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狐网

 青山代码yyf 2023-06-09 发布于广西

1964年到1980年,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虽然基于当时特定环境所采取的“靠山、分散、隐蔽”和进洞的选址原则给后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不过,在短短的几年、十几年间,上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星罗棋布于中西部地区,成为推动中国西部工业化的“加速器”。在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工业化奠基时代渐渐离我们而去的时候,三线已成为距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而且孕育了“艰苦创业、敢打敢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怕牺牲”的“三线精神”,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工业遗产。

陕西,东有潼关,西有散关,北有长城高原,南有秦岭险阻险阻,形成一个天然的坚固城堡,进可图中原以制天下,退可据险以御四面雄兵。故周、秦、汉、隋、唐定都西安达千年之久,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留下了厚重而辉煌的历史。元、明、清三朝,陕西依然是建都北方,以北京辅控西北、连接西南的政治军事轴心,其在中国版图上所据的中心位置十分重要。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长期依托浙赣财团和英美系帝国主义势力,军事上封屏陕北革命根据地,因此造成陕西工业落后,发展非常缓慢,195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3%,与陕西的重要地理位置不相符合。

到三五计划实施之前,陕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业基础。陕西三线建设,投资重点在铁路、能源、国防科技和民用机械。1966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由刘澜涛、王林、安志文、宋平负责,机构设在西安。同年4月,陕西也成立“三线建设委员会”,与四川情况不同,陕西三线建设开始较晚。 陕西的三线厂非常多,这次我要提的是铜川的762厂(铜川四号信箱)。

762厂卫星照片

1950年由上海支援搬迁成立了北京广播器材厂,北广(761厂)又支援了全国和各地。特别是1964年中央决策:“备战备荒为人民”防备外敌发动侵略战争,大力建设战略后方基地的'三线建设',北广(761厂)伤筋动骨地先后抽调1700多名职工,派到西北,西南,包建或援建了6个新厂。

762厂厂门

创业:三线762厂是761厂首批支援包建的。从1965年开始筹建,根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要求,400多名北广的干部和职工(其中有不少来自上海,长春,重庆,北京等地的生产技术骨干),远离首都北京和家乡,进驻陕西铜川金锁关下的马勺沟 。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铺设了供电线路,完成“三通”(路,水,电)。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到1966年7月1日,完成机器设备安装,开始产品的试生产。1966年11月,生产、生活建筑设施全部竣工。1966年12月组装完成500KW中波广播发射机代表产品, 第四机械工业部组织竣工验收,国营762厂正式建成投产。(从筹建动工,到正式建成,共一年零9个月)。

当年的厂房

奉献:1967年后,随着全国的“文革”进入高潮,马勺沟762也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广大职工能够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在驻厂军代表的领导下,成立革委会,继续试制生产50千瓦200千瓦到1000千瓦中波广播发射机,特别是6895工程的两部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功率1000KW中波发射机的完成(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是三线762光辉的里程碑。后来,职工和家属大面积爆发疾病,检查发现马勺沟的水土有问题,不少职工已经患上克山病和心脏病,地方病严重危害职工和家属的健康。工厂采取各种治疗和改水等措施,每天从几十公里外的富平县用汽车拉运饮用水,病情得到控制。在这样条件下,全厂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又完成了736工程(“海峡之声”)。

十几年来,生产中波广播发射机近二百部,提供全国各地,覆盖边疆,外援亚洲和非洲。762厂成为国家广播发射机重点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同时,762厂试制生产了军用1.6千瓦短波通讯机数百部,分批装备了部队;完成了为海军导航的长河四号工程,流星余迹通讯发射机(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对金门的大功率扩音设备等军品任务。还给电子工业部的兄弟厂提供了特制工艺设备,大型电子管测试台、排气台等几十台。762厂,不但出了很多产品,在经济上克勤克俭,年年上交利润。762厂吸纳了当地和省内外很多人来就业,人员由400人发展到1400多人。

当年的设计所

转轨:到了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之风也吹到了马勺沟。首先是上级指令性计划任务大大减少,要自己“找米下锅”了。原来的军工生产要“军转民”,搞什么民品?马勺沟开始是制作折叠椅,沙发,绞肉机等,解决不了一千多人的吃饭问题。过去762的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坐等用户上门,现在必须要按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进行生产和服务。

762厂从参加全国彩色电视大会战开始,试探进行9吋电视机散件的组装,到设计和批量生产12吋黑白电视机,着手彩色电视机的试制和生产线的建设。同时,认识到要扬长避短,保持和发挥设备投资类产品的优势,开拓了中小功率广播机市场,为覆盖边疆地区广播作了贡献,继续立足广电产品。这样762厂在思想和行动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曲折转轨过程,促进了产品结构的变化,走上持续生存和发展之路。

礼堂建于1965年

大礼堂也已部分坍塌

搬迁:762厂在铜川马勺沟经过十几年的生产生活实践,检查发现水土不良,地方病危害,厂房地基下沉,山坡塌方等严重问题,难以为继。经过向上级领导部门多次反映,1979年底,电子工业部根据国家准备调整三线建设的方针,同意762厂搬出马勺沟。762厂的搬迁何去何从,曾经考虑过:西安,北京郊区,青岛,河南,咸阳等地,由于受到资金条件等的限制,历经坎坷,拖延不定。

山坡上的职工家属楼

最终于1981年由电子工业部、陕西省政府联合决定利用下马的拖拉机厂厂址进行改造,将762厂搬迁到咸阳西郊,并入陕西秦川拖拉机厂,咸阳彩色电视机厂的人员,成立部省共管的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1984年底,762厂安全有序,顺利地从铜川马勺沟整体搬迁到咸阳,工厂搬离时,把原有的水、电、路、各种生产,生活建筑物全部完好无损地移交给铜川市政府。铜川市政府这时也协助解决了,当年随迁入马勺沟周围的职工农业户口家属的“农转非”问题,一并迁入咸阳落户。下乡知青落户到集体企业的职工子女也转入公办企业。到1985年9月份,铜川762厂彻底完成了“拔点”的任务,三线762厂搬迁的成功。回顾这段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三线人记忆中的辛酸而难忘的一页。

来源:自摸熊熊 铜川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