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种经方常用药材鉴别(完结篇)

 新用户63123DiF 2023-06-08 发布于湖北

药材鉴别系列004期 | 8种经方药材鉴别

直播时间:2023年01月07日

图片

▲ 点击上图进入直播回看

今晚的直播就继续我们上次讲的“经方常见药材的鉴别系列”。之前说过,药材鉴别起来门道很深,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有各地不同的常用药,各种伪品、作假方式太多了。

我今天早上看诊的一位患者,是我们市里面的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对中医中药非常有研究,对倪师也非常关注,学习了很多倪师所教授的知识,他一直反复在追问我们的药材怎么样,还说:“现在就算有好方,很多时候中医也会亡于中药。”这句话其实不是危言耸听,有一定的道理的。现在很多时候,用方的效果不稳定,跟药太差有直接关系。

图片

讲个闲聊的事情,前天我们CEO崔总发了一份报告给我,他说“药厂得赔我们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从药厂进的有一批炙甘草,其中检验有一项成分不合格,所以这一批全部都要退,除了退货,药厂还需要赔偿我们。

问止的中药采购要求很严格,不仅要以传统药材的标准衡量,还需抽检查它的有效成分、残留、炮制等等。这么严苛去把关药材,目的就是让大家放心,让各位喝进去的每一口问止中药,都是最好、最顶级的。

也正是因为药材这么复杂,水这么深,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样的鉴别直播,带大家共同认识一些常见的药材。因为我们天天和药材打交道,如果连自己喝的药到底好不好都不知道,那不行。

01栀子

我们来讲第一个药材——栀子。这是生品还没做成饮片的时候。中药栀子,是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我们都知道它是偏红的,有朋友说红色入心,没错,它能起到很好的清心火、除烦的功效。有一个很经典的经方叫“栀子豉汤”,专门治疗妇人心中懊怒、坐立不安、一直感觉心中有烦热、烦闷的情况。特别是更年期患者或者一些焦虑症的群体、失眠的患者很适合用栀子。

大家看一下栀子,它表面偏红,是橙黄、红色或者红黄色,有6条像刺状的纵棱,有时候还会残留一点果梗,一般长1.5-3.5公分。

在这里我考大家一个知识点,各位觉得栀子小一点品质好还是大一点的好?我看到回答有大有小,大部分答案比较倾向于偏小的,很内行!各位注意,我们看中药一定不能以貌取药,不能说凭大小或者凭品相取药。正品的栀子体积往往最多长1.5-3.5公分,一般是比较短的。大的栀子往往都是伪品,叫水栀子。

图片

1. 栀子的炮制品

这里讲栀子的几个炮制品。栀子大多是以生品直接入药。山栀仁是取它种仁,还有山栀皮,有时候以皮治皮,相对走皮肤或者利水功效会加强一点。

图片

栀子本身比较苦寒,所以有些时候会把它炒一下,炒栀子相对来讲能减少对胃的刺激。焦栀子是把炒栀子进一步炒到表面焦黑,这种对胃的刺激更小,而且传统中医认为焦入血分,所以它能起到更好的凉血作用。所以有时候栀子可以治疗吐血、流鼻血、崩漏等血热的一些情况。

栀子炭就是把焦栀子再炒,炒成炭。各位知道炭类有什么功效?炭类止血的力量更强。所以炒成炭可以增加止血力。

图片

2. 栀子性味功效

栀子归心、肺、三焦经。刚才有朋友讲到三焦经,特别好。它可以起到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而且外用还可以消肿止痛。所以有些偏方、秘方里面会把栀子捣成粉掺在外用药里面拿去外用消肿止痛。

图片

3. 栀子鉴别

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正品栀子。它除了有纵棱之外,相对个比较小、呈椭圆型。这是各位在药店里面经常看到的比较差的栀子。为什么说“外行看热闹”?这样看起来好像差别不是很大,但实际上差很多。各位以后看到外面这种栀子,偏大个的、颜色偏黄的或者是偏椭圆形的这种往往是水栀子,这种的效力就比栀子差很多了。

