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炸裂思考的缝隙

 古磨盘州人 2023-06-09 发布于北京
少时书少,难得读到一本好书。
常有人问我们这代人,哪本书对我的人生影响比较大。或者是,小时候喜欢什么名言,哪句名言可以成为我的座右铭。我读书不多不少,但我确实没觉得哪本书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名言就更没有这样的功效。
一本书就能影响我的人生,几乎不可能。假如说,我读过的书影响和改变了我的人生,这话我必须得认。道理藏在书中,读了那么多书,自然就吸收了很多道理,这些道理集体作用,我的人生也就被影响了。
古人说,文以载道。这里的文一定是指那些惊天动地的雄文,一般的文字载不了道,文字中可能蕴含了一些道理。对于我们这些自诩为读书人的文人,我们其实心底里还是有个愿望,希望文字能发挥作用的。
也许是我们期待文字有用,所以编出,哪本书对我人生影响如何之大类的话,这是完全可能的。
我每天码字,开始仅仅是娱乐自己,慢慢地,心里就出现功利思想,总希望自己的付出有价值,这个价值当然不是指获得什么物质上的报酬,而是希望别人能从我的文字里获益。
我其实不知道是否有人从我的文字里获益,但是,经常遇到有朋友跟我说谢谢,因为,他每天会以我的文字为伴。尤其是家里的兄弟姐妹,他们好像能从我的字里感受到我当时的喜怒哀乐。
慢慢地,我也不想那些了。文字在那儿,看别人怎么对待。有心的,随时可以光顾我的公众号或者专栏。文字如我,写出了人情冷暖和世间百态,文字如我,简洁明晰,不藏不掖,坦坦荡荡,有对口味的,喜欢异常,不对磁场的,恨不得捋胳膊挽袖子。好在十几年过去,朋友和亲人依然是我恒定的支持者,关注人数缓慢直线上升。
说心里话,我是感激文字的。因为,文字曾跟随我们一起摆脱了生死的困顿,假如没有文字,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度过那不堪的八个月时光。在后来的日子,我们以积累的文字帮助过别人,有十几个家庭因之走出煎熬的岁月。文字不一定有经济和物质价值,但一定有社会价值,因为文字,我与很多陌生人结上了缘分,文字应该能携带能量和光明。
我有一个奢望,无论什么人,无论处于什么境遇,只要他能走进我的文字家园,家园里至少有一篇文字是为他而写的。这个愿望真的很大,似乎也不是很大,唯一难实现的就是,他与文字的匹配,我的文字难以与他自动匹配。
因为,大多数时候,匹配要靠缘分。有缘分的人,还真的能通过波长和频段匹配上。
前几天,有个朋友告诉我一个让我振奋的好消息,她说头前遇到了一项比较重要的事,事情办得非常焦灼。在时间节点的最后时刻,她原本准备放弃了,晚上在屋里摆弄着手机,看着终点线的渐行渐近。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推文出来了,那篇文章的名字叫《路》。
突然之间,她来了灵感,迅速调整思路,鼓起勇气做了最后一次冲锋。这一次,她走上了正路,她成功了!我隔着屏幕都能感知到她那一刻的喜悦。世间的路千万条,无意之间,我的文字给她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我不知道她是从“路”上获得的灵感,还是文字里的选择内容,让她知道在关键时候,选择也是一种出路。特别有意思的是,那篇文章仅仅是我的一个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记录,一点普世价值和宣扬资格都没有,而她硬是在无字的地方发现了“路”。
我笑问她,那得脑洞开到多大,才能有这样的智慧炸裂呢,可她平淡地说,没有太多思考,那一瞬间,她就突然有了思路。她一再跟我强调,您不知道文字的力量何其巨大!
我确实没有感受到,但是我也切实感受到了。“授人与鱼”的不过是每天定时发布的2000字,不经意间,它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结果。这可以说是文字的力量,也可以说是文字的缘分。
因为文字,我与世界产生了说不清的缘分,这个缘分,值得我好好呵护,好好珍惜。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北京晚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