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象列仙全传》神仙(21)

 zqbxi 2023-06-08 发布于江西

第九卷补遗:张远霄、费孝先、张金箔、周思德(传承萨守坚、王灵官五雷法)等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324:张远霄、费孝先、张道清

张远霄

张远霄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帮助人消除妨碍人们生育的邪祟。

《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张仙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名张远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长弹弓绝技,百发百中,目标是那些作乱人间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在巴蜀地区已经小有名气。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张远霄被师父点化后,他就在眉山市东坡区蟆颐山上结芦修道,终成神仙,后来有道士在山上修有张仙楼,毁于1966年代。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法国耶稣会士禄是遒 (Henri Doré)著,1914年,英文版,系列1.卷01,页56:张仙送子(张仙即张远霄)

《蜀故》说张远霄有一把“四目老翁”弹弓,他看到谁家有灾,瞄准就是一铁丸,将灾击散。他还经常向天射铁弹丸,人们问他射什么,他回答:“打天上孤辰寡宿耳。”

据《续文献通考》和《四川通志》载:张远霄,唐代道士。嵋山(即“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一日见一老人持一竹弓、三铁弹,卖与他要价三百千,对他说:“吾弹能辟疫病,当宝而用之”。再见老人,遂授度世法。熟视老人,见其目各有两瞳子。数十年后,张远霄往白鹤山垂西湖,峰上有石像,一老人说:“此乃四目老翁,君之师也,不记竹弓、铁弹时耶?”张猛然大悟。

说的是:少年张远霄,在山上遇到一位老人,拿着一张竹弓,几只铁弹,要卖给张远霄,索价却高得没有道理。还说弹弓能辟疫病。张远霄相信老人的话并要购买。老人又传给他度世之法。这时张远霄才注意老人眼里有重瞳。多年后,张远霄路过白鹤山,看到一座四目仙翁的石像,有人对他说:“这是你的师父啊!难道你不记得竹弓、铁弹了吗?”前尘历历,顿时,张远霄猛然大悟,遂证仙道。

关于张远霄初遇四目仙翁的地点,有灌县青城山、邛崃白鹤山、眉山蟆颐山三种说法。

四川眉山的蟆颐观又叫重瞳观,是重瞳仙翁的道场。重瞳仙翁叫陆修静,据说是陶渊明的挚友【注:陶渊明的故事与古画,见文末链接】。他的眼睛共有四个瞳仁,所以叫“重瞳仙翁”,又叫“四目仙翁”。

传说张远霄得道成仙后,依然经常周游人间,这也是道教神仙的普遍性格。据说他只要看到谁家有灾气,就用弹弓发弹击之,将其驱散,是一位用弹弓为人类造福的正直善良的神仙。很快他的威名便传遍了人间。

《历代神仙通鉴》说张远霄是五代时期人,看起来这跟《续文献通考》和《四川通志》的记载有冲突,但也有可能张远霄生于晚唐,长在和成名在五代。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法国耶稣会士禄是遒 (Henri Doré)著,1914年,英文版,系列1.卷01,页52:射天狗

天津人俗称张仙为能射天狗的张仙爷。民间说天狗是一种怪物,常从房舍的烟囱进入屋内,吓唬小孩并散播天花。张仙爷就是守护在烟囱口的神仙,天狗见到他就不敢逞凶了。

《历代神仙通鉴》认为张仙以弹弓逐打凶神“天狗”,保护世人顺利生育。据说,张仙所执弹丸与“诞”同音,有诞生之意,后来演化出一种风俗:接生婆为产妇接生后收了钱,要送给人家一幅张仙神马,神马上书“金弓打出天狗去,玉弹引出子孙来”。

据郎瑛《七修类稿》载,苏轼的父亲苏洵梦见过张仙。他向别人讲述梦中的情境,说那张仙手里捏着两个弹子。他认为这是生子之兆,就开始供奉张仙神像。后来果然得二子,即苏轼、苏辙。为此,苏洵还写了《张仙赞》。

据说,宋天圣八年(1030年),苏洵时年22岁,尚无子嗣,按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苏洵心中着实着急。这年的重九日,苏洵游览成都玉局观,在“无碍子”卦肆(专卖求子卦)见到一幅奇妙的张仙挟弹画像,于是用所佩玉环换取。回到家后,苏洵每天早晨必于张仙像前虔诚焚香祷告。几年后,苏洵得到了苏轼和苏辙。

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据郎瑛《七修类稿》载);眉山蟆颐观(供张仙)内明代所刻《重瞳观新修殿宇记事碑》对此事也有载。而且,苏洵为此还写过一首名为《张仙赞》的长诗,说他的两个儿子苏东坡和苏辙,就是张仙托梦送来的。后来苏东坡和苏辙两兄弟参加同一年科举考试,在同一考场上双双高中进士,一时轰动朝野。苏洵写《张仙赞》,就是为了表达对张仙的谢意。

据民国《眉山县志》载,1048年,苏洵写下《题张仙画像碑》(《全宋文》作《题张仙画像》)。原文如下:

“洵自少豪放,尝于庚午重九玉局无碍子肆中见画像,笔法清奇,云乃张仙也,有祷必应,因解玉环易之。洵尚无嗣,每旦露香以告,逮数年乃得轼,又得辙,性皆嗜书。乃知真人急于接物,而无碍之言不吾诬也。故识其本末,使异时子孙求读书种者,於此加敬焉。”