所以有时候用了不灵可能是买到水栀子。各位看,把两个放在一起对比就知道了,这是正品的山栀子,这么小个而且比较圆。水栀子又长又大,是伪品。

图片

有朋友问栀子止痛吗?栀子清心热、凉血、消肿,所以对于一些疼痛肿胀是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我们药房的栀子,为了煎煮出药效,都已经是捣过的所以不好看,我找到里面比较完整的颗粒,我们看一下,真正的栀子看起来是很小个的,栀子闻起来有一有股特殊的香味。这就是我们捣碎后过的栀子,一般入药的时候需要捣碎后再入煎。各位看,它内表皮是呈棕黄色,非常好看,外表皮是呈红色,因为只有捣碎的所以只能简单给大家看一下。

有朋友们看到直播后就开始说“我买到假的了”,看来买的都是大个头的水栀子。

《本草图经》里面讲:“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也就是说皮要薄而且要小个;“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栀子,不堪人药用。”也就是大的甚至是染过色的不太适合药用,效力就差很多。

根据各家本草记载,一般是以“皮薄、个小、完整、饱满、内外色红黄、有7-9条纵棱者”为佳。相反,“个大、外皮棕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为次。

此外,各位还要注意一下“青黄的栀子”,由于入药都必须用成熟的种子,在果实还没成熟的时候采就容易呈现青黄色。有些商贩为了让自己药材颜色好看会拿去染色,还有拿过期的再去染色的性味。所以各位真的要找好药店买好药,有时单凭自己鉴别,还真不好鉴别出来。

图片

02黄连


接着我们来讲讲黄连。各位千万不要刚接触了《伤寒论》,就以为《伤寒论》里面全都是温药,各位也不要觉得温病是清朝后期发展的,这都是偏见。《伤寒论》阳明病篇里面也提到了很多热证,所以所谓的温热病渊源,都是来源于《伤寒论》。除了栀子之外,黄连也是一个苦寒药,用之得当非常有效果。所以各位一定不要过于排斥寒凉药。

图片


有一句话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黄连。黄连口味也有个很好玩的现象,真正适应黄连指征的,往往舌苔会比较厚甚至很多时候是偏黄的,当然舌质也是偏红、偏热、偏湿热的。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会跟我讲,“医生,我喝你含黄连药方之后发现它居然不苦,它是甜的。”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当你药对证的时候,它的味道往往跟身体很有亲和力,所以反而觉得不苦。相反,有时候不太对证,可能会比较苦一点。

黄连最常用的一个经验就是拿它来降糖,“苦寒降糖”。所以很多糖尿病到后期消渴阶段,往往是里面有阴虚有热,容易出现“黄连证”。当然,我们也是要辨证论治,开上了黄连,常会加上干姜或者生姜。所以各位不要一看到我们处方里面有黄连就害怕,不对的,它绝对是一个好药,用之得当非常有效果。黄连药典上有记载3个类型,分别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1. 黄连的炮制品

黄连也有几种常见的制品。酒黄连,拿酒去炮制。拿酒炮制有什么功效?酒有发散上行的作用,所以就增强了黄连清上焦热的作用。

姜黄连,姜可以温中止呕,所以就减少了黄连的寒凉性,而且很多时候中焦有湿热但是又呕的情况下,可以加强化湿止呕作用。

萸黄连,即用吴茱萸水去炮制的黄连,吴茱萸是温肝的好药而且还能温中止呕,如果肝胃郁热,就可以把黄连引到肝经里面加强疏肝清热功效,当然也能加强止呕的功效。

图片

2. 黄连性味功效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可以起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呕止泻的作用。比如我们都知道现代有个黄连素片,这就是中药的提炼物,对各种湿热症泄泻下利等都非常有效果。

图片

3. 黄连鉴别


各位只要记得真品就行了,假品太多了。因为黄连这个药用的非常多,而且价格相对也比较昂贵一点,所以伪品特别多。很多时候会用一些地方的常用品种来混。真正好一点的黄连只有药典里面规定的3种。

