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 1>2的秘密——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兰州家长 2023-06-09 发布于甘肃

美国华盛顿的弗瑞尔美术馆(The Freer Gallery of Art)和赛克勒博物馆(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是紧挨着并相连在一起的,现属于史密斯索尼亚学院,合称为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位于华盛顿广场中部的南侧。

以珍贵稀有的东亚文物闻名于世,其中,属中国和日本的收藏最多。美术馆的创始人弗瑞尔醉心于迷人悠远的中国文化,因此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中国古代珍宝。这里收藏了近3万件的文物,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更是达到了1200多件,属全美国之最。

文章图片1

01

前世今生

这座艺术博物馆的珍藏绝大多数是实业家弗瑞尔和医学家赛克勒捐赠的。弗瑞尔原是美国铁路机车的垄断资本家,1890年左右就开始热衷于收藏中国文物。

文章图片2

查尔斯·朗·弗瑞尔

1905年,他将所收藏的文物和一大笔基金捐献给了史密斯索尼亚学,并在华盛顿建立了弗瑞尔美术馆。该馆遵照弗瑞尔的遗嘱,非常重视搜集中国文物。三四十年代,美国文物专家福开森收藏的中国文物,有—部分收藏在该馆。这个馆的“中国文物陈列室”共有八大间,占了全馆面积的一半。

文章图片3

亚瑟·M·赛克勒

弗瑞尔美术馆的中国藏品,仅书画就有1200余幅,数量为美国之最。

在绘画陈列室中,最著名的有唐人画的《释迦牟尼佛会图》卷,唐阎立本的《锁谏图》、宋朝所摹晋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五代南唐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宋代郭熙的《溪山秋霁图》卷,宋人李嵩的《画鬼》卷,宋人龚开的《中山出游图》卷,宋人王岩叟的《梅花诗意图》,宋人马远的《湖山清旷图》,宋人赵孟坚的《水仙图》,元人吴镇的《渔父图》卷,元人赵雍临李伯时的《人马图卷》,元王蒙的《夏山隐居图》,明代文徵明的《赤壁胜游图》卷,等等。

02

珍宝奇馈

中国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鸟尊

镶金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26.5 x 13.5 x 20 厘米

此鸟尊为弗瑞尔美术馆的镇馆之宝,馆中还藏着不少青铜器物。整体作鸮的造型,昂首挺立,以鸟首为盖,鸟嘴可开合,周身饰有羽纹、夔纹、鳞纹、回纹等纹饰。鸟的眼部则采用了错金镶边,由于通体黑亮,眼部的金边更加突出了。春秋战国时错金工艺的青铜器并不少见,鸟尊眼部的错金,在黑色的青铜底色的衬托下,显得炯炯有神,仿若真正的神鸟。

除了鸟尊之外,近日亚瑟·M·赛克勒画廊正在展出安阳发掘出的精美文物,以青铜器为主,从2023年2月25日一直展览到2024年4月28日,小探君这就和你去一探究竟。

安阳青铜器展

文章图片8

青铜战车配件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7.6 × 41 × 1.2 厘米

文章图片9

战车配件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12.2 × 8.3 × 7.3 厘米

文章图片10

战车配件(轴盖)


青铜器
高 x 直径:20.8 × 5.1 厘米

文章图片11

祖先牌位

商晚期
玉(软玉)
高 x 宽 x 深:18 × 2.3 × 0.8 厘米

文章图片12

商晚期至西周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21.4 × 9.7 × 2 厘米

文章图片13

饕餮纹爵

商晚期至西周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21.4 × 9.7 × 2 厘米

文章图片14

鸟形卣

西周早期

青铜

高 x 宽 x 深:50.8 × 32.1 × 35.9 厘米

文章图片15

方彝

西周早期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35.3 x 24.8 x 23.3 厘米

文章图片16

商或西周,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33.9 × 15.3 × 3.3 厘米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方彝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40.6 × 25.4 × 24 厘米

文章图片19

象形带盖礼壶

约公元前 11 世纪上半叶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整体):17.2 x 10.7 x 21.4 厘米

文章图片20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23.5 × 31.4 × 11.6 厘米

文章图片21

陶罐

商晚期
无釉白陶
高 x 宽 x 深:33.3 × 30.3 × 31.1 厘米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直径:28.3 × 16.2 厘米

文章图片24

商代晚期
青铜镶嵌绿松石和玉(软玉)刀片
高 x 宽 x 深(整体):34.5 x 17.5 x 5.4 厘米

文章图片25

商晚期

青铜镶嵌绿松石和玉(软玉)刀片

高 x 宽 x 深(整体):21.3 x 7.9 x 2.1 厘米

文章图片26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14 × 22.5 × 21.3 厘米

文章图片27

约公元前 1200-1100 年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18.4 × 18.7 × 21.6 厘米