《眉山县志》还加注说:“张仙,指唐眉山人张远霄,曾师事陆修静,后居邛崃崇真观,观中有石刻像,相传有求嗣者,祷之则应,此为苏洵在庆历八年(1048)所写。”

费孝先

宋代易学家。四川省成都人,善轨革,世皆知名。

相传为宋仁宗时,费孝先创三是卦影。据记载:“自至和、嘉佑已来,费孝先以术名天下,士大夫无不作卦影,而应者甚多。”此术“取人生年、月、日、时成卦,系之以诗,言人之休咎”,“又画人物、鸟兽,以寓吉凶。”

苏轼《东坡志林》卷三“费孝先卦影”记载,轨革卦影传自北宋仁宗年间四川青城山中的一位老人。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成都人费孝先来到苏轼的家乡眉山,说他最近游青城山时见到一位老人,不小心损坏了老人的一张床,十分不好意思,表示要赔偿损失,老人笑着说:“你看这床下有一行字,定的是'某年某月被费孝先损坏’好坏都有定数,你何必要赔偿呢?费孝先因此知道这个老人不是寻常之人,就留下来跟他学艺。老人传授他《易》术和“轨革卦影”之术。

苏轼《东坡志林》【原文】:

至和二年,成都人有费孝先者始来眉山,云:近游青城山,访老人村,坏其一竹床。孝先谢不敏,且欲偿其直。老人笑曰:“子视其下字云:此床以某年月日某造,至某年月日为费孝先所坏。成坏自有数,子何以偿为!”孝先知其异,乃留师事之,老人受以《易》轨革卦影之术,前此未知有此学者。后五六年,孝先以致富。今死矣,然四方治其学者,所在而有,皆自托于孝先,真伪不可知也。聊复记之,使后人知卦影之所自也。

何谓是轨革卦影术?“卦影者,以丹青寓吉凶。画人物不常,鸟或四足,兽或两翼,人可儒冠而僧衣,故为怪以见象。窃谓卦影者,或如今之爬龟算命,雀儿算命之类。至轨革则取其义,不可解矣。”(引自清余叟《宋人小说类编》)

以丹青寓吉凶,是指通过图画来暗示或说明人事的吉凶休咎。而且这些画都不依常理,十分古怪。这是卦影。何为轨革?邢居实以为“不可解”。苏轼记“费孝先卦影”,说青城山老人授费孝先“《易》,轨革卦影之术”,邢居实则说:“蜀中日者费孝先,筮《易》,以丹青寓吉凶,谓之卦影”。可知,二人所记,轨革卦影实为一术。

轨革有点像民间所说的“推八字”,并加以“艺术化”,此术“取人生年、月、日、时成卦,系之以诗,言人之休咎”,“又画人物、鸟兽,以寓吉凶。”用图画将卦象表现出来。大致可以说,轨革卦影是一种杂推八字,《易》术,和图谶于一体的方术。

轨革卦影的流行对宋代世俗民风具有一定的影响。据传,大名府商人王旻来成都做生意,慕费孝先大名前往求卜,费孝先赠给他几句偈语:“教住莫住,教洗莫洗。一石谷捣得三斗米。遇明即活,遇暗即死”。归途中遇大雨,与众人同躲一间破屋中,忽然想起费孝先的偈语“教住莫住”,是不是指今日之事,于是冒雨而行,人皆诧异,刚走出不远,房屋倒塌,一屋人皆被砸死,独王旻幸免于难。王旻经商在外,其妻与邻居私通,并准备待王旻夜回后,杀死王旻,结终身之好。王旻既归,其妻约邻居说;“今日沐发的人是我丈夫”。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其妻让王旻洗发,重易巾栉。王旻想起“教洗莫洗”的话,坚持不洗,其妻一怒之下昏了头,自己洗发。至夜,邻居来杀王旻,结果杀了奸妇。一旻醒后,发现妻子被杀,惊呼四邻,人皆莫知其由,就捉送一旻到官府。官府以为是王旻所杀,严加拷问,王旻不能自辩,被问成状,将行问斩。王旻泣言:“我死就死罢,但大名鼎鼎的费孝先的卦影却落空了”。左右把这些话行诉郡守,郡守令且缓行刑,召回问之,王旻遂将费孝先之语相告,郡守问道:“你的邻居是谁?”王旻答是康七,郡守悟“一石谷捣得三斗米”即康七之意,对王旻说:“杀死你妻子的一定是康七”。遂令人捕康七归案问之,真相大白,康七杀人偿命,王旻无罪释放,应“遇明即活”之谒。同宋高文虎《寥花洲闲录》。

在这个故事中,费孝先所赠的几名话,既象谶语,又象佛教的偈语,他用谜语式的表达方法,将王旻前程的吉交待出来,使王旻幸免于难。

张道清

张道清,字得一,号三峰(1136-1207年),今湖北省京山人。南宋淳熙年间,张道清手捧皇上圣旨在九宫山兴坛设教。

元代道士赵道一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述:

张道清从小气宇澄清,不吃荤不喝酒,或几天不吃饭。有次家人入山找他,见他卧岩石下,两只猛虎如同家畜躺在他身边,父母甚感神奇。

20多岁时道望开始显现,天旱时作法可得雨,村人有疾病喝他的符水就好,声名鹊起。从少年时代起云游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名山大川,在庐山遇青城山道士皇甫坦,投缘结成忘年交。1165年,张将自己居所改建祠观,立玉帝供奉,后得御书“长森湾”。第二年,到大洪山洪山寺拜遏主持木阁老,和他探讨玄寂之道。

1172年随州干旱,地方官员躬请张到随州,只写一纸道符焚烧,甘雨马上降落。重过洪山寺,木阁老对张说:道本乎一,教分则三,希望你不要放弃此山,主张佛法。张说:一来一去,各有定缘,昨受玉帝旨意,我兴建香火地靠近庐山。逢九当兴。天命不可违背。

1174年7月,张到江西龙虎山谒拜张天师,1177年回家乡建“万寿观”。 1183年游临安京城(今浙江杭州)时,宫中齐安郡主(赵惇三女儿)病情危重,久治无效,有人推荐他入宫,很快医好郡主病疾。太子赵惇赞叹“真神哉!”宠赐甚厚,张道清不受。太子自此常常召见,得知他老家住地,亲书“长森湾”三字相赐。

张道清不恋皇宫生活,写诗:“久恋帝乡春,虚名空系身,如何青嶂里,认取自家真。”1184年,张恳辞皇宫挽留,沿途水陆之民蜂拥而至求救病疾,他投符于井让祈祷者饮。

他带徒杨宗华创“玉帝殿”,历览山川之胜,寻找仙山传道。1187年春,张道清过庐山,碰一仙翁指点,立即经阳新奔通山九宫山,举目四望,四周三峰五岭环列,正合八卦图形,他喜出望外。张用医道给人治病,广弘道法,信众日多。

1195年赵扩继位为宁宗,恰逢齐安郡主发病,太医诊治无效,赵扩飞旨九宫山,张只一剂药治好国母。赵扩视张为神明,赐他“开山祖师”大名,并赐龙袍一件。1197年,张返回长森湾。1199年,宁宗帝赵扩派大臣来九宫建罗天大醮,召他师徒赴京,赐张道清为“真牧真人”。1204年,宁宗皇帝亲书“钦天瑞庆宫”额,改过去“钦天观”为宫,并赐瑞钦宫铜印一方;六月又加封“真牧真人”为“太平护国真牧真人”。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325:张先生、杨权

张先生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十四 晋三》

按《安陆府志》:晋,萧行美,沔阳人,年九十。馀笃行履,素常游,汉上遇一老人,自称张先生。指草一丛曰:移归栽之,可煮铁成银。戒之曰:切不可泄。行美受教,遂移草归,后试之,果如其言。久之语泄,一夕大风雨漂失其草,再入山访之,不复有矣。

杨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方士部列传三 宋二》记载:

按《九江府志》:杨权字正夫,旰江人。自少颖悟不群,闻张真牧有道行,往从之。真牧授以九返之术,将别真牧,嘱曰:逢江莫行,至泥则止。庆元乙卯,舟次九江泥沱觜,始悟,临津结茅,日施符水,时城中大疫,饮其水者辄效。远近慕之。嘉熙庚子二月十七日,语其徒曰:吾于教门开化之事,略备尔等,念刱始之不易,勇猛进道,吾归矣。留颂而逝,咸淳间封通慧孚惠真人。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326:田志亨

田志亨

唐蠡吾人,号通真子。父母亡,负土筑墓。一日舍妻子为黄冠师。卜居唐县之磨岩,坐柏树下一磨石,日丐食村落,暮宿石上。尝有猛兽巨蛇直前,皆俯首而退。里人异之,为创观定居。寿八十终。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327:吴守一、程守善、吉志通、王当阳

吴守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六 明四》记载:

明朝人。按《山东通志》:吴守一,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人)人,早为黄冠师,后从渊然刘真人,授以炼度秘术,入琅邪神峰山之阳,栖霞辟谷。有年,忽有道士入庵,与语,须臾,袖中出茶一包,遂烹与共啜。出户,少顷,道士不见。年逾九十,鹤发童颜,羽化之夕,奇香满室,白鹤绕空者,移日云。

程守善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方士部列传四 元》

按《续文献通考》:程守善,狄道人,含真养素,祷雨立应,所居万寿观枯槐复茂。至正中无疾而逝。

按《陕西通志》:守善素有道行,居万寿观内,有槐僵死。二十馀年守善居此,其槐复苏枝,叶畅茂,咸以为异,常应召赐号通真子。

吉志通

吉志通(?-1264年),南宋武当山道士(一说元代)。自幼聪颖有悟性,博览群书,并能掌握其中要领精华。他师从乔潜道、潘清容,入道住在武当山,清修道家养生之术。元世祖中统甲子年(1264年),志通自知大限将至,因召弟子训诫,谆谆告以珍重修道。“言毕曲肱而逝”。相传,他十年不“火食”,“但饵黄精苍术。精神清澈,行步如飞”。据说习炼道家养生功,清心寡欲,居“无为”之事,有“无不为”之效,其中会出现不火食的“辟谷”现象,实属无不为功效之一。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方士部列传四 元》记载:

按《陕西通志》:吉志通,合阳人。幼颖悟,师乔潜道及潘清容,博学洽闻。后居武当山,十年不火食,但饵黄精苍朮,精神清彻,行步如飞。一日召弟子,戒以珍重修道,言讫曲肱而逝,时中统甲子岁也。

王当阳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方士部列传四 元》记载:

按《广德州志》:王当阳,元初遇异人,能幻化之术。后游武当山,归于郡南平顶山,建升平道院,修炼其中,撰《精语》。后端坐而化,时年九十馀矣。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328:梁野人

梁野人

梁野人叫梁戴,是长沙人。父亲和哥哥都是读书人,唯独他喜欢逍遥,学会了道术,大家都叫他梁野人。

他住在天庆观,曾经在一个夏天的夜晚躺在三清殿后面的铜像旁边。梦到一个一丈多高的金人,抓住他的左手,把一个金钱用力往他手里按。然后对他说:“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就把左手缩到袖子里,然后用力抖动,就会按需要的多少掉出钱来。但是不要乱用,不要对别人说。如果泄露出去,就不灵了。”他跪拜感谢,一下醒来。觉得左手掌有些痛,看看皮肤下隐隐有铜钱的纹理。试了试,果然可以掉出钱来。

从此以后,他更加放旷,纵情喝酒唱歌,大家都以为他疯了。但是钱的来源他谁也没告诉。母亲责备说:“我生了两个儿子,寄希望你们给我养老。你哥哥二十岁就中举,可是你落魄成这个样子,将来我怎么指望?现在阴雨十多天,家里的柴禾粮食都眼看没有了,而佃农们都离得远,你看怎么办?”梁野人问母亲:“需要多少柴米?”母亲说多多益善。

早晨,他让店铺的人送来柴米几十担。母亲惊讶地说:“这个孩子真是疯了,多固然是好,但哪有这么多钱?”

梁野人让母亲不要担忧,找个没人的地方抖动袖子,哗哗的掉出钱来,一一付了帐。不多不少正好够。母亲很惊讶,还没来得及问他钱从哪来的,梁野人就对母亲说要外出云游,一去就是十二年,音信皆无。

他哥哥叫梁颜,任庐州太守。某天,梁野人投名片进见,署名梁野人。哥哥见到他,又悲又喜,说道:“你离家十二年,以为已经不在人世,今日相见,真是高兴。”摆上酒宴,喝了一会儿,又对弟弟说:“我是这里的太守,而你衣衫如此破烂,实在不雅。”随即让人给弟弟洗澡换衣服。

梁野人庄重的说:“我浪迹在山林,重视的是内在,哥哥为什么在意我的外表呢?”坚决不肯换衣服,站起离席说:“我出去一会儿,马上就回来,哥哥用钱吗?”哥哥笑道:“你还是痴狂的老样子啊!”梁野人忽然不见了,到处找不到。

晚上,有人发现他醉卧在旅店里,半夜时分,店主人听到他房间里有穿钱的声音。惊讶的说:“这个道士肯定是小偷,不然哪来这么多钱?”起来从墙缝偷看,什么都没看到。等梁野人出去,店主人进到他房间里,发现一大堆钱,堆了半个墙壁高。

店主急忙报官了官府。太守派人来看,只见钱堆上留下一封信,信里说:“弟弟和山林藤蔓为伴习惯了,马上离开,不和你告别了。你自己珍重,这些钱麻烦你替我周济贫苦需要的人。”还留下一件破衣服,衣服上有异常的香味,不是世间的香料味道。检查一下,屋顶有块瓦片偏了,梁野人应该是飞走了。

(原文:“仍遗下所著敝衣,异香袭人,殆非世所尝闻。验其去踪,拨屋瓦少偏,乘虚而升,后不知所往。”)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329:张金箔(金箔张)、董伯华

张金箔

也叫“张金箔”。明朝初年异人。

明朝冯梦龙《古今谭概》“灵迹部 第三十二”记载了“金箔张”的事迹:

【白话译文:】

  《狯园》记载:明朝建国初年,浙江平阳有个金箔张,因为世代打造金箔而得名。他的儿子二郎聪明俊秀,不同于一般人,年少时遇到仙人,授给他《鹿卢跻经》一卷,于是学会了飞行之术。街坊邻里常被他的行为所惊骇。

   一天,有一个穿道士衣服的人从他门前经过,说:“家师也有小小不言的奇技,二郎如果不小看我们,明天打发坐骑来迎接你。”黎明,果然有两个童子,各乘坐一条龙,从云中落下;又牵着一条龙,请二郎乘坐。那条龙狰狞可怕,昂着头不伏下身来。童子从袖中抽出一条软玉鞭鞭打它,二郎才能腾身跳上。

  飞行几里后,到一个山谷中,花木泉石,美不胜收。一会儿到达一座茅庵,穿道士服装的人已在门前守候。一番传呼,把他请了进去,只见一个道士长眉古服,坐在一张方床上,两只脚卸掉了挂在墙壁中间,距离身体有丈把远。二郎想要下拜,道人说:“不要上前吧,老汉图自己方便,卸下了膝盖骨,把双脚挂在墙上,很久已不踏世上红尘了,今天不免为郎君下一次床了。”

