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岳飞是否创立了心意拳?

 武宗 2023-06-08 发布于北京

以武学打开世界

正 文

心意拳作为一种中华武术流派,一直备受关注。相传,心意拳是由岳飞所创。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曹继武的“十法摘要”中。曹氏称,“惟此六合拳者则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东诸冯姬隆风先生······遍访名师,至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经。”戴龙邦承曹继武师之说,于乾隆十五年(1750)为“六合拳”作序云:“岳飞当童子时,受业于周侗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

然而,对于心意拳的创始人,历史上并没有准确的记载。从《宋史》卷365《岳飞全传》中,我们可以发现,岳飞的生平和战功被详细记载了近万言,但在开头的一段提到岳飞学文习武的情况时,只提到他学习枪法,没有任何关于他创立心意拳的记载。

再来看一些私人著述,如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熊克的《中兴小纪》、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没有一字提及岳飞创心意拳术。

因此,徐哲东在其《国技论略》中提出了岳飞创立心意拳乃是“依托”之说。拳术的创始者往往是无名英雄,但流传下来的却是一代代武术大师的精华。因此,岳飞可能不是心意拳的创始人,但他对这种武术形式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有实际依据的。

无论心意拳的创始人是谁,它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武术形式,是中国国粹之一。心意拳运用“意”(心意)来驱动身体的力量输出,不是只注重速度和力量,而是强调技巧、意识和柔性。心意拳强调“形意合一”,即内心和身体的统一,这与岳飞甚至中国武术的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

民国时期,许多国术专著先后问世,比较有影响的有孙福全著《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刘殿琛著《形意拳术抉微》,姜容樵著《形意母拳》,薛颠著《形意拳术讲义》等等。有的专著中,对岳飞创立心意拳的传说予以肯定。如刘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术抉微》中云:“形意拳术一门为最合军用,盖该拳为岳武穆所发明。”然而,多数著作在述及岳飞或者周侗创心意时,均持谨慎态度,冠以“相传”二字。如李烛尘之《国术史》吴图南之《国术概论》,高降衡之《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等,均取“相传”、“或谓”之说。有的著作则对岳飞创立心意拳提出了质疑。姜容樵云:“形意拳,相传创始於宋之岳武穆,第考诸史册,仅载其知拳,而未详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传与何方,学者憾焉。”徐哲东在其《国技论略》中进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传自岳飞,其事终出于依托。盖形意拳家借岳飞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飞之传,亦可疑也。”徐哲东最早提出了岳飞创立心意拳乃是“依托”之说。我们深以为然。

首先,考诸史册,《宋史》卷 365《岳飞全传》,洋洋近万言多记其作战的经历和战功,只在开头一段提到岳飞学文习武的情况:“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暂八石,学射于周侗(编者注:这便是心意拳为周侗所创之由来),尽其术,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设祭于其家。父义之曰:“汝为时用,能国死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拾募敢战士,飞应募。”时岳飞19 周岁,其学业、武术都是在这以前打下的基础,以后便是紧张的 19 年戎马生涯。

岳飞三子岳霖之子岳珂,字肃之,南宋时文学家、史学家官拜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史。曾编撰《鄂王行实编年》以记岳飞大事,又编《金伦粹编》和《金伦续编》共58卷,为岳飞传记的资料汇编。书中收集有诗文、表奏、战报,以及高宗的御札、宋王朝的命令、札子等原始资料,以及传记、轶事等,均未见岳飞创立心意拳的记载。再考一些私人著述,如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熊克的《中兴小纪》,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甚至查阅元代孔文卿的《地藏王证东窗事犯》及明代成化间的传奇之作《精忠记》等,都无一字提及岳飞创心意拳术。

其次,再考岳飞生平。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人,15岁结婚,16岁得子。15至19岁做韩家庄客。19岁初次投军,不久回家,料理父亲丧事。靖康元年(1126)应枢密院官员刘浩招募,再次投军。其时,岳飞23岁。建炎二年(1128),岳飞以两千兵破敌数万于南薰门。建炎四年(1130)大败金兵于静安,收复黄州。建炎五年(1131)任左卫将军,收复河南河北及陝西一带。翌年则攻打太原,可惜被叛将吕惠卿出卖,南京遗老大会将他发落逐回汤阴,不久被金军所擒。建炎七年(1133)正月,岳飞和儿子岳云被押往开封。7月26日在牛头山被杀,时年40岁。当时,他是宋朝著名的军事家,被誉为“英雄岳母”,其忠诚、勇猛、智谋、杀敌如麻的战功革命史上长盛不衰,至今仍然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在岳飞23岁之前,他主要将精力用于学习文学和武艺,但是鉴于他当时年轻,经历也不够丰富,因此很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拳术。在他23岁之后,战争奔波、东征西讨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主旋律。他几乎每年都要参与战争,使他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战斗环境中。除了以刀枪顾敌之外,他还需要时刻警惕不仁不义之人的陷害。因此,岳飞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创立自己独特的拳术。

有些人认为岳飞并没有创立自己的拳术,因为如果他真的“以枪为拳,立法以教将佐”,那么会有大量的人学习他的心意拳。虽然岳飞被杀后家族受到了串连,但是在20年之后,即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为他平反,赠封他为太师,并赐溢“武穆”,迁葬于杭州栖霞岭下。宋代对武术非常推崇,因此许多人都将武艺作为自己的职业。由于战乱频繁,尚武的社会风气让武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民间出现了“锦标社”、“英略社”等练武组织,武术高手还可以在街头卖艺。拳术套路也成为了拳师教授武艺的主要内容,甚至出现了以表演套路为职业的女艺人。诗人欧阳修就曾写过著名的《日本刀歌》,而北宋也编有《武经总要》等武学著作。不过,历史记载显示,在岳飞正式平反后的一百多年里,竟没有流传下他所创造的心意拳。反而是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武艺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确实有点让人不明白。

由于元朝统治者对民众习武非常警惕,因此他们也宣布了禁令。不过,一些武术仍然通过民间艺人的表演得以保留,如“关大王单刀会”、“追韩信”等。而作为英雄人物的岳飞也被戏曲家描述为受到误解的英雄,将他的故事移植到舞台上。但岳飞创立心意拳的说法却依然无法得到历史史实的证明,这在明朝以及元朝时期也没有得到提及。虽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是备受尊重的中国军事武学著作之一,但也没有涉及到岳飞创立心意拳这一说法。明代成化年间,出现了歌颂岳飞的《精忠记》,但却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岳飞创立拳术的信息。其次,十八世纪朝代至亡为止也未留下有关岳飞创立心意拳的任何记录。前提是,北宋时期许多武功都得到归纳并被记载下来,因此如果真的有关于岳飞心意拳的证据,那么应该在这些古籍中得到体现。

据历史记载,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岳飞创立了自己的心意拳。曹继武在他的著作《拳论·十法摘要》序中首先提出岳飞创立心意拳的说法,并将其传播开来。可能是基于这个“托英名以示拳贵”的思路,人们将心意拳与岳飞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推广这种武术。尽管没有证据证明岳飞真的创立了心意拳,但这样的宣传方法在传播文化和武术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对于岳飞的尊敬和对于武术的认可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深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