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马格是谁吗?他已经死了;他有个很有名的父亲叫马原;据说,是马原害死了他

 Dr老爸的育儿经 2023-06-08 发布于四川


前几天,著名的《人物》杂志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城堡里的马原》,讲述了著名作家马原及其孩子马格的故事:这位父亲坚持自己的观念,排斥现代科学不信心脏手术,拒绝给患病的孩子马格治疗,最终,马格在13岁时死亡。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议论纷纷,估计不少亲都知道这件事了。所以,我也必须聊聊自己的看法。

马原不喜欢城市生活,在云南南糯山上修建有房屋,与妻儿生活于此。

《城堡里马原》文中所述:(马原的房屋为)“11栋红砖红瓦的房子筑成圆形、多面形,高低错落,墙上垂下大片红色花朵。房屋倚着苍翠的山,清晨有云雾游到园中。两只狗、十数只鸡随地走,清冽的山泉流进鱼塘。有时马原在地上抓到蛤蟆,就顺手扔进鱼塘里。”

下图即为马原的城堡,图片来自该文。

如世外桃源一般

“八角楼二层是个敞开式的平台,马原和马格常在这里读书。父亲占着沙发,儿子在一旁的吊床上晃悠。有段时间,每天午后他们都会独处一小时,马原给马格朗读为他写的童话《湾格花原》和《砖红色屋顶》。马格是童话的主角,城堡和南糯山风物也被马原搬进了故事。马格在其中和羊驼交朋友,骑着蜘蛛飞翔,对着扫兴的成年人恨恨地吐舌头:呸,大人!”

“马格拥有爸爸为自己安设的蹦床,马原常陪他面对面站立,来回踢足球。马格被妈妈误会不肯好好干家务挨了训,爸爸会专门开家庭会议替他解释。”

看得出,马原很爱马格。

但是,“南糯山没有学校,四年级前,马格在景洪市区上学。小花(马原妈妈)希望他正常读书,和同龄人相处,将来能上大学,有足够的智识去选择自己想走的路。马原则认为,上学没有用,「见识重要」,不愿为陪马格上学而离开他喜爱的南糯山,迁到市区。小花只好请自己的父亲从海南过来,住到市区照顾马格,自己在山上陪伴马原。”

这一段,我难以分辨,是马原不愿意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而放弃他所喜爱的山居岁月;还是固执地认为“上学没有用,「见识重要」”,故而不愿搬进方便孩子上学的城区;或者,兼而有之。

不过,对于疾病,马原的态度是:


“2008年,马原查出肺部长了一个6公分多大小的肿瘤——他称为「坏东西」。”

马原不愿继续检查、确诊与治疗,他认为:“如果查出有癌细胞,就意味着进入倒计时。留着这个悬案,充其量我是个肺癌疑似患者。”

“马原自己想到的方案是「换水」。他认为水是生命的基础,自己肺上长的「坏东西」也是水带来的。他离开工作地上海,到海南「换水」,「换成好水,或许就能把它带走」。”

后来,他的病情确实没有进展,或许是“换水”所致,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那就是个良性的肿瘤!

而且,马原患有糖尿病。

但是,“从前马原不打针、不吃药,也不肯测血糖,直到六七年前,一位老朋友专程从东北来到西双版纳劝说马原,他才养成习惯。”

成年人嘛,自己作出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不干涉到他人,无可厚非,但是,很不幸,他的孩子马格也患病了。

“马格上一年级时,学校请医生为学生们进行常规体检,测出马格的心率超过130次/分钟。小花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马原不同意。”

马原认为:

“我觉得我们依然可以用我的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自欺欺人来面对疾病。”

“这些东西治也治不好。治不好的病,干嘛要费那些神呢。”

“心脏不能动。”

马原只接受了给予马格中药调理的方法,但“调理了几个月,没有什么效果”。

后来,马格死了,年13岁。

以上,为事件的大致经过。

网上对于马原的批评几乎是一边倒。说他虚伪,不愿意花钱给孩子治病,等等。

其实,我认为,这些都没抓住重点,或者说,没骂对。

《城堡里的马原》中,有一段话写的很好,马原“喜好——自然、诗意、神性,继而是对科学、逻辑的否定。他回忆,40岁左右,他认识到「不要试图用逻辑去分析、论证、求索,都是徒劳的、可笑的」,他要「一辈子与逻辑作战」。”

正是由于马原坚持自己的世界观,所以,他不愿意让儿子接受现代医学的帮助。

那么,问题来了?

1、马格到底患的是什么病?现代医学能治疗吗?

2、如果能治疗,父亲能否固执己见,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替未成年的孩子作出选择?

3、如果孩子的监护人执意作出该选择,我们有办法阻止吗?

好,前面写了那么多,终于言归正传,进入了我的领域,以下一一讲述。

01

马格到底患的是什么病?

马格患上的疾病,叫做马凡综合征

这是一种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5000-1/3000。大多数马凡综合征患者是由其父亲或母亲遗传给他的,但也有部分患者父母健康,为基因突变所致。

该疾病会导致全身多器官、系统的病变,但是,最严重、致命的损害来自心脏及大血管。主动脉、主动脉夹层、二尖瓣脱垂,等。

马格的致死原因来自他的心脏,更准确些说,是心脏的二尖瓣关闭不全。

人的心脏有几个房间,房间之间有门,这些门可以开放与闭合。二尖瓣,就是其中的一道门,二尖瓣关闭不全,说明这道门坏了,关不严。

怎么办?