  于是向壁的中间一挥手,双脚自己走起路来,向前结合在膝上,像正常人一样。于是走下床,行了宾主见面礼,呼唤室中童子煮新茶待客。茶送来时,却看见送茶者是个无头的童子。’道士责怪他说:“对贵客竟然这样轻率不恭,快戴头来!”童子举手摸着脖颈,急忙进房中拿来头戴上,又出来。像刚才一样侍奉客人用茶。

明朝杨仪的笔记杂录《高坡异纂》、明朝陆粲《庚巳编》也记载了这位异人的事迹,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前者记为“张金箔”,后者记为“金箔张”

以下为《庚巳编》里的“金箔张”:

【白话译文:】

明朝开国年间,有个外号叫金箔张的山西人,从小就学会了很多技艺。那时候因为当地乡人不会做金箔的技术(把黄金锤成的薄片),他就跑到杭州去学习,掌握之后回来又教授给当地人,因此人送外号“金箔张”。

一天,金箔张路过河南济源某地,听说当地有个灵异的小池,凡是有人向池中许愿要帛(古代顶级丝制品),就会按照那人所求的尺寸从水中浮出来!金箔张看到后就说:“这是那些下三滥的人在忽悠人,就是水下有机关而已!”随后他就回家自己也开凿了一个水池,仿造济源那个的水池,试了试果然一样!每当有客人来家做客,他就当戏法表演给他们看。

某天,金箔张遇到了一个道士,带他看了这机关小池。道人说:“我有小术,您不如跟我一同去看看!”

转天天还没亮,金箔张就看到空中有两个童子驾着一条龙飞来。两个童子指挥这条龙落在他家中,说是道士来请他,让金箔张坐上龙身。这条龙却不听话,两个童子于是就用鞭子抽了它,这才让金箔张爬了上来!

腾空飞跃,转眼间就到了一座山中,看到山间有三间草屋,那道人正坐在屋中。金箔张就再三向道士拜谢请教道术,道人指了指院落中说:“这里有丹药,你可以自己拿!”

张某就环顾四周,什么都没有发现。道士让他再找找看,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找到。道人就奇怪的问他:“院落的东南角不是有个东西吗?你看不到?”张某回答说:“我只看到一堆大粪而已!”道人这才叹息的说:“你跟仙道无缘,只能在留身在那万丈红尘中了!”

随后又说:“我这里很是寂静,你要是想避开尘世,就搬来跟我住吧!”金箔张于是就在道士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学了道士不少深藏的本领。

这天,他出来散步,离开草房不远,过了一会儿再回头看的时候,身后却只剩下了一座空山而已!他也知道跟道士缘分已尽,只能继续往前走,遇到了一个乡人,问他着是哪里?原来已经到了山西大同城外。

金箔张就回了家,也不跟外人说自己会道术,还继续去杭州当地锤金箔,早上骑着一头驴就去了,晚上又到山西,倏忽间就能走数千里的路途!

有时候他用草扎个龙,自己骑上就去了,回家后就将这草龙挂在房檐下。有时候他也变戏法给别人看,每到市井中,人们都争相来观看。

皇帝朱元璋听说后,就将他招到了宫中,以“妖术聚众”的罪名责问他。金箔张谢罪道:“小人这不是妖术,只是普通的戏法儿!”

皇上就让他表演,于是金箔张就从袖中拿出来一个小铜瓶子,用水注满,转而从瓶口生出来了朵朵五彩祥云,飘满了皇宫的屋顶。

皇上大悦,还想看他所有的戏法儿,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就命他让荷花绽放。于是金箔张就请皇帝一起去宫外的金水河畔,又人要来了干的莲子,随便撒在了水中,转眼间就看到荷花开满了水池,清香艳丽,十分可爱,皇上也点头喝彩!

金箔张又要来一张纸,剪成船的形状,放在水中,一跳就登上了纸船,随后摇着棹、唱着歌,在荷花丛中划船。转而他忽然划着船到了对岸,随即就消失不见了,荷花也都没有了!

皇上命人赶紧去寻找,可是最终都没有找到他,后来再也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明朝开国演义》里也有“张金箔”的故事,不知与以上是否为同一人。

摘录如下【原文】:

《明朝开国演义》第031回 不惹庵太祖留句

……

这个将军,你道是谁?就是陈友谅授他做前将军平章指挥使,姓傅双名友德的便是。当初祖上住在宿州,后来移居颖州,今又徙砀山,傅善人的儿子。他祖上自来好施善行阴德。一日间,门首忽有一个道人,浑身遍体都是金箔来装成的光彩,哄动了一街两岸的人都来看他。傅善人也走出来看看,便问:“师父何来,尊名大 号?”一一求教。那道人说:“我贫道两脚踏地,只手擎天,大千世界,那个不是这庐?今方从山西平阳地方过来。族姓姓张,人都称我为张金箔。”这善人又问说 :“怎么称师父为金箔,其中必有缘故?”那道人又笑了一声,便道:“你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便脱下了纳裰,叫唤众人,说:“你们午间如若未有饭米的,日来未有柴烧的,家中或有老父、老母、幼女、稚男,没有财物结果的,或有官私横事,没有使费的,都走到我身边来,揭取些金箔用用也得。”仔细叫唤了一遍。未 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明朝开国演义》第032回 张金箔法显街坊