图片

第一个叫味连,呈现出鸡爪样的特点。这个呈“蚕状”的叫雅连。这个叫云连,经常呈单支而且弯曲成构状,形如蝎尾,比较细小。一般市面上流通的鸡爪连是比较多的,后两者一般会挑一些特别好的拿去出口。黄连要买到真品不容易,假货太多了。我们随便来举几个常见的伪品:如因州黄连、马尾连、岩黄连,还有土黄莲。

我记得福州很多医生会用马尾连,但它是伪品,不是正品。其它各种五花八门的像什么箭叶淫羊藿跟黄连八竿子打不着,箭叶淫羊藿是一个祛风湿、强筋骨的药,其它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我只想说,黄连真的不好鉴别,水太深、假品太多了。

图片

我挑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市场上常见的“鸡爪连”,也就是“味连”,给大家看一下。好一点的黄连非常干净,杂质很少,而且它有个特点就是像鸡爪一样。各位看,有没有很像鸡爪一样?而且它为什么叫黄连呢?因为颜色非常黄而且你嚼到嘴巴里会染色,会把唾液给染成黄色,且有一定的粘性,非常的苦,这就是黄连的一个特点。

关键我们就看它的颜色黄的非常正,表皮还有点棕色。各位看是不是真的很像鸡爪一样?闻之有一股清香味,嚼起来非常苦。各位对鸡爪形象应该记得很清楚了。当然还有一些更专业的知识,比如我们要看它的桥等等,因为这些太过专业这里就不跟大家讲。各位以后买黄连只要看它的颜色鲜明亮色,而且口尝有强烈的苦味,还会把唾液染成黄色,以及具有像鸡爪一样有三个爪子等特征即可。

图片

03黄芩


讲完黄连,我们再来讲黄芩。刚才我们讲黄连是作用在中焦,比较偏向于清中焦的热证。黄芩它相对来讲比较偏向于走上焦,清上中二焦的火热。我们来看一下,黄芩是黄芩的干燥根,长这个样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野生品,一种是栽培品。

野生品有什么特点?质地比较硬而且比较脆容易折断,气味微苦。栽培品相对比较细长,有分支,表面呈棕黄色。我们问止用的是野生的黄芩,各位看一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断面上野生黄芩中间往往是比较粗糙的,有放射样的纹路而且中间会有一个红棕色的心。栽培品它相对断面就比较均匀、细腻,而且也没有棕红色的心。

图片

1. 黄芩的炮制品

黄芩常见的炮制法是酒黄芩,刚才讲过黄芩它偏于清上焦的湿热,酒炒之后第一个减少它的苦寒性,减轻对胃的刺激,第二个可以加强清上焦火热的作用。

图片

2. 黄芩性味功效

黄芩苦、寒,归肺、胆经、脾经、大肠、小肠经。经方里面比如像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等都含有黄芩。各位知道黄芩常见有哪些功效吗?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各位注意,不要看到孕妇用黄芩就觉得很害怕。

有一句俗语叫“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冰”。为什么?在孕产时大量的气血会聚到胞宫里面去养胎,气血会聚到冲脉,冲脉跟肝经的关系很密切,我们讲肝藏血,过多的血液淤积在这里,气也会跟着郁滞这里,就容易走散不开,容易化热。所以叫“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冰”。产后气血一旦下来,人就开始亏虚了。很多时候经前的烦躁或者是经前肝火很旺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黄芩就能起到一个清热安胎的作用。很多人怀宝宝的时候如果经常出现胎动不安、小腹有下坠感、腰酸背疼、出血,我们就可以用黄芩来安胎。

图片

讲到黄芩,这里跟大家讲个小故事。历史上有一个名人他跟黄芩有一段渊源,各位猜是谁?没错,就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记载这么一个事情:李时珍小时候得过肺热病,一直咳嗽久治不愈,人变得非常消瘦,李时珍的父亲也是名医,给他开了各种处方但没效果。后面遇到某个云游来此的老医,就跟李父讲用黄芩20克水煎每天频服,保好。结果李父照做,就这样用一味黄芩就把肺热病给治好了,所以后面李时珍对中医药产生了更浓的兴趣,发奋学习。这也说明了黄芩是清肺热的一把好手。