如果能修修补补,将就着用,那就修补;如果实在坏得太厉害,不能修,还可以换一扇门。以目前的医学技术,我们有能力做到。

当然,换上去的零件,肯定比不上原装的,不过,也能凑合着用,并不影响日常生活。

换上后,还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检修一下,看看它是否在正常工作。确实有些麻烦,但转念一想,就是一辆小汽车,也需要定期做保养吧,这可是自己身上的零件哦,能接受。

一般来说,换上去的零件能够用上好多年,即使以后需要再次更换,那时的技术肯定更先进,会做得更好。

孩子才13岁!这个零件,该不该换?

类似的悲剧还会反复上演吗?

问题该如何解决?

02

父母能代替孩子作出选择吗?

我刚工作不久,科里收治了一名1个多月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伴重症肺炎。

当然,我们必须将孩子的情况如实告知患儿父母。

第二天,其父母要求带孩子出院,态度十分坚决,我们劝告其继续给孩子治疗,有希望的,但我至今仍记得,孩子父亲的回复是:

“你们能保证100%治好他吗?能不能保证绝对不会有后遗症?”

“哼!你们既然不敢保证,还要让我们治,就是想骗我们的钱呗!”

“如果要治也可以,得先立下字据,要是治不好,就赔偿我……”

“医院就是黑!不敢保证治好,还让我们老百姓花钱。”

没办法,那几年(或许现在也是)提倡的是,人家是消费者,要让消费者满意,人家想怎样,就得怎样……

于是,孩子被接出院。

没过多久,有人抱着一孩子过来要求检查,我们一看,这不就是刚刚出院的那名先心病患儿吗?

听抱来的人说,他听见医院外不远处的垃圾桶内有哭声,周围有人围观,挤上去一看,竟然是个孩子在里面!自己有意领养,于是赶紧抱了过来。

我们都夸赞他的好心,也讲述了孩子的身世,告知先在这里处理肺炎,以后还需转院做先心病手术。

这位好心人听了这番话,神色有些异样,表示:“既然在你们医院不能完全治好,还得去其它医院手术,那不如我现在就带他去更好的医院治疗!”

听了这话,我们感觉有些不安,但也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把孩子抱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医院保安再次将这名孩子抱了进来,说有人在医院外不远处的垃圾桶内发现了他……

这一次,我们治疗好孩子的肺炎,然后联系有关部门接走了他,最终,这名孩子的去向如何,他的父母是否能接纳他,或者,被送进福利院?我们不得而知。

……

或许,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法治的完善,总有一天,医生不能凭借家长的一纸放弃治疗而不得不宣判孩子的死缓,家长也无权代替孩子作出如此重大的选择。

但是,我估计,这一天还比较遥远。

03

能阻止这些家长吗?谁能?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是刚从国外回来的,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这位老师在国外学习时,所在医院收治了一名体重不足500g的新生婴儿,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几乎不可能救活,希望非常渺茫。

但是,该医院仍动用了最强的团队,最好的设备,倾尽全力,治疗了整整一个月,孩子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最终,没救回来。

问题来了:

1、值得吗?

有人说,花费太昂贵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不值得!

但是,生命的价值该如何计算?我不知道,怎样才是划算。

2、如果患儿家长很穷,出不起治疗费用,怎么办?

没关系,这个费用,不该家长出,由政 府买单。

3、如果家长不想给孩子治,怎么办?

没这回事!当地人权机构会介入此事,孩子虽小,也是一个人,他有生存的权利。

还记得,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在感概,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了。

很庆幸,现在,大家对此的看法在逐渐变化。

虽然,目前还很常见的情况是,仍有不少家长,轻易决定了孩子的生死,即使我们已明确告知,很有希望,不应放弃。

但又如何?

其实,对于真正毫无希望的患者,我赞成予以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以减少痛苦,安详离世,但是,现实中,常常可见搞反了……

文明社会的基石是充分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即使这个人非常弱小。


对于儿童,我们一向认为,他的父母会爱他并保护他。

但也有例外。

坏人始终会有,即使不是坏人,有时也会干坏事。毕竟,有知识,不一定懂科学;有文化,不一定讲逻辑。

我相信,马原是爱马格的,但是,结果却走向了反面。

这是为什么?

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当然存在权力,但这个权力有边界吗?如果有,边界在哪儿?

父母对孩子肯定能够施加强大的影响,该种影响,也可以被称为支配,这就是父母的权力。

例如,学校要求一年级的小丫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我认为,一年级的小朋友根本不懂这是什么,不用背,忽悠老师就行。

这是一种影响,或者说,支配,这种影响,建立在我的价值观之上,但对于孩子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最多晚一年加入少先队。

但是,涉及孩子生死的大问题,家长仍然有权作出决定吗?或者,有权单独作出决定吗?

如果不能,谁能阻止他?

我想,只能依靠法律。

04

小结一下

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我认为,有两条:

一是马原本人的认知。

“我觉得我们依然可以用我的「掩耳盗铃」、「视而不见」和「自欺欺人」来面对疾病。”

“这些东西治也治不好。治不好的病,干嘛要费那些神呢。”

其实,像马原一样有文化却不懂科学、没有逻辑的人太多了。

根子在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中,缺乏逻辑性,没有反思,因此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这也是各种胡说八道横行无忌的原因之一。

否则,连花清瘟能卖得那么好?

对此,推荐两本书:

看看几千年来的智者、哲人们是如何思考世界、思考自己的,虽然,结论不一定对,但方法值得学习。

这是关于西方哲学最为浅显且描述准确的入门书,没有之一。

还有一本:

这一本稍难,但很有启发性。

我敢拍着胸脯保证,即使干科学工作的,也不一定懂科学。

二是目前我们还缺乏对这种情况的兜底。

涉及孩子的生死抉择,父母能够轻易作出决定吗?如果不能,谁该介入,如何介入?

清明节又到了,生死大事,或许,该思考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