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美学的影响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6-08 发布于山东

赵一蓉

摘要:汉唐以来,日本民族文化长期受中国文明的熏陶,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语言、律法、服装、书画无不渊源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设计与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已经发展为日本文化的精髓。但它的地理条件的不同,又使它产生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具有独特民族性的传统文化。其思想的核心是来自神道的宗教观念。它与佛教思想、儒学道德观念相融合,产生了带有神佛、神儒精神内涵的传统审美意识。

关键词: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美学;审美意识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08-01

一、前言

日本地处亚洲最东端,四面环海,与大陆有一海之隔。古代因航海、气象知识的局限,使日本长期与大陆相隔绝,在人类发展史上与大陆文化落差较大。加上因有大海为屏障,历史上未遭受过外来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到了17至18世纪又因害怕西欧人假借基督教的传播把日本殖民地化,而推行了长达二百多年之久的锁国政策,使日本人固守传统,长期过着与外隔绝的闭塞生活,从而养成了很强的民族传统意识。日本人因为长期以来文化落后于大陆,加上物资不丰富而产生落差心理和劣等意识,同时又怕因国小易遭到外侵而形成自卫心理,产生了很强的民族自尊心。为了平衡失落感、劣等意识,出于自尊,日本自古以来借神的尊严,以神国自居,孤芳自赏,竭力保持其传统文化。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日本民族产生了有别于亚洲大陆东方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表现在宗教思想、道德观念、文学意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独特的民族性审美意识。

因此,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心理模式的传统美意识具有东方文化的宗教、道德、文化、文学、艺术的内涵,属于东方美学体系。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与亚洲东方其他民族一样侧重于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有浓厚的东方人的审美心理的色彩,与着重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的西方审美意识有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形成与发展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

随着佛教寺院和寺庙的新艺术风格的传入,日本的整个艺术界采用了大量中国元素。绘画和雕塑是为了佛教的展现,但是这也影响整个艺术领域。其他形式的艺术,包括假面剧伎乐也是来自中国,正如雅乐宫廷舞蹈。日本在音乐领域受到了中国严重的影响,部分新的音乐风格的引入同时伴随着新的乐器的引进。日本民族传统的书道、画道、茶道、花道,等所有艺能领域,都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设计的影响

日本的艺术设计在日本文化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民族对手工艺的推崇与重视远远胜于其他国家,其岛国的地理环境和单一的民族风格对日本艺术设计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外来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对其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岛国的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既开放又封闭,这种矛盾的地理状态使日本人形成了既自尊又自卑的民族特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则是日本艺术既自然又人工,既伤感又亢奋的特征,使日本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一幅幅特有的景观:似是而非,矛盾共生。

这种特殊的岛国地理环境形成日本民族复杂暧昧、捉摸不透的多重性格,又使这个民族崇尚礼仪、追求美感、追求艺术情趣,从而构成日本人独特的自相矛盾的秉性。日本的艺术设计也是如此,它既简朴又繁复,既严肃又怪诞。

日本传统艺术设计的发展既受惠于对外来经验、成果的借鉴与吸收,更得益于模仿、借鉴基础上的改良与创新。日本艺术设计受到中国的强烈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唐风一边倒”的态势。可以说日本传统的艺术设计一直是在模仿、改造、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正因为如此,虽然日本艺术的源头在中国,但是发展却往往是后来者居上,在众多方面超过了中国。日本传统的浮世绘便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中国传统画和日本浮士绘画有着共同的渊源,但由于受到不同的人文环境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桃花坞年画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州桃花坞年画起源于明代,明末已有完整的独特风格,当时画工与雕工结合,版刻已臻完美,被称为“姑苏版”年画。最早的年画传说是唐伯虎作的《风流绝畅图》。桃花坞年画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年产达百万张以上,行销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并远达南洋一带。苏州桃花坞年画远渡重洋到日本、英国和德国,特别是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

唐代时期,中国传统的工笔仕女画也对日本的浮世绘“美人画”产生了主要影响。中国仕女画发源于战国时代,兴盛于唐宋年问,衰落于明清时期。而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唐代仕女画,长期受中国传统仕女画艺术风格的影响,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发展。离开了中国仕女画,日本美人画的发展将完全是另一种面貌。甚至被称为最具日本民族风格的浮世绘美人画,我们在透过其浮华的外表下,仍可清晰的观察到其内蕴亦深受中国传统工笔仕女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

王叔晖画过《西厢记》和《杨门女将》的连环画,刘继卣画过《西游记》的连环画,这个也对浮世绘产生了影响。

佛教自公元522年从中国传入日本后,佛教便开始在日本民间流行,奈良时代(约710-784年)以后中国佛教“禅宗”便不断地传入日本。但是在佛教统治日本人时期禅宗始终未能在日本形成独立的宗派。在镰仓时代(1192-1333年),日本国家佛教和贵族佛教丧失了统治地位,否定繁琐教学,注重内心的信仰的倾向出现了,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禅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荣西传中国临济禅,道元传中国曹洞禅,并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印度佛教只有禅而没有禅宗,禅宗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精品。因此,可以说“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是印度佛教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而日本临济禅吸收了中国禅宗的特色,并且不断地把禅的精神应用到绘画、建筑、茶道、武士道、文学等诸领域,也含持戒和護国等特色。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工艺文化与设计风格在日本长期占有主导地位。这种自然观与美学态度对日本艺术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微妙而广泛的,它已然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

日本美学同中国美学一样,偏好“虚幻的美”。和中国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重视心灵的作用。宗白华强调中国艺术是一个虚灵世界,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强调中国艺术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的本身”;中国艺术家追求“意境”,“意境”就是艺术作品显示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所以宗白华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说过,中国艺术常常有一种“哲学的美”,中国艺术常常包含一种形而上的意味。日本同是。

日本的传统精神无论在深层民族特性层面还是在表面的技术层面都决定着日本设计的命运。而这些,“将原产于外国的东西加以吸收,改良和应用,从而大力发展并超出原有水平,这就是日本人的专擅和特性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