3. 黄芩鉴别

因为黄芩临床上用的也很多,所以伪品也不少。一般它是用一些地方的品种掺伪。常见的是“滇黄芩”也就是云南的黄芩,它是滇黄芩的根,相对来讲就没那么正宗,颜色不太一样。还有一个唇形科植物“粘毛黄芩”的根以及“甘肃黄芩”的干燥根。这些不是专业人士很难去辨别,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好的黄芩长什么样就够了,不达标的大多数都是伪品。

图片

好一点的野生黄芩中间有个枯心,故别名也叫枯芩、老芩。枯芩它相对比较脆,中间会有个枯心。各位注意,很多情况下我们买到黄芩会发现什么问题?发现黄芩它表面有点变绿,这种质量就很差。

黄芩为什么会变绿?黄芩变绿主要是因为里面有个成分叫黄芩甙,它遇到水之后会变绿。我们也有个鉴别经验,就是把真黄芩泡水里后它也容易变绿。所以各位如果买到黄芩变绿,说明什么?保存不当受潮了,买到了差的黄芩。各位可以看看自己家里的黄芩有没有变绿,变绿了就是受潮了,质量不是那么好。

图片

各位看,这就是所谓的“枯芩”,是我们问止中医采购的野生黄芩。野生的黄芩有个特点——纹理非常的粗,关键是中间有一个红棕色的心,所以我们叫它枯芩就是这个道理。栽培品是没有这个特点的,只有野生的老黄芩才有这个特点。断面呈黄色中间还有一个红色的枯心,有的棕红色的枯心还会掉下来,这就是特别好的老黄芩而且表面是偏金黄色的不发绿。发绿就说明是受潮或者是水分过多。

图片

04黄柏

我们再看黄柏。加上之前讲的栀子、黄芩、黄连,能组成一个方剂,各位知道吗?对了,就是“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也是一首唐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一些体质特别热的患者有机会用得上。

比如用在一些急性白血病或者消渴患者身上。这类患者有什么特点?脸色通红、肝火很旺、脾气很旺而且很怕热,大冬天也只穿薄薄的一点。这种情况下往往可以用到黄连解毒汤,而且这也是我们治疗酮症酸中毒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型,酮症酸中毒就是血糖过高导致的中毒,我们也会用得到黄柏。黄柏相对来讲偏作用于下焦,可以清下焦的湿热。

图片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外面表皮是棕黄色、里面是黄色。它有什么特点?一般是切成丝状表面,内表面具有细密的纵棱纹。断面是呈亮黄色,外表是棕褐色。

图片

1. 黄柏的炮制品

直接切片切断即成“黄柏丝”。用盐水炮制即成“盐黄柏”,我们讲咸入肾,因黄柏有清下焦湿热的特点,所以有时候把它用盐制一下可加强入肾、清泻肾虚火的功效,再者,盐制还能起到减少对胃刺激的作用。

黄柏炭,能起到止血的作用,比如下焦的出血如尿血、崩漏都可以用黄柏炭治疗。酒制黄柏,能减少的苦寒刺激性,且相对来讲还可以加强黄柏清上焦热的功效。

图片

2. 黄柏的性味功效

黄柏性味苦,寒。归肾、膀胱经,是清下焦湿热非常好用的一个药。各位很多时候吃一些补肾药比如地黄丸会上火的情况,往往是下焦或者是膀胱有湿浊停滞,所以补不进去。这时候就可以用黄柏或者知母再加上一点肉桂引火下行并清泻下焦浊气。

所以黄柏可以起到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作用力偏向于下焦。

图片

3. 黄柏鉴别


因为这个药很热门,所以它也会有一些伪品。“川黄柏”是正品,顾名思义产源四川。还有另外一种叫“关黄柏”,在1995年的《药典》中是把它们两个归在一起的,但后面就分开了。现在一般正品黄柏只有“川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川黄柏和关黄柏经常会混用,从有效成分含量上说,黄柏的有效成分是小檗碱和黄柏碱,关黄柏的有效成分是小檗碱和巴马汀。所以只有川黄柏是正品,其它都是混用品。

