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大明第一战神,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两百年,最终含冤而死

 茂林之家 2023-06-08 发布于湖南

于谦,一位铁骨铮铮的大明硬汉,在皇帝被俘,国家面临危机之时挺身而出,力建另立新君,保住国家江山社稷,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王朝续命二百余年。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一位肱股之臣,也成为了朱祁镇争夺权利的牺牲品,令人不禁感叹在封建王朝的时代,似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与皇权匹敌。

于谦虽死,但是他硬挺的脊梁却并未倒下,此后不少文人志士都曾著文作诗来追念于谦,为的就是他的那一份将国家、百姓扛在肩上的大无畏精神和挺拔的脊梁。

文章图片1

朱祁镇:听信谗言亲征被俘

1449年7月,明英宗朱祁镇似乎是被北京的酷暑热昏了头脑,竟然听信了宦官王振的花言巧语,决定亲征瓦剌,此时的他还不会想到,这此瓦剌之征,险些将他葬送在边疆之地,甚至建国八十年的大明王朝也险些消失。

由于亲征是朱祁镇一拍脑门不加思考做出的决定,导致军队根本来不及准备,只用了两天的时间进行集结,在后勤等诸多事项均未准备完全的情况下,朱祁镇便率军匆忙出发了。

另外,名义上虽然是皇帝亲征,但实际上此时明军的指挥权却在王振的手上,这就导致出现了“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明军上下在王振的瞎指挥下一片混乱。

文章图片2

王振根本不懂军事,他的乱指挥给明军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导致在多次作战中屡战屡败,虽然军中的将领对此很是不满,也想直接面见朱祁镇,但是都被王振挡在了帐篷外。

所以当时的明军是这样的情况:指挥官不懂军事、军队屡战屡败、将领奏报无门。

最重要的是,因为准备不足而匆忙出发,导致明军还未抵达大同便出现了缺粮的情况,给后续的作战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祸不单行的是天公也不作美,连续多日的大雨,让本就哀怨四道的将士们更无心作战,军中声讨王振的呼声伴随着地面上的积水一同水涨船高。

文章图片3

在后续的战役中,明军不出意外地接连失利,直到8月16日,瓦剌以诈降之计麻痹了明军,而后突然发起袭击,明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一时间军中混乱不堪,不少士兵被攻入的瓦剌军杀害。

随同朱祁镇一同出征的五十二名大臣,悉数死于这场混战之中,只有不到十人能够幸免于难,然而不仅是大臣,就连朱祁镇本人,都被瓦剌所俘获,成为了瓦剌的阶下囚。

于谦:危急之时挺身而出

当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回京师,朝野为之震动,毕竟皇帝被俘去了,国家就会面临无主的境地,虽然朱祁镇在出征前,命朱祁钰代理朝政,但他说到底不是皇帝,起不到主心骨的作用。

文章图片4

而且在另一边,瓦剌并没有因为俘获了朱祁镇而停止进攻,反而趁此机会直接将大军压到了北京城外,眼看就要打进都城,明朝就会自此灭亡。

在国家危急之时,于谦站了出来,他力主抗战并坚决反对迁都南京,以宋朝南渡的案例据理力争,成功说服了朱祁钰,进而确定实行防守反击的办法。

为了防止瓦剌挟持朱祁镇而做出“以令诸侯”的举动,于谦以“国家社稷为重,君为轻”为口号,带领群臣拥立朱祁钰为帝。

经与皇太后商议后,朱祁钰于9月6日即帝位,是为明代宗,使得瓦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幻想破灭,此时的朱祁镇对于瓦剌而言,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了。

文章图片5

在随后的北京保卫战里,于谦担负起了率领军民守卫京师的重担,为了确保各个军营能够受于谦管制,明代宗赐其先斩后奏之权,地位仅在朱祁钰之下。

于谦手握兵权,将军队驻守在北京城的九道门外,日夜操练随时应对瓦剌的共计,同时提拔了一批大有才能的将领,还从全国各地调来工匠,夜以继日制造武器。

在于谦和二十万军民的万众一心下,任凭瓦剌军如何进攻,却始终进不得北京城半步,只得撤军而去,北京保卫战宣告胜利,大明王朝的第一次灭国危机被顺利解除。

然而于谦虽然守下了北京城,却守不下自己的命运,朱祁镇在被瓦剌关押一年后,获释回到了北京,从此刻起,于谦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文章图片6

徐有贞:不杀于谦此事无名

朱祁镇回到北京后,朝堂之上出现了“二龙临朝”的尴尬局面,朱祁钰不愿放弃来之不易的帝位,便将朱祁镇软禁,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朱祁镇始终过着被监视的生活。

直到八年之后,朱祁镇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帮助下成功复位,而复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逮捕于谦。

于谦被捕后,明英宗起初并不想杀害他,并且说“谦实有功”,然而徐有贞的一句话让他彻底下了杀死于谦的决心:于谦不死,那复辟就事出无名了。

数日后,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处斩,相传临刑当天乌云密布,风雨交加,百姓们都说这是上天在为于谦鸣不平。

文章图片7

实际上,朱祁镇杀于谦不单单是因为徐有贞的那句话,还有的是他作为帝王的私心在作祟,于谦虽然有功于国家和百姓,但是在朱祁镇看来,于谦拥立新帝一事,就是对自己的不忠。

作为皇帝,朱祁镇想要的可能只是一个忠于自己的忠臣,而非是一个为了国家而舍弃自己的英雄,这也说明朱祁镇并非是一个好皇帝。

结语:

对朱祁镇而言,于谦可能不是一个忠臣,但在于谦看来,国家和百姓高于君王,“忠君”不如“忠国忠民”。

文章图片8

于整个大明王朝而言,于谦更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以一己之力,挽救国家于水火,使得明朝国祚延长二百余年,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于谦都无愧于《明史》对他的评价: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历史开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