老头眼力好了,他开始嘚瑟起来,“是我没有什么变……”天知道,不遗余力干农活的爹,住过几次医院的爹,这几年老得多快啊,脸皱皱巴巴,眼袋像两只饱满的饺子。就算老得不够明显,好歹是52年前啊,22 岁的小伙子时候的爹我虽然没有见过,但是我完全想像得出来。

所以,我还是佩服那个老头,“他真的太神了!”

爹依然不接腔,他的自我陶醉又徜徉到年轻时候唱戏那场面。他说:“那时,这一带谁不知道我哇!胡陈、力洋、大湖、茶院……有人跟着看我的戏,我走到哪里都有人叫我,有的叫我郭建光,有的叫我杨子荣……”

我笑死了。不过这些话倒也可以信他百分之七八十的。记得初中时候我到伍山一同学家玩,同学妈妈知道我来自青珠,顺便提到了她年轻时去青珠看《智取威虎山》,提到里面的“杨子荣”。说来说去,居然说的就是我爹。

爹唱戏还真是有两把刷子,还有粉丝,还能让粉丝记住多年没忘呢!比我强多了,我教了多年书,曾经碰到有个学生跟我说,“苏老师,您好像教过我……”当老师的整天在她眼前晃,她说“好像”。

路边碰到的老头比我那学生不知强多少倍。

爹说,老头应该比他年纪小,因为爹告诉他我是女儿时,老头感叹说,女儿那么大了!而我是爹最小的女儿,他没有见到的女儿最大的还要长出十多岁呢。于是爹推理,他的孩子应该跟我差不多大,那么他的年纪不会太老。

爹的推测很快得到了验证。在我们拜了另一山头的一圹太公坟下山时,远远的,水库边又见到了他。一身蓝色雨衣湿漉漉地站在水边,雨有些大,他脸上带着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从坡上下来。

爹委婉地问道,“你的年纪是我大吧?”

“怎么会?老头语气肯定。”

“那你几岁?”

“我六十了!”

“我七十四了!”

爹非常骄傲地告诉他。

我在脑子里飞快地计算他们之间的年龄差,然后用22减14,天!他看我爹演郭建光的时候才8岁!

8岁时见过的人,过了52年还能记得!太令人咋舌!我再一次确认,他们在这52年里并无交集,我忘了问爹他在演出的时候是不是化了大花脸的,如果是,那么,这个老头简直就是神仙了。

我们在水库边上车,我发动汽车开了出来,那个神奇的老头在跟了一段路后,折进一条小路走向一处房子。这一带并无村子,跟我们同去的族兄说他应该是住在这里看水库的。

这个地方在我们族谱里叫西坑湾,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叫这个名。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是第一次到这里来,两个星期前,我翻族谱知道了第十五世和十六世祖宗埋在这里,今天开车带着爹一起来看看。

那个老头和我爹,只见了两次,52年前一次,52年后一次,我想,平生就两次了吧。

作者:苏礼巧

网名,不空。主教书,也作文,不混圈子,不赶潮流,皆是随性,无非欢喜。

图片 | 不  空

审核 | 浩海紫烟

本期编辑 | 平  安

文化宁海题字 | 无  禅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