诗曰:

一时灵宿诞生齐,都向金瓯名字题。飞剑江西开雨露,挥鞭海外卷虹霓。

喜看良将归真主,笑却奸雄过武溪。江汉至今春自在,谁解当年费鼓鼙。

那张金箔叫唤:“人间若没有钱钞使用,无可奈何的,便到我身边来揭取些金箔,去用用也得。”只见那些人一个也不动手来取。那道人又唤道:“还有东来西去、一时没了盘费的,贫穷落难、一时病死没有殡殓的,都可来取些用用。”又叫道:“如有希奇古怪、百计难医的病症,也可取些去吃吃,包得你们都好。”

如此叫喊了三四遍,那些人都来把他脸上的、或身上的、或腿上的金箔,都来揭取下来。也有重二分的,也有重半分的,也有重一钱的。揭了起去,也不见有一些疤痕,仍旧见有金箔生将出来。这些人把金箔放到火中一煎,恰是十成的宝贝,真正好去买卖东西,做正果实用。那善人便向前问道:“师父,你的功德真是无量,但不知缘何有厚有薄,不同的分量?”那张金箔又道:“这是我因物平分,称他的行事,给付与他的。孔子也曾说:'周急不继富。’怎么可滥予他?”

傅善人便说:“请师父到我家素斋了去。”那道人说:“我也要到你家中一看耍子。”这些街上人来取金的, 成千成万,一会儿也都把些去了。那道人穿了纳裰,取出一个小鸟儿,鸦鸦的叫,对善人说:“这是毕月鸟精。我见你家良善,今日远远地特送与你,晚来自有分晓。公可收取在卧房床帐之内。”善人接了上手,好好的走进卧房,把鸟儿放在帐子内。

正好走得出来,见这些取金箔的人,拈香顶烛,一齐拥将进来说:“我们二三十年不好的病,吃这金子下去,没有一个不好。”还有那揭去买柴籴米的,侍养爹娘、儿女的,了结官司的, 殡送的,都进来把张椅子掇在厅前中心,众人正好礼拜。一阵风过,那道人也不见了。众人说:“从来不曾见这样神异!”各各四散不题。

且说傅善人见众人各自回去,走进房中,对了婆婆说了神异,便也同去看帐中 鸟儿。那鸟儿驯驯伏伏,也不飞,也不叫,停在帐杆柱上,一眼儿只看着他夫妻两个。他二人看了一会,笑笑说道:“不知这师父将他送与我们何意?”善人对说:“且到夜来再处。”转过身到外边,吩咐司香的,烧佛前午香。……

董伯华

《晋江县志.人物志.仙释》记载:董公名叫董伯华,明代人,是泉州府晋江县著名的孝子。董公之母喜爱吃猪肉,于是董公去做屠夫。后来,董公向吴云靖学习道术,就放弃了屠业。成为道士以后,董公的预言都灵验。小孩子只要给予董公一个铜钱,董公就在小孩的掌中画雷符,小孩只要握住手掌再放开,就会放出雷声。董公每天赚到的钱,扣除生活所需之后,都拿去救济贫苦。后董公在北山紫极宫仙逝,乡民把董公遗体铸造成真身塑像,每次向真身塑像求雨都灵验。

泉州的民间传说,董公在世时,与另一孝子郭孝子为好友。郭是泉州府衙门的职员,事亲甚孝,人称郭孝子,董公在市场贩卖猪肉,郭父嗜食猪肝,郭孝子日日诣市购买,遂结识董公,两人相谈甚欢,因而深交。

郭孝子在市场外设一酒肆,董公得道之后,日日访郭,痛饮其酒,每至瓮空盆罄,亦不付一文钱。不消一月,饮尽其所储酒,郭家酒店不堪董公饮酒,几近倒闭,而郭孝子不以为意,继续买酒供应董公。董公于是拿了很多橘子给郭孝子,要郭孝子把橘子放在空的酒瓮里,以盐腌制,说以后能够治病,可取出廉价贩售,一则济世,另可略图小利。郭孝子照办。谁知数月之后,泉州府爆发瘟疫,郭孝子取橘供应邻里,果然奇效,销售一空,郭孝子因而致富。

董公在孩童掌中画雷符,造成泉州府天天“青天霹雳”,晴天却雷声大作,泉州府熊尚初太守逮捕乡民来讯问,得知是董公所为。熊太守为官严明,遂以“妖言惑众罪”,禁锢董公,董公一见太守,就告诉郭孝子:“太守身形有福无寿,见其身不见其首,必定死于贼手。”要郭孝子不要跟随太守出行,郭孝子不愿意,认为“生为官家吏,死作官家役”,董公遂取一颗药丸给郭,说是“保命金丹”,要郭立刻吞下。郭吞下后,上吐下泻,于是请假回家休养。不久,汀州邓茂七之乱爆发,茂七由安溪攻晋江,熊太守殉国,郭孝子听闻此事,吓出一身冷汗,大病即愈。