图片

我们问止都严格以川黄柏来采购。一等黄柏它表面是呈棕褐色,纵纹比较细密,里面是呈金黄色。二等相对来讲它里面就没那么亮黄。统货它没有精选,比较零散。

大家都只知道黄连苦,其实上黄柏更苦!而且它这种苦有一点粘性,它会粘在舌头上,会苦很久。

图片

05大黄


有一句俗语叫“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为什么?因为人参比较贵重,大家都很喜欢它,所以很多时候人参哪怕用错了,大家也不会去责怪它或者是不容易发现它有问题。

但因为大黄药性太峻猛了、作用力太强了,所以往往起效猛,哪怕把病治好了,大家也会有所敬畏,所以有“大黄救人无功”的说法。大黄因为它的片比较大、颜色偏黄所以叫大黄。但是各位知道大黄还有另外两个常见的名字吗?可以评论区互动一下。

“川军”,太好了!为什么叫川军?因为好一点的大黄大多是产于四川。且因为大黄具有推陈致新、斩关夺门之力,所以把它叫将军。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锦纹”,好一点的大黄它有一些白色的纹路,像锦丝一样,所以也把它叫锦纹。

图片

很多人都只知道大黄是一个泻药,有攻下逐瘀的作用,便秘的时候都喜欢泡点大黄去喝。行不行?我跟各位讲,千万不要,得辨证!因为便秘有分虚实,很多时候特别像一些老人家,有虚秘,不能单纯用一个大黄。大黄用久了之后会形成依赖性,可能后面就没效了,甚至要不断地加量的服用才有效果。有一种病叫“黑肠病”,就是长期服用泻药导致肠子都变黑了。所以各位千万不要滥用大黄。

图片

我们问止中医出了一款制剂“清空八味丸”,里面大黄我们只用一点点作为辅助,更多的是用补益健脾、养血润燥的药材,这才能起到根治便秘的效果。所以各位不要只知道用大黄,我们得用一些其他药搭配,比如用肉苁蓉、当归、麦冬、玄参等。

但各位也千万不要一看到大黄就觉得医生不对,觉得要给我攻下了。错!大黄它还有其它很好的功效,比如还可以通经止血、利湿退黄,而且止血非常有效果。所以不要看到方子里面有大黄就以为是要通便,错误!大黄在治疗尿毒方面也非常有特效,也是我们中医的一个研究成果。所以各位看到肾病处方里面很多时候会开点制大黄同煎,不是为了通便,是为了泻肾毒。很多人大黄制剂吃一吃肌酐、尿素氮很快就会降下来,让浊毒从大肠走。

药典规定的大黄一般是“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有两个比较常见的特点——切面有一个异形维管束,可以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放射小点。再一个,可以看到一些放射状的纹理,叫异形的纤维管束射线,呈白色。

图片

1. 大黄炮制品

大黄有几个制法:第一个就直接入药。第二个是酒大黄,拿酒去炒制大黄,加强清上焦热的作用,也减少对胃肠的刺激。第三是拿黄酒去焖熟之后隔水炖,再晒干就变成了熟大黄,相对来讲泻下的力量比较缓和、药物作用时间比较长。第四是大黄炭,加强走血分、活血止血的功效。

图片

2. 大黄性味功效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所以各位不要只知道大黄的泻下作用,它还有好几个功效,不要一看到大黄就觉得很害怕。

图片

3. 大黄鉴别

这3个是药典记载的正品,掌叶大黄也叫北大黄,主要产于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区。还有一种是我们问止中医在用的唐古特大黄,也叫北大黄,断面坚实、中间稍松软,断面呈淡棕红色或黄棕红色,这是它的放射锦纹。药用大黄也叫南大黄、马蹄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省。

图片


因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所以各个地方有独特的品种,经常会有一些地方小品种、擦边品种会被混入正品来用。混入品相对来讲效果肯定就没那么好。比如这些都是混淆品,我们就看看热闹,因为咱们不是专业人士,很难看清楚。比如“藏边大黄”、“河套大黄”,看上去都特别像,很难去鉴别。

