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精品)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连加、连减
2023-06-08 | 阅:  转:  |  分享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5课时 连加 连减

【教学内容】:教材P65及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

解连加、连减的计算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计算。

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

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例题图片,10个三角形片,复习用连加口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0个三角形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教材65页情境图)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学习连加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分2次,引导学生说出算式:5+2+1。

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一样)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 + 2 + 1 = 8



(二)学习连减

出示教材65页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 - 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⑥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⑦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⑧小结。



三、应用拓展——动手操作。(做一做)

1、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

列算式说得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摆好10个星星,先拿走5个星星,再拿走3个星星。还剩下

几个星星。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四、巩固练习。

1.教材66页练习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

2.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第6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4.练习十四的第5题。

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五、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六、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3题。

练习十四第6题。



【板书设计】:

连加 连减

5+2+1=8 9-4-2=3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充分利用直观图,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我逐一出示小鸡寻觅食物的生动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画面的过程,并结合画面内容互相说一说,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如何解决这一问、注重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我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过程。如在巩固作用中,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一步加深理解连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发。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