邓茂七退兵以后,继任的新太守听说董公预言神准,便亲到狱中释放董公,到狱中时,见董公正在打坐,太守仔细一看,原来董公没有气息,已经羽化归天了,太守命人将其以道家礼葬。但与此同时,有乡民在泉州山岩里发现董公在隐修,并为董公建筑草庵;太守幕宾听闻此事,命衙役前去观看,则董已不见踪迹,只留下斗笠、草鞋、与一块画着符的石头,人称五雷石。后人就在该庵设“董公真人神位”,祭拜董公,称为“董公庵”,太守率职员皆去参拜,郭孝子则痛哭失声。

周思得

周思得(1359-1451年),浙江钱塘人,字养真,别字素庵,又曾署名思德。

以下资料摘录自:

周思得与《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作者:张泽洪,期刊《中国道教》1998年01期)

  明代道士周思得历事成、仁、宣、英、景五朝,住持京师著名的显灵宫、朝天宫,为一代颇受优宠的道教名流。周思得以显扬灵官法知名于世。

明张岱《夜航船》卷十四《弘道真人》条说周思得:“得灵官法,先知祸福。文皇帝北征,召扈从,数试之不爽。号弘道真人。先是,上获灵官藤像于东海,朝夕崇礼,所征必载以行;及金川河,舁不可动,就思得秘问之。曰:“上帝有界,止此也。”已而,果有榆川之役。”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四《显灵宫》条载:“永乐中,道士周思得行灵官法,知祸福先,文皇帝数试之,无爽也。至招弭祓除,神鬼示魅,逆时雨,灾兵,远罪疾,维影响,乃命祀王灵官神于宫城西。世传灵官藤像,文皇获之东海,崇礼朝夕,对如宾客,所征必载。”周思得扈从明成祖北征,以灵官法预知祸福获得成祖崇信。于是明成祖命在京师建天将庙,供奉显示灵应的王灵官藤像。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一说:“皇明永乐间,道士周思得者,仁和人,操行雅洁,精五雷法。成祖闻其名,召试称旨,建天将庙居之。”明倪岳《青溪漫稿》卷十一说: 国朝永乐中,有杭州道士周思得以灵官之法显于京师,附体降神,祷之有应,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

天将庙居于紫禁城附近的位置,显示明成祖对灵官法的重视。据习经撰《故履和养素崇教高士管道录司兼朝天宫大德观住持周思得墓志铭》,天将庙初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将庙供祀玉枢火府天将,即道教新出护法神王灵官祖师殿奉祀王灵官受法祖师萨守坚。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1435年)敕改庙额为大德观。大德观具有皇家内道场的性质,专门为明代皇帝的祷祀服务,因此明徐有贞《赠太常博士顾惟谨序》说:“大德之祠,国之秘祠也。永乐中,今高士周君思德,始以道术幸上,兴祠事”。

明宣宗封萨真人为崇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恩真君,二真君成为灵官法的象征。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大德观经扩建并改名为显灵宫

显灵宫作为京师之宏伟宫观,在宣宗、英宗、代宗、宪宗朝成为国家斋醮之法坛。每岁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现之辰,朝廷皆遣官赴显灵宫祭祀。在明代崇道的社会氛围下,显灵宫成为文人学士访道之去处。明代文士何景明、江晖、顿锐、余寅、李言恭、冯琦、王嘉谟、袁宏道、何宇度、魏允中、顾起元、冯有经、朱宗吉、黎民表、尹台、王世贞、余继登等,皆有吟诵显灵宫诗传世。王嘉谟《显灵宫》诗曰:“琳宫星澹晓光残,楼观巍临太乙坛。台自凌云如动影,茎犹承露不盈盘。窗闻玉女箫还起,座展天书夜欲寒。何问黄冠能住世,达怀高肃使人难。”

周思得作为京师之名道士,还曾主管道录司并任朝天宫住持。明代主管全国道教的道录司,是正六品衙门,设有左右正一,左右演法,左右至灵,左右玄义等道职,专门管理天下道教之事。道录司隶属礼部,其衙门就设在两京朝天宫。

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仿南京朝天宫法式,在京师皇城西北建朝天宫,百官大朝贺习仪就在朝天宫。由于明代历朝皇帝都尊崇道教,道教祭祀仪礼成为国家礼仪的主流,这是明代道教不同于唐宋的特点。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十一月庚申,征天下道士咸至京师,在朝天宫、神乐观、洞神宫,为国家修建金箓大斋。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一载:周思得于“景泰初,归老故庵。甘茹淡泊,其门人以法显者,殆百余人。其时有异人号赤脚张,亦寓观中,与思得友善。成化间,其徒昌道亨得宠宪宗,诏徙玄元庵于思得墓左,而改其故居为宝极观”。周思得所遇异人赤脚张,即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明代张三丰曾遍游多方,相传其冬春不履,道门因此号称赤脚张。正因有周思得际遇张三丰的传说,宝极观中供奉有张三丰遗像。

周思得擅长诗文,著有《弘道集》一卷,此书有《附录》一卷,并曾有刻本传世。明嘉靖时俞宪编《盛明百家诗》,从《弘道集》中选诗数十首,题名为《周真人集》。

如周思得《梦游仙诗》三首,就颇有道家韵味思致:

云树苍茫月正明,座中还遇董双成。玉箫吹罢桃花落,犹记霓裳谱上声。

玉扉双启烂金铺,楼阁玲珑湛玉壶。一曲霓裳看未了,又随白鹤下玄都。

翩翩鹤羽拂重云,仙乐嘈嘈世未闻。一虎借骑何处去,定应月下访茅君。

  灵官法与萨守坚雷法之关系

周思得显扬的灵官法,其道法传统来自宋代道士萨守坚。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四《萨王二真君之始》载:“国朝永乐间,杭州道士周思得居京师,以王灵官法降体附神。所谓灵官者,为玉枢火府天将,在宋徽宗时先从天师张继先及林灵素等传道法。又从师蜀人萨真君讳坚者学符术。”

相传灵官法的主神王灵官,曾师从萨守坚学符术道法。而追溯萨守坚的法术渊源,乃是张继先、王侍宸、林灵素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佚名撰.西岳天竺国藏板,页面086:萨真人,王灵官【1223x1888像素】

萨守坚遇三人得道之事多有记载,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萨守坚》说:“闻江南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及林王二侍宸道法之高,欲求学法。……到信州,见天师投信,举家恸哭,乃三十代天师亲笔信也。信中言与林侍宸、王侍宸遇萨某,各以一法授之矣,可授以未尽之文。由是道法大显。”

  明宋濂《汉天师世家序》载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与萨守坚事说:“靖康初,上复召。时金人侵汴,行至泗州天庆观,索纸笔写诗,隐几而化,葬于龟山之麓。后十六年,西河萨守坚游青城山,相遇于峡口。继先以书一封,赤舄一只,令达嗣天师。嗣天师家大惊,使人启龟山之窆,唯一舄存。”

  《明史·礼志四》载萨守坚与王文卿、林灵素事说:“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以崇恩姓萨名坚,西蜀人。宋徽宗时,尝从王侍宸、林灵素辈学法有验。隆恩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传符法。”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萨守坚》说萨守坚遇张继先、王文卿、林灵素,分别得传雷法、神扇法、咒枣法。

王灵官姓王名善,本来是湘阴县庙神,被萨守坚施雷法焚毁庙坛。王善尾随萨守坚十二年欲伺机复仇,后于龙兴府渡口被收为萨守坚部将

锲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上下卷.十四回.明.邓志谟编.明万历时期余氏萃庆堂刊本_页面_053:第7回 真人火烧广福庙 城隍命王恶察过【2700x2557像素】

《三教搜神大全》卷二《萨真人》记此事最详:“(萨真人)继至湘阴县浮梁,见人用童男童女生祀本处庙神。真人曰:“此等邪神,即焚其庙!”言讫,雷火飞空,庙立焚矣,人莫能救。……真人曰:“尔何神人也?”答曰:“吾乃湘阴庙神王善,真人焚吾庙后,今相随一十二载,只候有过,则复前仇。今真人功行已高,职隶天枢,望保奏以为部将。”真人曰:“汝凶恶之神,坐吾法中,必损吾法。”其神即立誓不敢背盟。真人遂奏帝,收系为将,其应如响。”

元代成书明代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之记载,是对《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的演绎。《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说:“赐湘潭立庙,镇方境域,供祭如在。唐朝萨公,忽游庙祠,乃以雷火焚祠。其神奏帝,敕赐金鞭,随公察过一十二年。真人道贯先天,法赐龙兴,西河功满,位立登天。神于水中,部领副将,出现河中,投礼师真。改恶从善,随侍护教,对师盟天,发誓立愿。”

明代以后道观山门多塑王灵官神像,护法神王灵官身被金盔金甲,脚踏风火轮,手挥九节神鞭,赤面三目,怒目嗔视,口露獠牙,威猛无比。王灵官纠察天上人间,刚正不二,嫉恶如仇,除邪祛恶,百姓赞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对周思得显扬灵官法的作用,明倪岳《青溪漫稿》卷十一有精辟之论:“萨真人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而显。”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清宣统元年叶德辉校刊本_页面_049:萨真人【1365x1330像素】

萨守坚将雷法的法术渊源,甚至追溯至汉天师张陵。《道法会元》六十七萨守坚《雷说》称:“既有汉天师阐扬此法,复有宗师扶持此法,而法始大备焉。”

道教雷法的盛行与民间淫祀斗争的背景,萨守坚历史上以雷法破淫祀而知名,他的事迹并不限于焚毁湘阴庙。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九《萨法官》条说:“建阳县横山王庙甚灵验,递岁乡人祭赛,必用童男女,否则疫疠随起。宋绍兴间,萨守坚入闽至建阳,是夜,横山王托梦朱文公曰:“庙久为蟒蛇所踞,递年祭祀,渠实享之,今萨法官欲罪我而重谴之,侥惠先生一言为救。”文公梦中问之曰:“法官安在?”曰:“寓关王庙施药。”次日往庙中,果有一道士,诘其姓名,曰萨某也。文公具白其事。萨曰:“先生说关节耶!”姑免究。比归,则庙已烬矣,惟有一大圆石镇其中,今人呼为飞来石。”

而道经中确有“真人得道,后游闽中”的记载。

锲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上下卷.十四回.明.邓志谟编.明万历时期余氏萃庆堂刊本_页面_008:萨真人像【1818x2920像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