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成药,补足耗损的肾阳肾阴

 人老颠东 2023-06-08 发布于安徽
相信生活中许多朋友可能会面临阳虚的问题,例如在烈日当空的夏天,他们仍然感到寒冷,四肢冰凉,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另一方面,有些朋友在寒冷的冬天可能会遇到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等不适,这是阴虚的典型症状。
今天,薏仁向大家介绍一种能够温补肾阳并辅助补充肾阴的中成药——桂附地黄丸,成分包括:肉桂、制附子、熟地、山茱萸、牡丹皮、山药、泽泻、茯苓。
我们先看看除了肉桂和附子之外,这个方剂还包括六味药材:熟地、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这六种药材组成了另一款知名度极高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熟悉中医的朋友们都了解,“三补三泻”是六味地黄丸的经典解释。六种中药分成两个团队,尽管看似各走各路,实际上是共同努力,通过不同途径达成相同目标。
这种有趣的现象在中医领域并不罕见。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药方中既包含滋补药物又包含泻药,兼顾补充和排泄,这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以及一种非常巧妙的思路。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补”的概念,它到底是补充什么呢?答案是补充肾阴。熟地被视为补充肾阴的代表。熟地呈黑色,能够直接进入肾脏,具有丰富的滋阴效果,在这方面尚无其他药材能够超越它。因此,自古以来,熟地一直被认为是滋阴补肾的最佳选择。
其次是山药,它不仅具有补充肾阴的作用,还能进入肺部。中医认为白色的药材可以对肺产生滋养作用,因此山药还具有补充肺阴的功能。肺阴就像天空中的雨水,不断地滴落,逐渐填充肾部的水分。也就是说,通过补充肺阴,我们可以间接地达到补充肾阴的目的。
肾阴是人体的精粹,我们自然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精粹。虽然肾脏本身具有封藏的能力,但我们的肾脏有时也会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具有收敛作用的药材来帮助肾脏封藏。山茱萸味酸,具有收敛性,能够协助肾脏进行封藏。
接下来我们谈谈“泻”,茯苓和泽泻具有泻湿作用,牡丹皮则有泻火的效果。泻除的实际上都是邪气,因为邪气会阻碍身体对滋补药物的吸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入一些泻药。当然,泻药的用量不能过大,否则中药方剂的主要作用就会从补转向泻,导致整体效果偏离。
桂附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的理论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制成的。
附子是乌头植物的侧根,而肉桂虽然是树皮,但也生长在靠近根部的地方。这些药材与人体的根本——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肉桂和附子都具有热性,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给肾阳提供温暖。当我们感到寒冷时,会自然地想要靠近火源取暖。肉桂和附子就像为肾阳增添了一把火。
此外,肉桂本身还具有引火归元的作用,能够将体内分散的阳气引导到下焦。这样,温阳固本丸就能在补充肾阴的基础上,更好地温补肾阳,达到身体阴阳平衡的效果。
肉桂和附子具有火的属性,而六味地黄丸则属于阴性。中医说阴阳互为根本,互相利用,火与油相结合,火才能燃起;而没有油作为燃料,火亦难以持续燃烧。
这正是阴阳相生的道理。我们可以看到,阴阳实际上是相互融合的,很难将它们完全分开。因此,尽管阴阳看似对立,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
在肉桂和附子的加入下,温阳固本丸实现了阴阳双补的效果。然而,阴阳在这里并不是平等对待的。整体以温补肾阳为主,滋阴为辅。这种草药方剂适合阳虚的人群,例如那些怕冷、手脚发凉、夜间频繁排尿等症状的患者。
如果像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阴虚症状更为明显,可以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再加入六味地黄丸。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时间要错开。
在阳气充足的白天服用桂附地黄丸,在宁静恢复的夜间则服用六味地黄丸,这样因时制宜,可以在滋补肾阴的同时,更好地调整肾阳,达到身体阴阳平衡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