我当时在福建,也看到很多民间医生会用“土大黄”,实际上它的功效都跟大黄有所区别,不太一样。掺假的时候经常会用土大黄掺入,这属于很专业的内容,在这里不多讲,我们只要知道正品是长什么样的即可。

图片

06半夏

下一个药材,我想请各位朋友先帮我看一下这是啥东西?我看到有朋友说是“贝母”,不对。“鸡头米”,也不对。没错,这就是半夏!首先在我左侧的叫生半夏,还有另外一种,姜半夏。我们问止中医用的半夏只用两种,一种是生半夏,另一种是姜半夏。

为什么?因为其它的半夏,我们感觉会过度炮制。在仲景的经方里面,半夏用是也只是简单的去冲洗后就入药,没有那么复杂的制法。但现在都会把它用白矾或者是用石灰去浸泡,感觉上是过度炮制。我们问止为保证药材的效力,所以只选了这两种规格。

图片

生半夏我对它是有点害怕的,当时刚学医的时候,有次去药房,为了尝试一下半夏的效力,就嚼了一小颗半夏,结果整个粘膜从口腔、咽喉到胃里感觉都被灼伤了,所以各位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当然半夏煮透之后一般毒性不会那么大。

各位看一下半夏有什么特点?你看它是半夏的块茎,偏圆形、椭圆形或者有点像肾形。好一点的半夏以洁白、粉性比较多的为好,而且它还有个凹窝和一个棕色的眼。姜半夏关键是什么?这就是姜半夏的色泽,关键就是炮制要透。


古人命名挺有意思的,为什么叫半夏呢?当时读研在做一些文献统计的时候,我们老师提问,各位知道古今治疗失眠最常用的药是哪一味吗?我们都会想到了酸枣仁、夜交藤这些,但发现通通都不是,后面我们才发现半夏才是古人治疗失眠最常用、最有效的药!

确实,在《黄帝内经》13方里面就有一个处方叫“半夏秫米汤”。半夏治疗失眠效果非常好,经常会把它跟夏枯草一起用,一个是夏天生长,一个是夏天枯萎。一阴一阳之谓道,作用到人体身上就能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这挺有意思的。

图片

1. 半夏炮制品

半夏有几个常见炮制品。如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京半夏、清半夏,清半夏比较少见,常用茴香、麻黄、桂枝、白矾、石灰水等去炮制。刚讲过,我们问止一般只用生半夏和姜半夏入药,因为其它的半夏在炮制时都得用石灰水或者白矾去,我们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就用这两个规格,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及更好的安全性。

图片

2. 半夏性味归经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特别是生半夏,毒性很大,所以各位不能轻易去尝试。半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特别是治疗癌症,经常会用到半夏,比如像治疗脑瘤,我们一般都要用到20-30g的生半夏,包括痰很多、一直呕痰的情况下,我们也经常会用到半夏去燥湿化痰,非常有效果。

图片

3. 半夏鉴别

半夏的伪品也挺多的。刚才朋友讲到“旱半夏”,临床上也有一种叫“水半夏”,是长在田地里面。水半夏经常会拿来炮制成姜半夏,不是行家根本就看不出来,这种的效力很弱,实际上就是个伪品、混淆品。

还有一个叫“虎掌南星”也经常混用入药,它跟半夏是亲戚,长得很像,但这两个功效都跟半夏完全是不一样,不能混用。我们再概括一下,好半夏它是比较洁白、粉多的,而且底面比较平滑,另外一面有凹窝以及棕眼。

图片

07五味子

再来给大家讲一个药“五味子”。各位看它名字就知道五味杂陈了,所以认为它是富含了“辛甘酸苦咸”五味的一个药材。五味子具有很好的补益心肾的作用,而且还有收敛作用,所以能敛汗、敛神、安神,还能敛肺气、止咳。

图片

五味子临床上也用的很多,所以它经常也被拿来混淆、混用,伪品还是挺多。这里就有一个概念,叫“南北五味子”。各位觉得是北五味子更好还是南五味子更好?不错!最好的五味子就是北五味,而且现在药典明确规定,南五味是另外一个品种,跟北五味不一样,所以最好的五味子产于北方。

