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动性”,才是利益的最高法则

 天地人和w 2023-06-08 发布于福建

我们看历史,就会发现,一切的变革,或者翻天覆地,都是因为原有的利益机制,没有了流动性。

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群体固化了,社会资源只流向了部分群体,也就是富者恒富,穷者愈穷。

就像当年秦孝公之所以拉着个商鞅不放,就是因为原来的老士族,已经占据了秦国大半的财富,再不处理,秦国就得亡。

而商鞅的那套改革方案,就是来打破老士族流动性极差的社会资源,通过重新分配,使之重新进入流通,从而让更多的人获利,让更多的人为国家创造价值。

因此,以历史伦理而言,就会发现,一个王朝的兴亡,始终是与社会主要资源的集中程度相对应。像清初,年轻的康熙帝,就处理过八旗圈地运动的棘手事宜。但是,不得不痛下杀手。要不然,就是以这些权贵的贪欲,毁掉了一个王朝的生命。

于是,的确如此,流动性,才是利益的最高法则。

文章图片1

01

只有流动,才能创造价值。

何谓流动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张三有100块钱,如果只是藏着不用,那么,这100块对于社会而言,就没有价值。但是,一旦它进入流通,事情就变成这样了。100块向邻居李四买了猪肉,邻居李四还了铁匠债务,铁匠因为李四还款,就有了流动资金,然后去购买了机器,提升效率。然后,机器厂有了钱,就要进原料,就需要工人做工,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

钱,还是100块钱,好像只是倒手而已,但是,它却在流动中,创造了许多的社会价值。读经济的朋友,最懂其中道理。

反正,就是一句话,社会资源,只要缺乏流动性,那么,于社会而言就是没有意义的。

所谓通货紧缩,说到底,就是需求没有了。但是,需求为什么没有了?一定是社会资源太集中了。

文章图片2

02

流动性,同时具备了政治学伦理和经济学伦理。

因此,历史上解决流动性的问题,也总是从两方面同时着手。只是,很多时候,因为对现实认识的不足,方案也仅限于乌托邦式的自我陶醉。

比如王安石便是如此,当时的政治土壤,已经从最基层处就已陷入了利益“固化”的牢不可破的状态中。这也就意味着,他的经济措施、税收政策、分配手段等,越先进,就死得越快。

什么意思?

第一、越先进,老百姓的认知,更不可能有解释权。

第二、越先进,官吏乡绅们的解释空间就越大。

因此,历史总结说,王安石变法,是死于神宗的不坚定,是死于执行者的阳奉阴违。而实际上,仍然是措施与当时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没有达到一种卡住死穴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政策跟不上对策。

后来的张居正,大概是清楚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是徐图之。

文章图片3

03

资源越紧要,越需要流动性。

这个问题,比较棘手。也是历朝历代,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比如封建时代,像盐铁,是最紧要的,有《盐铁论》。因此,皇权直接掌控之。其流动性也在国家的掌控之中。

唐以后,有了科举制,就改变了以往“上品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官位门阀化。官位门阀化,就是官位成为一种利益集团的私有物品,并形成为一种更深错节的官吏集团,比如有“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谢大家族。

这种门阀,到后来,其实就是“党争”形式。所谓党争,就是以某位高位者为中心,通过升迁等手段,使成为团体。像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李商隐就深陷于此,因此,才有了痛苦悲郁的诗歌。到康熙一朝,就有了纳兰明珠与索额图集团,据说,《红楼梦》便是隐的明珠家事。

科举制,如唐太宗所言“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就像一般的世间法规则,都是有利有弊。

其利,或蔽,皆在人心。

但是,但凡有强力托底的事物,就一定会影响其流动性。因为,没有有托底,因此,人性的惰性就出来了,贪欲也就跟着出来了。

前者,是从内部损伤流动性,后者,是障碍外部,切断外来者,从而彻底杀死了流动性。

文章图片4

04

先秦圣贤们的字字珠玑,后来发现,其实都是在规劝掌握社会资源的群体,能够以德厚民。

就像孔子所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者,要有好的结果,就要看到大道之所在,要心中存道,这样才能让国家的利益更长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