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桃花岭(17)

 宜昌石头书屋 2023-06-08 发布于湖北

  

感谢曹竟斌从浩瀚的宜昌建筑房产资料里“淘”到了一份珍贵的手绘示意图。之所以“珍贵”,就在于这张图侧的说明:“此图系请原华英中学校长王永芬所画,以供参考。”而在这所学校任职长达15年的王永棻自然对华英中学了如指掌。

从这份图上可以看出华英中学在桃花岭的大致位置从原行署6号大院围墙一直到原湖北省第四监狱之间,占地面积不小。里面建有初中、高中教学楼,教职员工宿舍,礼堂,教堂,音乐室,饭厅等。在华英学校里,除了挖掘的水井和三四处规模很大的花园,就是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这也证实王永棻回忆中所说的,当年学校很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很早就开展了足球、曲棍球、网球、乒乓球及田径体育活动。

参与探访的中年文史学者孙波收藏有一尊高13公分,直径6公分的“篮球班循环杯赛冠军”的“华英教师杯”,那是华英中学教师篮球赛的活动见证。这尊奖杯上刻有“三六年秋~四一年春”,其中冠军队由“三六年秋——二、四班”夺取等字样。而他收藏的华英学校冠军队合影的原始底片上的文字,也注明第一届冠军队是初二、四班夺取,和冠军奖杯所刻年号相吻合。

开创者丁慰灵之后,继任华英校长的英国人先后有盖多马(Thomas Kerlley)、杜辅世(F·Tocher)、马发仁(Mac Falin)和康宜安(L·Campbell)等。他们既任校长,也适当兼课。他们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如丁慰灵教英文,也教数理化;杜辅世教数理,也讲哲学。华英中学的初中班教室取名“辅世堂”;而后建起的高中班教室,取名为“宜安堂”,以示纪念杜辅世、康宜安二位洋人。

华英中学的学风很好。据王永棻回忆,一次,宜昌县中的校长和几个老师晚上来校,他们一进校门,见各教室灯火通明,未有一人作声,他们有感说“如入无人之境,是老师善教,学生遵守校规所致。”

王永棻在《宜昌华英中学始末》中说:由于华英中学有好的校风,因此学生在湖北省的会考成绩总是优良,升学率也高。华英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有:武昌文华高中、汉口博学高中和宜昌省立高中。华英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的学校有:武昌华中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上海沪江大学及北平燕京大学。毕业后参加社会上工作的单位有:英国太古公司、怡和公司、美孚油行、亚细亚油行及中国人办的商行和机关。

华英中学的辉煌被1938年日机轰炸宜昌所打破。先是决定迁川,“华英学生入川者不多”,又在奉节、万县(注:今重庆万州区)辗转。宜昌光复之后,1946年迁回宜昌原校址。办有高中两个班,初中六个班,学生近300人,教职工约20人。到了1948年,受到解放战争影响,很多师生离校。

1949年7月宜昌解放,华英中学因人数少,不得不与哀欧拿女中合成“联合中学”。但脱离了教会的资助,缺乏办学经费的“联合中学”不得不在1950年申请宜昌市文教局的接管。华英中学走到了自己的终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