北五味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它表面呈红色或者紫红色或者暗红色。

图片

1. 五味子炮制品

五味子一般拿酒炮制或者是蜜蒸、醋蒸也可以拿去炒。

图片

2. 五味子性味功效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效。这里我明确跟各位讲,只有北五味子才能起到补益心气、补肾宁心的作用,南五味最多只能收敛肺止咳,要想靠南五味子去补益、强心气、补肾宁心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有时候效果不好可能是因为买的是南五味。

北五味顾名思义产于北方,南五味产于南方。现在目前药典规定的只有北五味子。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什么区别?南五味子一看就很干瘪、颜色比较暗、比较瘦小,北五味颜色非常红亮且里面肉质饱满。有个朋友讲得很好,“南五味子用于治风寒咳嗽,北五味用于补五脏之虚”。说的非常到位,很精辟!只有北五味才能补心肾和脏腑的虚损。


各位看,这个是我们的北五味,呈紫色或红色,而且肉饱满,吃一口它里面风味比较多,又酸又咸又甘的。里面的种仁是呈肾型的,外面皮非常的厚,颜色比较紫或者偏红。各位只要看一眼就忘不了,南五味就很瘦小而且颜色没那么亮红,会比较干瘪。

图片

3. 五味子鉴别

五味子也经常会有一些伪品。这个叫“山葡萄”,长得是有一点像,但是是假的,内行人一看就看出来了。这就是山葡萄的干燥果实,形状跟五味子只是有点像,颜色完全不同,而且还带有梗。这是“翼梗五味子”,是翼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表面颜色发暗,比较偏青黑,跟五味子对比一目了然。所以各位把今晚的鉴别要点记住了,基本上就不会买到差的。

图片

08酸枣仁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下“酸枣仁”,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有买枣仁粉,晚上睡前都喝几勺。枣仁也是被我们民众接受度比较高的药材。跟各位讲,酸枣仁实在是太贵了!现在的收购价我记得是每公斤上千元,一年多前当时还只是几百块。

图片


酸枣仁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各位看,它基本上有一面是偏凹陷,一面是偏隆起,而且还有一个纵纹。所以如果你不懂它的这些特征,就很难去鉴别。

图片

1. 酸枣仁炮制品

常见的炮制品有“酸枣仁”、“炒酸枣仁”还有“焦酸枣仁”,炒焦偏入于血分。有说法说炒酸枣仁偏安神、焦酸枣仁是偏醒神,但临床上也没那么绝对,一般可以两个一起来混用提高效果。

图片

2. 酸枣仁性味功效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心、肝、胆、脾经。是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很好的一个药。特别适合失眠、心气很弱又盗汗的患者应用。

图片

3. 酸枣仁鉴别

因为这个药特别贵,所以假品就特别多。最常见的叫理枣仁、滇枣仁,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真的很难分清楚,因为长得太像了。我们能鉴别的是什么?第一个,它没有一条纵纹,纵纹不太明显。再一个,它凹面有点像猪嘴型。

兵豆加工品,因为它长得很像,所以也经常被拿来混。所以有时候用酸枣仁没效,可能是因为买到替代品了。但兵豆没有一面凹一面凸以及纵纹的特点,而且有很明显的豆腥味。

枳椇子是利水、解酒毒的药,它也经常被拿来混在当中或者是直接被拿来充假,同样它也缺乏上面说的特征,而且有时颜色会偏黑一点。所以如果是普通老百姓,把这几个放在你面前,能辨得出吗?实在是很难辨出来。

图片


有朋友说卖假药的丧良心,但现在不法药商实在是太多了。我挑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给各位看。比较典型的酸枣仁有两面,一面是比较凸另外一面偏凹,而且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看中间有没有一条纵纹。所以酸枣仁要鉴别的这么细才能看得出来,老百姓确实很难去鉴别。所以各位得认准一家好的机构才能买到放心好药,你靠自己去鉴别很难。

09结语


最后祝各位平安喜乐,诸事顺遂。期待下次直播再见,各位朋友们晚安!

· · ·  全文完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