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科场对联

 莫为天下先 2023-06-09 发布于湖南

作者:俞继东

每年的各类考试,总免不了有一些考生迟到,对于迟到的考生,其结果往往很“悲催”。而在古代科场上也有迟到的考生,遇到脸黑心硬的考官,考生直接就被拒之门外;遇到脾气好的考官,或许还能通融过关,这就全凭考生的运气了。宋时有一读书人赴京赶考,迟到一步,便恳请主考官放行。而该主考官是个对联“发烧友”,考生已经心急如焚,他却四平八稳地坐在门口,令考生就迟到一事出个上联,满意了就让其进去。此时,考生一心想着考试,哪有兴致吟联,就随口说了上联:“一叶孤舟,坐了两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考官一听,是个好联,就对考生说:“行,我放你进去,但你自己要把下联给我对出来。”考生精神为之一振,随即说出下联:“十年寒窗,进了八九家书院,抛弃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听罢,击掌称好,规矩抛至脑后,考生得以进场。

科举的利益驱动,催生了替考行业,一些“枪手”便活跃于大小科场。官府倒是想管想查,但苦于当时技术落后,手段有限,所以抓住现行的不多。但一旦抓住了,当事的双方必定有牢狱之灾。清代某生专为人替考,一次被主考官当场抓住,他深知此事后果严重——要蹲大牢。不过此人内心够强大,他竟在考官面前吟出这样一联:“坐破寒毡,从此渐入佳境;磨穿铁砚,而今才得出头。”这副对联用反语告诉主考大人,他也是读书之人,迫于生计才干了这营生,从今以后吃上牢饭,就免去了四处奔波,监狱倒是个可以歇脚静养的好地方;以前为了功名磨破铁砚,今天有了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出头了。这位“枪手”的一番自嘲自讽,让考官想起自己当年的寒窗苦读,鼻子不禁一酸,最后,考官无奈地挥手:“放人,放人。”

科举中榜的人数非常有限,除非遇到皇帝登基这等大事,所以大多数考生的命运就是皓首穷经而屡试不第。明朝有位铁杆考生,在求功名的路上奔跑了一辈子,到了70岁还在考秀才的“童子试”,结果依然未中。县令见此人精神可嘉,就出了一个上联:“行年七十尚称童,可云寿考。”这位老考生随即答了一个下联:“到老五经还未熟,不愧书生。”这上联里的“童”与“寿”、下联中“熟”与“生”,反义用得非常巧妙。县令苦于手中没有“特招”之权,只能爱莫能助,对老人敷衍几句了事。

也有一位幸运的“励志哥”,其实叫“励志爷”更合适,白发苍苍之年考中了状元,他就是北宋文学家梁灏。金榜题名之时,有人问梁灏年岁,他有点不好意思,就吟出这样一副谜联:“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汉文帝时代的伏生,90岁时讲授《尚书》;周朝的姜太公80岁时辅助周文王打下天下。梁灏的这副对联回答了自己的年龄是82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要发挥余热的愿望。

考取了功名,前后的境遇反差可谓是地下天上,这点在《范进中举》一文中已经表露得淋漓尽致。有感于中举前后亲戚邻居对自己截然不同的态度,明代一穷书生写就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下联是“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位范进式的书生念念不忘昔日的困顿与悲酸,于是用对联将那个时代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生动地描述出来,其对势利之辈的这番“吐槽”,可谓痛快!(俞继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