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成语今日析--彼一时 此一时

 新用户3951uudG 2023-06-08 发布于河南

抄喷学说:我们喜欢说,此一时,彼一时。

可老祖宗就是那样说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就像我们老挂在嘴边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很多人喜欢拿自己的童年和现在的孩子比较,慨叹现在的孩子幸福;一个不怎么着的局的局长曾经感叹,年轻的时候任国有企业的老总,一年也挣个十几万的,可那时不行花,现在兴花了单位却没有钱;我的母亲告诉我,父亲当时在一个厂子当保管员,光知道电扇能给机器降温,不知道也可以给人降温。

如果有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告诉你,以后棉布会走俏,重新回到人们的身上,你一定认为是个天方夜谭,如今那些巧舌如簧的售货员总说这是纯棉的。

有位网友说:想起了旅游,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现在看来都是风景绝佳、游人终年不绝之处,但是你基本看不到红军回忆录中对此有过什么赞叹之语,有的倒多是穷山恶水、极为艰险的描述。现在的很多诸如“重走长征路”之类的活动多是腰包鼓鼓、吃饱撑着了的人们的变相旅游而已,根本与红军的长征是两回事。如果在朝鲜,也绝不会有多少人说“窝头好吃”,只有大米饭好吃才是大实话。

还有曾经的股票和楼市,没有办法,不是业绩和需要,而是人气,至于说原因,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也?原因众多。当我们说理论的时候,一套一套的,但当分析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又束手无策了,借用这个成语,此一套,彼一套也!

国人讲求辩证法,所以这“此”、“彼”经常同时出现:由此及彼、非此即彼、顾此失彼。知道事物的转化,象“塞翁失马”一样,象潘多拉开启魔盒一样,最有给我们留个希望,但希望伴随着灾难。

孔子的境遇更能说明这个问题,能审时度势的帝王更在实现这个格言,打天下的时候是法家,治国的时候就成了儒家,刘邦也知道:坐在马上打天下,但不能治天下,所以摘下儒生帽子尿尿的他在实践了叔孙通的一套制度后,不由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这是明明白白记载《史记》里面的。

秦始皇就不知道“此”、“彼”的关系,所以二世而亡,留下了千古遗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