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注重外界评价会怎么样丨《李尔王》

 新用户5477KoTe 2023-06-08 发布于浙江

李尔王

RECOMMEND

作者:莎士比亚

推荐语: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一般病态。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系列的完结篇,我们来到了李尔王的世界。

在他的世界中,有爱慕他的三个女儿,拥护他的子民,他看起来成为了人生这场游戏的最终胜利者。

他度过了重重的困难,而当他准备松一口气,安享晚年时,却接连遭遇了最喜爱的三女儿"遗弃",大女儿和二女儿的接连背叛,臣子的不忠,最终一齐导致了自己的癫狂。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最终发展呢?

(可直接跳转第二部分)

01


剧情简介

第一幕

年迈的李尔王准备退位,他决定让三个女儿各自表达对自己的爱意以此分得领土,大女儿贡纳梨和二女儿吕甘都谄媚的表达了自己的爱,称爱他超过爱世上的一切。

只有三女儿科第丽霞不愿意说违心的话,因为她知道真正的爱应该用行动而不是语言表达,李尔王却因此大怒,三女儿被剥夺权利流放出境,国土被一分为二,授予大女儿和二女儿,

他准备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家中轮流居住,并留下一百名骑士作为侍从。

第二幕

伯爵的儿子爱特门由于是庶出饱受欺辱,他决意挑拨父亲葛罗斯托和哥哥爱德加之间的关系,以此获得地位和财富。

肯托乔装陪伴国王,,贡纳黎借口父亲的随从闹事削减了父亲的随从,国王发现自己的待遇大不如前了已经,大怒,斥责贡纳黎的不孝,离去,前去寻找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吕甘。

艾特门设计,假装自己被哥哥攻击,哥哥爱德加被驱逐,而妹妹吕甘收到了姐姐的信后,也决定不收容父亲。

肯托作为王上的使臣见到了鄂斯华特(姐姐的信使)气不过厮打起来,公爵得知情况后将很肯托施以刑罚,二人一齐对付李尔,都不愿尽孝自己的父亲。

第三幕

李尔王夺门而出,在暴风雨中咆哮,咆哮着命运的不公。

吕甘和康维尔将老伯爵格罗斯托绑起,状告他叛国并挖出他两个眼珠,老伯爵这才意识到,已被设计陷害,但为时已晚。

第四幕

贡纳黎夫妇因为法国军队的来袭而感到不安,并且得知了康瓦尔的死讯。柯蒂丽霞收到了父亲发疯的来信,悲痛不已,收治后,李尔逐渐康复,恢复神志,欲决一死战

 艾特加带父亲葛罗斯托,完成了自己的忏悔,并在途中遇到了李老王。

第五幕

最后因战事不利,二人被俘,科第丽霞被处死,李尔王也悲痛过度而死。

02


李尔王为什么需要表达对自己的爱

害怕失去女儿的爱背后其实是对年迈的恐惧和老无所依,他明白,年迈的自己已经无力操持国家的政务。

他将那顶象征着权利的王冠从自己的头顶摘了下来,但是,他无法忽视心理上的那顶王冠。

其实这个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也很常见,一个职员一开始从第一线退居下来,会很难适应心理上的变化

ta会想方设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是说,大部分人都会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寄托物,养花也好,养宠物也好,会逐渐走出这一段心理中空。

但李尔王的悲剧正来源于他无法摘下心里的王冠。

03


悲剧的缘起

1.行为和语言

从最表层的谈起,最简单的来说,正常的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大女儿和二女儿无法做到行为和言语的一致,她们向父亲许诺全部的爱。





贡纳梨说:父亲,我对您的爱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我爱你,胜过自己的眼睛,整个空间和广大的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第一幕 第一场)




吕甘说:我厌弃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觉到快乐,只有爱你,才是我无上的幸福。(第一幕 第一场)

但是却无法在行为上贯彻实施,反而是像皮球一般将李尔王到处推诿,这种行为和语言的错位是整场悲剧直接原因。

语言是极其轻巧的,但行为却需要真正去付诸实践。

承诺是极其轻易的,但实践却需要真正去付诸行为。

2.虚荣心

抛开这个不谈,李尔王坚持需要100个侍从的这个要求也显得十分怪异。

第一,李尔居住在自己信任的女儿家中,不愁吃穿,却需要100名侍从来服侍自己

对女儿来说,100个全服装甲的士兵在自己的家中游来逛去,本身也不是一件令人特别愉快的事。





贡纳梨:他的武士们一天一天横行不法起来,他自己又在每一件小事上都要责骂,我们等他打猎回来的时候,我不高兴见他说话,你就说我病了,你也不必像从前那样殷勤适合他,他要是见怪,就都在我身上。(第一幕 第三场)

第二,当他得知贡纳梨准备剪裁50名的侍从时,他居然大失仪态,愤怒地诅咒道:





吸血的魔鬼,我真惭愧我会在你的面前失去大丈夫的气概,让我的热泪为一个下贱的婊子而滚滚而出,愿毒风吹着你,恶雾罩着你,愿一个父亲的诅咒刺痛你的五官百窍,留下永远不能平复的疮痍。(第一幕 第四场)

很明显,他将侍从的人数直接和自己是否受到尊重,是否还有价值紧紧的捆绑在一起,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他的虚荣心,他必须以这种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

他甚至不愿去考证女儿是否真的在轻视他,便夺门而出。

3.外界的评价

那我们再试着多问一步,李尔王为什么需要用这种方式去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如此渴求女儿们的爱,侍从们的拥护,最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个自我中空的人。

女儿的爱,侍从的拥护都让他感到自己还是那个位高权重的一国之君,他必须在外界的尊敬和爱护中得到自己的价值的体现。

这和我们现代的人的处境又何其相似呢,我们其实都被一套套的外部评价体系所困扰着,从童年开始的学校的分数到参加工作后的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参考体系,它将一个个具体的人扁平化为可量化的数据坐标。

正如福柯在其著名的权力规训中所提出的那样,
一种让每个人都自觉在一种权力的体系内的层级监视

一种可以量化的,可视的评价手段规范化评价
一种显性的,可以被检查的记录方式。

而李尔王的悲剧的核心正在于他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他对自己的所有评价都紧紧围绕着两个身份,一个是被女儿所爱戴的父亲,一个是被属下所尊崇的君王。

而当这两者都被无情的剥夺之后,他无法面对的是那个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任何人爱,不被任何人所需要的李尔。

所以他才疯了。

如葛罗斯特所言: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一般病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