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在与空灵

 新用户0460DJb0 2023-06-08 发布于广东
 “你是一个踏实的女子”,一位见过一面的写诗的朋友这样说。如果是一般人说的,应该是一句表扬,但一位诗人这样评价,那意思应该是我不够空灵。
去年春天我捯饬小花园,要种些植物,总在经济与美之间犹豫。犹豫之间我的价值原则显现:种树要种开花的,开的花要结果,结的果要好吃。从化郊区农家房前屋后尽是硕果累累的桂圆荔枝树,是我的园林理想。
与女儿视频,得意地将院子里挂了青果的树木发给她欣赏,她却不满意,说:“你们就不能种点好看的花花草草么?”花花草草路边多的是,自家这小小的一方泥土里我期待收获。这种获得收成的意愿有点可笑,巴掌大的一块地,谈什么收成。但如爱情和睡眠不可强求一样,我这求实惠的心眼也无法强行改变。自己的意愿竟成了自己控制不了的客体。我很少琢磨自己的性格,总是随性而为,自在自然,不加反省,像一棵树在山上不加修剪野蛮生长。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空灵的,还是实在的?
想起大学时,曾被邀表演一个小品,兴致勃勃到了排练现场,却根本排练不了,想到要去扮演另一个人,我就只是笑,实在是迈不开那角色走的第一步,说不了那角色说的一句话,只能被换下。尽管我喜欢跳舞也喜欢朗诵,但跳舞的、朗诵的只能是真实的自己,不能是虚拟的角色。曾经填写过一个职业倾向量表,我最合适的职业是银行经理。银行经理最需要的素质应该是踏实、仔细、较真吧。
实在,这个标签已经贴在身上好多年,只是我一直不自觉。这个标签也许是家乡田土里长出来,被山风刮进屋里,在我钻出妈妈肚皮的刹那贴到了我的脑门上,之后,漫长的物资贫乏的成长岁月,将这个标签刻进身体,沉入灵魂。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米、面、红薯才能饱肚子呀!
人首先是物质性的存在,血肉之躯需要物资的供养才能活着。无论如何的空灵,如何地精神丰富,一日三餐的饮食、御寒蔽体的衣物、遮风避雨的房屋是必需的。实在的物资需要只有通过实在的劳作才能获取。  
温饱之后,人滋生出更多的需要,富裕而美好的个人生活与富强平安的社会密切相关,建设这样的社会需要有人吃苦耐劳、踏实工作、努力贡献,踏实工作的人是社会的脊梁。实在肯干让人称颂。
人的行为必须可预测,人的承诺必须可信赖,稳定的社交生活和社会合作才有可能。踏实,可靠,不浮夸,是优秀的人际道德品质。
所以,实在是一种好品质,我应该为得到这样的评价而满足。
然而,人不能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出意义来,活出美感来。我希望自己在实在之外,还是一个空灵的人。“搞钱!搞钱!”不能成为人生的唯一追求,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搞钱”应该成为不重要的事。当个人的物质生存和财富不再是奔忙的唯一理由时,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存在。
精神的空灵,摆脱了物质的羁绊、功利的计较,是人对理想的追求、对意义的追问、对美的享受。是人长出了翅膀,飞翔在实在的世界之上,探寻无限的过往和未来,感知无尽空间的多样和无上的美;
空灵是土壤开出鲜花中散发的一缕沁香,是粮食酿成酒的那份迷醉,是传宗接代本能滋生的欲生欲死的爱情;空灵是明明活着,却问为什么活,明明只活一次,却在艺术中体验无数次的生命;空灵是在庸常生活中品味出伟大,是平凡人身上神性的闪光;空灵是悠闲,是自由,是无用,是锦上的花,是飘摇的梦,是画卷中的留白;空灵是对肉体的超越,是灵魂,是人之所以为人最贵重最稀罕的东西。
空灵是人的本质性规定,但并非人人都有,越是空灵的人越渴望空灵,而拘泥于实在的人却在追究空灵的精神有何用处。
空灵是个体生命的,关涉的是生命的丰富程度,一般对他人不会发生直接影响,也不受他人评判,不属于道德评价的对象而是审美的对象。
将实在的品性镶上空灵的羽翼,脚踏在地上,让眼睛看见诗和远方,春暖花开的美与果实一样值得追求。
实在与空灵交融的生命,丰盈美丽、意味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