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春三月游湖北,探奇恩施七星寨(2)

 梁溪镜明 2023-06-09 发布于江苏

  恩施大峡谷遍布各种绝壁、地缝、奇峰、峡谷、石芽、石林、溶洞等地质景观,大部分是经过了2.03~2.5亿年,风化剥蚀、溶蚀形成。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天然教科书,也是一个天然的博物馆。

  七星寨原名“七惊寨”,由小楼门、中楼门、大楼门、刹流洞、草皮千、鸡公岭、东云庙七个惊险的的寨门组成,每处寨门都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在平面分布上形似北斗七星,得名为七星寨。

  恩施大峡谷属温带季风气候,日光充足,四季分明,植被茂盛,动物种类多,矿产资源丰富,有“世界硒都”的美称。沿着“绝壁栈道”前行,一路欣赏着原生态自然风光。

 “古象岭”,形如远古猛犸象,象头上有根小岩柱如古象鼻,栩栩如生。该山体为三叠纪灰岩山体地貌,灰质较纯、坚固,因而整体性强、垂直溶蚀痕发育,如古象之毛披。

古象岭

古象岭

 “祥云火炬”原本与大山为一体,但因灰岩层理较薄、质地不纯,卸荷裂隙发育、部分岩块自然脱落,逐渐分离而独立,并呈现“火炬”状。

祥云火炬

祥云火炬

  穿过“七星石芽”,来到“回音谷”, 在此呼喊,声音在山谷回荡,久久不能消失。

雌雄菇

 “手风琴”是千层岩滚石,为海相沉积薄层灰岩叠置而成,是记录海陆变迁史的自然天书。滾石上纹理清晰,多呈凹凸直状,具有一定的韵律,线条流畅,时有汲折、起伏;颜色为黑色、灰白色、灰色、棕色相间,其棕色稍显突出,色泽与纹路较协调,显得自然、光洁;选型奇特,变化多端。因其整体酷似手风琴而得名。

手风琴

手风琴

相思乌

相思乌

  来到了大楼门景区,这里是三叠纪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及雨水冲刷形成的一群巨型陡立柱状岩体群。其兀然直立于陡坡之上,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极为壮观。

  “迎客松” 据测该松已近千年,傲然生长于悬崖上,仿佛敞开胸怀,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进入大楼门景区。

  “一柱香”是恩施大峡谷的镇谷之宝,高97米,柱体底部直径8米,最小直径4米,属溶蚀蚀余石柱,是三叠纪(2.5亿年一2.3亿年)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和雨水冲刷而脱离主岩体形成的独立岩柱。它突兀而起,高耸直立,形如一柱高香,大有刺破苍穹、一柱擎天之势。

 “双子峰”是一对对称的岩柱山体,酷似一对孪生子女,十分罕见。经过风化剥蚀、溶蚀、重力崩塌形成。岩柱形成前,岩体垂直裂隙发育,风化作用及重力崩塌作用使得直立裂隙不断扩大,最终分离成两座对称的岩柱。

双子峰

双子峰

拇指峰

 “母子情深”是一组溶岩象形山石,三叠纪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而成,高约25米。因为岩石层理薄,容易风化垮塌,顶部已经开始破裂,右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人头像,左边小岩石如同一个婴儿,就像母亲亲吻怀抱中的婴儿。

 “玉笔峰”,高240米、整体直径约10米,根部直径局部达20~25米,整个柱体如一支倒挂的毛笔,传说是玉皇大帝送给大峡谷的神圣之笔,记录着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玉女峰”是根独立的三叠系灰岩柱,高290米、根部直径约60米,下粗上细,形似玉女正在痴痴地望着远方,盼望心爱的人的归来。

 “玉屏峰”长800米、宽150米、高200余米,两头高、中间低并形成一洼地,积水成泉。

  "大地山川"为喀斯特地貌中的象形山石,由一方形山体(玉屏峰)及两个修长的灰岩岩柱组成(玉笔峰、玉女峰),三者皆经过早期地壳运动发生断裂和后期风化、剥蚀、溶蚀及重力崩塌产生剥离,最终从主体山脉分离出来,其整体造型酷似一个硕大的“川”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