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了自己使命和内心召唤的刘禅,做的对吗?

 木林随笔 2023-06-09 发布于陕西
关于刘禅,正史记载中到底有多少可信之处?
春秋时候,齐国的崔杼弑杀齐庄公后,齐大史四兄弟及南史氏(可惜书写他们历史的史官居然没留下他们的姓名,这或许也算得上是国史中的一项耻辱,让人更觉得部分正史的不可信)不畏不枉,在历史上留下了悲壮可敬的一笔,其他史家大多都做不到,更不会像他们那样舍命记史。
正如星云大师在《佛光菜根谭》中曾这样写道:有的人用精勤写历史,有的人用金钱写历史,有的人用血汗写历史,有的人用逢迎写历史,有的人用忠贞写历史,有的人用谄媚写历史,有的人用智慧写历史,有的人用慈悲写历史。还是不要对皇权编制内的史官们期望得太高,很多人也都只是把写史记史当成谋生的饭碗,对他们记录下来的正史,亦应辩证地看待。
正史不可全信,那民间野史呢?
自古消息出宫墙,说不定民间传说反而是真实的。
这,谁又能说得清呢?
咱们不给,也没有能力给他评判。
不过,历史再变,人物再变,人性不变,人们争权夺利贪婪享受的本性不会变,前朝往事在后朝重复上演的事例太多了,传说的也太多了,稍微在意的话,也能猜出一部分来。
中国历史上的皇位,跟今天美韩的总统不同,也跟今天日本的天皇英国女王不同,集所有权力于一身,能随便决定他人生死。金字塔尖就那么一把椅子,而且还是一把世袭的家传的不允许血缘关系外人染指的椅子,如果想换人,上面的人要么像燕王哙般的主动禅让,要么就是出人意料的早死给空出位子,要么就是周围人用阳谋、阴谋或简单粗暴的武力从手上硬抢,彻底地改名换姓,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女皇武则天好像是个例外。
公元207年,刘禅出生,同年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
十七年后,刘备托孤,诸葛亮开始执政。
十一年后,诸葛亮去世,刘禅亲政。
刘禅生母甘夫人,不是刘备正妻,其并非嫡子,继承人地位并不确定。赤壁之战后,镇抚后方的诸葛亮,不只是担负起了保护、教育、扶持刘禅的责任,更劝刘备杀了养子刘封,为刘禅的继位扫清了道路;在主持政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甘夫人追谥为皇后,与刘备合葬于惠陵。
刘禅继位时,只有17岁,比曹操称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继位时还要小两岁。17岁继位的刘禅,他并没有或者说是不能动心思除掉诸葛亮,他的实力不够,还得借助诸葛亮,他对诸葛亮任用信任程度,远超刘备托孤时的安排。
刘禅将内外军政全部托付给诸葛亮,自己只负责祭祀,二人之间是一种近乎于父子之情的君臣关系,《出师表》更像是另一篇《诫子书》。他不只支持了在世诸葛亮的工作,更听取和遵守了诸葛亮死后的人事安排,让自己在成都稳坐了四十年。
这相比于曹魏政失于权臣,孙吴的宫廷内斗,其政治智慧亦绝非一般。

平常人家中,父子之间关系不好的情况,很常见;皇家政权中,年轻皇帝不喜欢辅政大臣的情况,更常见。
年轻皇帝亲政的第一道障碍,就是从辅政大臣中收回皇权。
有为皇帝,更多的也是借着除掉父辈指定的辅政大臣,初试牛刀的,在羽翼渐丰之后便独揽大权,开创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时代,最优秀的要数汉武帝和康熙皇帝。
几千年历史,才出现过那么几个人,这不只是个人努力就能达到的,还有天意。
刘禅没有他们的好家底,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许他根本就没有他们那些想法,只是接受了自己以及所处时代赋予他的个人使命,败了自己的小家,败了自己的皇权,败了自己的名誉地位,却保护蜀地更多的普通人和普通家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