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民间验方,有方向的中医药文化传承,请关注上方“观至真传承”公众号!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 噎膈也叫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吃饭的过程中有异物感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 比如痰气交阻型就会出现吞咽困难,情绪舒畅时可稍减弱,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现代医学的食道神经官能症、食道炎、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等病早期症状也会出现噎食,所以噎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症状反应。那经常打嗝,呃逆,反胃的症状较轻,一般人不太重视,偶尔的出现倒不是很严重,如果经常出现也是不容忽略的。 治疗噎食当首推张锡纯的“参赭培气汤”,处方如下: 潞党参18克,天门冬12克,生赭石(轧细)24克,清半夏9克,淡苁蓉12克。知母15克,当归身9克, 柿霜饼15克, 服用方法: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本方张锡纯解释的非常详细到位,从气息所主到津液脏腑,原文如下: 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主之,亦一气悬之。故人之中气充盛,则其贲门(胃之上口)宽展,自能容受水谷,下通幽门(胃之下口)以及小肠大肠,出为二便,病何由而作?若中气衰惫,不能撑悬于内,则贲门缩小,以及幽门、小肠、大肠皆为之紧缩,观膈证之病剧者,大便如羊矢。固因液短,实亦肠细也。况中气不旺,胃气不能息息下降。而冲气转因胃气不降,而乘虚上干。致痰涎亦随逆气上并,以壅塞贲门。夫此时贲门已缩如藉孔,又加逆气痰涎以壅塞其间,又焉能受饮食以下达乎? 故治此证者,当以大补中气为主,方中之人参是也。以降逆安冲为佐,以清痰理气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又虑人参性热、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当归、柿霜以清热润燥、生津生血也。用苁蓉者,以其能补肾,即能敛冲。冲气不上冲,则胃气易于下降。且患此证者,多有便难之虞。苁蓉与当归、赭石并用,其润便通结之功,又其效也。若服数剂无大效,当系贲门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二钱。 《揣摩有得集》记载一个治疗噎食的方子: 治一切噎食反胃,或不能食,或食而即吐,皆因思虑太过,不能排解,总属气血两虚,津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总要补养脾胃则愈。 潞党参5克, 白术5克,土炒扁豆9克,炒 陈皮3克,砂仁3克, 归身钱5克,川芎3克,炒 神曲3克,炒 白芍3克,炒 谷芽5克,盐制巴戟天15克(去芯)泽兰叶6克,茯神5克, 白蔻仁2克,生草3克, 柿蒂9克, 竹茹2克。 水煎服,一日两次,早晚服用。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看完文章的朋友,如果觉得本文分析透彻,请点击右下角:“在看”,让更多人看到本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