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9年广州,德国人眼里的越秀山,白云山,赤岗塔,光孝寺

 泊木沐 2023-06-08 发布于辽宁

1909年广州,德国人眼里的越秀山,白云山,赤岗塔,光孝寺

这一系列的图片都是1909年广州旧照。照片由德国设计师恩斯特·柏石曼拍摄。一九○九年,柏石曼出任德国在北京的总领事馆研究员,花了三年时间,在清朝末期的华夏土地上作一次全方位的调查,游历十二个行省,跋涉数万公里,搜集了许多古代的建筑物和风景,以下是柏石曼和她的团队刚抵达广州时所拍的一系列旧相片,让我们跟着柏石曼的影像,一同领略一○○○年以前广州的风貌。

一九○九年,广州城郊,近有无数的墓冢,脚下有一间大寺庙,远有越秀山高耸的围墙,左侧为镇海塔,右边为观音庙。越秀山,高度70公尺,曾经是广州最高峰,当时人们称它为“奇”。由于其山形连绵不绝的山势,为广州古城在历史上的立足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九○九年,广州,从镇海塔往下望,只见广州城外的围墙绵延起伏,正对着观音山,此时的广州已是清末民初最为富裕、最为繁华的大都市,它坐落在一块平坦的土地之上,正北方依山而建,四周环绕着一圈三角状的围墙。

一九○九年,广州白云山的正门,一块牌坊上写著「天南最美的山峰」。白云山是南粤的一座著名山峰,被誉为“羊城一绝”。白云山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是秦代末期的智者郑安期为了求医而在白云山上“成仙而去”而在白云山上留下的。金朝时期的葛洪,就是在白云山上练功的,并写下了道教的经典著作《抱朴子》。

1909在广州,攀登白云山山顶,可以看到一片又一片的阶梯状的土地,以及散落在山上的数不清的墓碑,十分壮丽。

一九○九年广州文庙,前面是青石铺就的道路,左边是牌坊,上方有一支画轴,画轴上有一支画轴。广东虽然位于岭南,但在古代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化和教育的鼎盛之地,文庙的保存便是最好的佐证。

1909年广州赤岗塔坐落在珠江边,因为它在广州城市的西南方,所以被称为赤岗塔,赤岗塔建造于明朝的一六一九年(一六九九年),是仅次于莲花塔和琶洲塔的三大塔之一。广州城东南部40余公里有“琶洲”,城东80余公里有“莲花楼”,而在东南方有“赤香楼”,它们共同组成了“锁二江”“束海口”汇聚“扶舆之气”的“珠江三塔”。

广州光孝寺,1909,大堂前面有一小块石头。根据《光孝寺志》的记录,这座建筑最初是西晋时期的南越国皇帝赵建德的故居。三国时期,吴国余翻被贬,将其辟为苑囿,被称为“虞苑”。于休逝世后,其家族舍宅作寺,名字也有过多次变化,到了北宋时,又改名为“光孝寺”。

1909广州陈家祠,三重殿三重,九重殿,六重殿,八重殿,广州三重殿。陈家的祖庙,也叫陈家祠,也叫“陈氏书院”。陈氏学院始建于1888年,1894年建成,由广东陈氏家族出资建立“合族祠”,作为陈氏家族成员到省府应试、候补、缴税、打官司的暂住之所。

最后,谢谢各位的观看,也请各位给我的内容点个赞,我会继续保持更多的原创,各位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跟我说,我会继续提高。本文所载的所有照片均来自网络,如有涉及到您的版权,还望与我联系,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