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游湘江

 杏坛归客 2023-06-08 发布于山东

 文 / 裴群枝 

到过长沙的人一般都要去湘江长沙段看一看,因为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尤其是春天,在花红柳绿的装扮下,湘江宛如一位刚刚睡醒的少女,明眸微开,显得异常美丽。
湘江属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它蜿蜒曲折,河谷宽阔,地形平坦,是流经长沙市的一条主要河流。它像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贯穿南北,又像一把挥舞斩杀的无情利剑,把长沙市一分为二。湘江长沙段最宽处一千余米,江水盛期,水深可达三十五米,为大型货船运行提供了便利。
阳春三月,暖风和煦,艳阳高照,我和妻子一同到长沙游玩,自然要到湘江看一看。一天上午,我们穿过滨江大道,走过大悦城,款步来到宽阔平坦的湘江大堤。大堤上鲜花盛开,鸟儿和鸣,在花草新绿的映衬下,一条铺着灰色瓷砖且两边镶嵌着黑色边沿的人行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堤的内侧(湘江岸边),铺有一条朱红色柏油辅路,有四米多宽,人们走在上面,可以近距离目睹江水容颜。辅路外侧有固定的矩形石凳,两两相距不远,供游客短暂歇息。大堤较辅路高约三丈,在通往辅路的斜坡上建有台阶,为游人上下提供方便。看,江边有几个垂钓者,他们把钓竿固定好后,怀着“愿者上钩”的心态静默着、等候着,显得是那样的悠闲。这时,我举目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两岸高楼林立,水蒸雾绕,一派朦胧的湘江画面。看,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往来不绝,或载物、或巡视、或游玩等,一派繁忙景象。不时传来机器“隆隆”的轰鸣和“呜呜”的汽笛声。几座大桥横跨东西,隐约可见,啊,好一个“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观画卷!
沿着大堤向北行走,便进入数里的“滨江公园”。公园里人来人往,或健身跑步,或伴音起舞,或漫步游玩,或直播展物等,一派热闹景象。人群中,除一些市民外,还有来自四面八方像我们一样的外地游客,人人情趣高昂,或谈笑风生,或拍照留念,或驻足观赏,或摊前购物等,个个春风满面,喜笑颜开。瞧,紧临大堤外侧的各家商场、超市门前,人们进进出出,络绎不绝,不时传出“请进,欢迎光临”,“慢走,一路顺风”等温馨提示,显得十分暖心。
我们走过游乐大世界和风味小吃区,穿过繁华的滨江文化园广场,来到了“湖南龙骧湘江游玩码头”。码头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说话声,呼喊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乘船的游客们身着红黄相间的防护服,有序地上上下下,欢声一片。这时,我们也随着人流排队购票,加入了乘船畅游湘江的行列。


游船从码头出发,一路向南前行,所经之处,鱼儿跳跃,水鸟飞翔,留下两绺波浪,很快便铺展开去。它穿过渔人码头,驶过银盆岭大桥,很快就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橘子洲景区。洲上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一派生机。据导游小姐介绍:“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面积约17公顷。它由南至北,绵延十多里,是一个长岛,最宽处达140米,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洲上景点繁多,主要有问天阁、望江亭、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橘洲文化园”等。听完导游小姐讲解,我的内心一阵激动,不免转过头去,再次目睹橘子洲。橘子洲就像一艘杨帆远航的巨舰,乘风破浪,行驶在湘江激流中。
这时,随着游船的行进,不知不觉我们已游过橘子洲大桥,来到了与洲相并的杜甫江阁。杜甫江阁,属于园林仿古建筑,是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而建。它处于橘子洲东面的湘江边沿,建筑面积4640平方米,通体四层,主阁高33米,体量庞大,气势雄浑,是长沙市地标性建筑,被誉为长沙的名片。
唐朝大历三年春(公元768年),杜甫因生活所迫,千里迢迢由四川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放船东下,到衡州(今衡阳)投奔时任刺史的旧友韦之晋。谁料,韦之晋适在此时改任潭州(今长沙)刺史,由衡阳迁往长沙,杜甫在衡阳稍作休息即回舟北上,于当年夏末到达潭州。而韦之晋到潭州上任后不久死去,杜甫无所归依,只好客居长沙。起初,他寄于江中船上,停泊在南湖港。后在长沙小西门外的湘江边上,租佃了一间简陋的楼房,作为迎接友人的居所,因门户面对湘江,故自称“江阁”。在此,他结识了不少新旧朋友,如《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诗句,就是很好的例证。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变,潭州大乱,杜甫避难逃出长沙,由于种种灾祸,迂回往复,当年冬天,终因生活极度贫困,加之身患重疾,死于湘江前往岳阳的船中,享年59岁。两年余间,杜甫在湘江边“江阁”就留下诗篇50多首。
听完导游的讲解,我的内心不免对这位颠沛流离的古代诗人肃然起敬,也对他晚年的不幸遭遇感到痛心。


船随景动,景随船移。游船沿着橘子洲东岸继续前行,一会儿便来到橘子洲头,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刹那映入眼帘。它气势磅礴,巍然矗立。瞧,那飘扬着的长发、坚毅的神情,凝望着远方,仿佛时刻关注着祖国和人民,令人震撼。
这座伟人青年艺术雕塑,是根据1925年毛泽东青年时期形象为艺术原型建造的。它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花冈岩石拼接而成,是当今中国最大一座伟人纪念雕像,突出表现了毛泽东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
1925年深秋,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一词。该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不仅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体现了他渴望改造旧中国的雄心壮志。
听完导游的讲解,我陷入了沉思:是呀,当年如果没有像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爱国青年,哪有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壮丽山河?也不会有社会和谐、物质雄厚的今天,更没有“携来百侣曾游”的闲暇生活……
“呜——呜——”,一阵长长的汽笛声,把我从沉思中唤醒。我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之心,恋恋不舍地离开橘子洲头,乘船驶向新的景点……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