文章图片28

人型吊坠

商晚期
带有朱砂痕迹的安阳玉(软玉)
高 x 宽 x 深:10.7 × 3.3 × 0.8 厘米

文章图片29


青铜
高 x 直径:29.7 × 23.1 厘米

文章图片30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35.3 × 29.5 × 29.6 厘米

文章图片31

龙纹酒壶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38.1 × 27.8 × 23 厘米

文章图片32

饕餮纹装饰

商晚期
大理石
高 x 宽 x 深:8.6 × 5.1 × 2.3 厘米

文章图片33

龙纹戈

商晚期

青铜镶嵌绿松石

高 x 宽 x 深:10.5 × 41 × 3.9 厘米

文章图片34

商晚期
青铜
高 x 直径:32.7 × 19.4 厘米

文章图片35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直径:36.8 × 36.2 厘米

文章图片36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21.9 × 16.2 × 9.8 厘米

文章图片37

方彝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19.1 × 11.1 × 7.9 厘米

文章图片38


青铜器
高 x 直径:25.4 × 20.4 厘米

文章图片39

商晚期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24.5 × 19.7 × 21 厘米

文章图片40

约公元前 1100-1050 年
青铜器
高 x 宽 x 深:32.2 × 32.2 × 15.7 厘米

绘画

文章图片41

锁谏图

传为阎立本 明

绢本设色

高 x 宽:36.9 x 207.9 厘米

此图旧传为唐阎立本作,虽为明代摹本,但仍不失其原有风格。表现的是十六国汉廷尉陈元达向皇帝刘聪冒死进谏的情景。生性荒淫奢侈而残暴的匈奴君主刘聪,耗巨资为宠妃建宫殿,陈元达冒死进谏,被暴躁的刘聪下令将他全家处斩,后被刘贵妃解救。画面表现的就是陈元达用铁链将自己锁在树上的情景,气氛紧张,人物表情十分传神生动。

文章图片42

洛神赋

南宋摹本 原图作者为顾恺之

绢本设色

《洛神赋图》将曹植《洛神赋》的主题思想表达的完整而和谐。顾恺之巧妙的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画面奇幻而绚丽,情节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

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海龙、豹头模样的飞鱼、六龙驾驶的云车等这些综合而成的形象,这些奇禽异兽形象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而又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

文章图片43

重屏会棋图

原为周文矩,此为明代摹本

绢本设色

从人物服饰及生活用品方面可以看出此图为五代遗制,而且画风与周文矩画风相似,故传为周文矩所画。

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逖,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

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右,妻子将他刚刚摘下的乌帽托在手中,男子面前陈放着酒具,另有炭盆一口。床塌另一面有二婢女在铺床,远处一婢女抱被褥而来。屏风上又画有一扇山水小屏风,内外共两个屏风,故画名曰“重屏”。

文章图片44

溪山秋霁图

宋 郭熙(传)

绢本设色

《溪山秋霁图》描绘了群山叠嶂、江水浩淼的景色,生动地刻画出秋日雨后旷野之幽静深远。不过作者尚有争议,被归入郭熙名下是因为尾纸文嘉之跋。但是鉴藏家谢稚柳推断这幅画其实是王诜画的,张珩也是这样判断的。郭熙与王诜的笔墨特征出入较大,但二人无疑都是宋代画家中之翘楚。所以无论作者是谁,此图都是宋代山水画“尚真重活”之审美情趣的体现。

文章图片45

中山出游图

元 龚开

纸本设色

《中山出游图》描写钟馗和小妹出游的队伍,图后以八分书题诗作记。钟馗和妹妹坐在轿辇上,侍从诸鬼挑衣包,挟卷席,背篓筐,负特大葫芦,都是快步紧跟,可以想见大家腹中饥饿。

还有若干小鬼,或攀往棒端,或倒悬竿上,或吊在竿下,或被大鬼倒拖而仍在挣扎。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因为“古屋无人供酒食”,他们只好被大鬼吃掉;小妹面颊分为两部分,上半白,殆原来肤色,下半黑,乃以墨代胭脂,有些大鬼面部也是如此,反映了鬼魅世界的特征。

文章图片46

梅花诗意图

宋 王岩叟

绢本设色

单有青铜器算不上极致的美,书画中也难寻金戈铁马。这两座博物馆中,各自蕴含着不同的美丽,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刚柔并济,文雅而又不失威严的气魄,这才是真正的1+1>2!

日本

文章图片47

看富士山的小男孩

江户时代

绢本设色

文章图片48

花、草、诗

江户时代

绢本设色

文章图片49

乌鸦与枫叶

江户时代

扇面

文章图片50

古松

茶碗,命名为“古松”,深卵形

陶瓷

江户时代

日本,岛根县,松江,可能是乐山窑

文章图片51

山居设计香炉

陶瓷

江户时代 京都

文章图片52

信乐烧茶叶储物罐

陶瓷

江户时代-明治时代

滋贺县 长野村

文章图片53

青蛙浮雕罐

陶瓷

江户时代

爱知县 濑户

文章图片54

药箱

江户时代

漆器

东南亚

文章图片55

石刻造像

文章图片56

药师佛

青铜

文章图片57

象头神

青铜

柬埔寨

韩国

文章图片58

水壶

高丽时代

陶瓷

文章图片59

茶碗

陶瓷 朝鲜时代

釜山道

03

结语

考古是一份费心费力的工作,风中来雨里去,泥沙满身沾。有人觉得考古是对先人的不敬,其实不然。考古发掘可以对历史文献进行诠释,并且填补文献的未知。人类有自己的哲学思想,知道生从何来,才会让民族的脉络更清晰。这些让后人惊艳的文物和画卷重见天日之后,我们才更加知晓人类文明的进程。

文章图片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