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21、畏母畏师的小皇帝

 梦想童年594 2023-06-09 发布于江西

#历史开讲#

公元1572年,隆庆皇帝病逝。他的儿子朱翊钧继位,成为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被称为明神宗,年号万历。

万历即位时只有十岁,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当皇帝的前十年,由名相张居正主政,延续了隆庆新政,明朝继续兴旺;万历亲政以后,逐渐怠政昏庸,致使明朝衰落,他死后二十四年,明朝就灭亡了。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明朝灭亡始于万历。

隆庆皇帝只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和次子都夭折了,只存活了三子和四子。存活的这两个儿子,都是宫女李氏生的。

《明史》没有记载李氏的名字,有的史书说她叫李彩凤,北京人,出身贫苦。李氏十五岁的时候,到隆庆王府当了宫女,十七岁时生下了儿子万历,后来又生下一个儿子。李氏虽然出身低微,但却为皇室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不是她,隆庆皇帝就绝后了。所以,隆庆称帝以后,李氏被封为贵妃,在宫中很有权势。

李贵妃勤劳能干,亲自抚养儿子,她对儿子要求很严,从不娇生惯养。万历小时候不爱学习,李氏就长时间地罚他跪着,有时候也打板子。所以,万历从小就畏怕母亲,但他也很孝顺,很少惹母亲生气。

在母亲的严厉管教下,万历乖巧懂事,十分聪明,隆庆皇帝、陈皇后和宫中之人都很喜欢他。陈皇后无子,又身体多病,不受隆庆宠爱,令她迁居别宫。李贵妃经常带儿子去看她,陈皇后一见到万历,就十分高兴,感觉病情好了许多。她常拿经书考问万历,万历总是回答得准确无误。陈皇后、李贵妃一齐开心地大笑。

万历六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太子。母亲对他要求更严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背诵诗文,没有一天懈怠。万历从来不敢违背母命,但心里觉得很不快活。万历皇帝的童年很受压抑。

万历年龄稍大,越来越懂事了,显得很成熟。有一次,隆庆皇帝在宫中骑马奔驰,万历看见了,挡在前边,对父亲说:“父皇是天下之主,应该诸事小心,万一从马上摔下来,可如何是好?”隆庆大喜,跳下马来,把儿子抱在怀里抚慰。《明史》记载了这件小事。

公元1572年5月的一天,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人,忽然接到皇帝急诏,令他们即刻进宫。这个时候,隆庆皇帝已经卧病两个多月了,一直没有起色,并且病情越来越重。高拱等人心头一沉,感到大事不妙。

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急速赶到皇帝居住的乾清宫。只见隆庆半躺在御榻上,榻帘后面坐着垂泪的陈皇后和李贵妃,十岁的太子万历乖乖地站在一旁,太监冯保在御榻前侍侯。乾清宫充斥着寂静、悲伤的气氛。

隆庆皇帝骨瘦如柴,半睁着一双昏浊的眼睛,已经不能说话了,只剩下一丝微弱的气息。隆庆见他信任的三位大臣到来,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微微点头示意。

冯保随即宣读遗诏,遗诏是给太子万历的,话说得很直白,显然是隆庆口述,别人记录下来的。遗诏说:“朕不行了,皇帝你来做,由高拱、张居正、高仪辅佐你。你要依靠三辅臣和司礼监冯保,进学修德,选贤任能,切勿荒怠,以保帝业。”

《明史》记载说,皇帝遗诏起初只让三位顾命大臣辅佐幼帝,冯保却篡改了遗诏,又加上了他的名字。冯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有政治头脑和良好文化,深受隆庆皇帝宠信,李贵妃也很器重他。冯保后来在朝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拱三人跪拜谢恩,痛哭流涕,然后退出宫去。高拱出了宫门,忍不住仰天大哭,说:“十岁的孩子,如何能治理天下?”

高拱是河南新政人,进士出身,满腹学问,当过隆庆九年的老师,因而深受宠信,升任首辅大臣。高拱为人直傲,能力很强,但脾气有些暴躁,与同僚关系不好,尤其与冯保矛盾很深。

隆庆皇帝托孤的第二天,就与世长辞了。这可忙坏了首辅大臣高拱,他既要安排皇帝丧事,又要扶立小皇帝登基,还要维持朝廷正常运转,忙得一塌糊涂。

高拱主理朝政,大权在握,便想驱逐冯保。他指使一些言官,上书弹劾冯保,又与张居正等人商议,向皇帝上书,建议罢免冯保的职务。

张居正与高拱共事多年,关系尚可。但张居正私下里与冯保的关系更好,又觑觎首辅之位,于是两人结成同盟,背地里搞起了倒高活动。

万历小皇帝的母亲李贵妃,此时升为皇太后,实际上控制着朝廷。冯保深受李太后信任,他不怀好意地对李太后说:“高拱自恃功高权重,他见皇帝年幼,阴谋拥立藩王为帝。高拱曾经当众说过,十岁的孩子,如何能拥有天下?”冯保把高拱的话篡改了两个字,但这两个字含意不同,非常关键。李太后听后大吃一惊,于是紧急与冯保、张居正商议,决定驱逐高拱。高拱却被蒙在了鼓里。

公元1572年6月的一天,皇帝召见群臣,宣布圣旨。高拱很高兴,他认为肯定是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驱逐冯保。不料,太监宣读圣旨说,高拱专权擅政,危害朝廷,免去一切职务,即日起回老家居住,不准留在京城。

高拱毫无思想准备,如雷轰顶,面同死灰,汗如雨下,趴在地上起不来了。张居正上前把他扶了起来。满朝文武也都十分惊愕,面面相觑。

驱高事件距离隆庆驾崩才二十天时间,离万历登基只有七天,朝野震动很大。此后,高拱在老家闲居,六年后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高拱在临终前,写了《病榻遗言》,记述张居正勾结冯保夺取首辅的过程,把张居正写成了阴险毒辣的小人,发泄了对张居正的仇恨。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为了对他进行清算,恢复了高拱的官职,追赠他为太师。《病榻遗言》被刊印,广泛流传,对张居正的名誉造成了极大影响。

其实,张居正固然在驱高事件中起了作用,但并非主谋,而且后来冯保想要谋害高拱的性命,被张居正劝阻了。张居正救过高拱性命,只是高拱并不知情。

另一位顾命大臣高仪,是高拱推荐的,两人关系密切。高仪受到驱高事件惊吓,很快得病死了。这样,三位顾命大臣,就只剩下张居正一人了。

张居正、冯保都是李太后信任的人,张居正担任了首辅大臣,处理朝政,主外;冯保负责司礼监,主内;李太后则控制大局,为他俩撑腰。这样,三个人组成了政治上的铁三角。所幸运的是,三人都是忠心为国,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共同开创了万历前期的兴旺局面。

李太后十分器重张居正,不仅让他主理朝政,还要求他当好小皇帝的老师,对小皇帝严加管教。张居正不负重托,尽心竭力地教导小皇帝,一心想把小皇帝培养成明君。

张居正给万历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近似于苛刻。小皇帝每天凌晨起床,背诵诗文,太阳刚出,就要到文华殿听老师讲课,下午再读经史。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并且天天如此,即便是隆冬盛暑,也从不间断。每月的逢三、六、九之日,还要参加朝堂会议,学习理政。

不仅如此,小皇帝每天晚上疲惫不堪地回到宫中,李太后还要加小灶,让他把白天学习的东西再复习一遍。李太后管教儿子特别上心,每天五更,准时叫醒儿子,监督他背诵诗文,吃过早饭后,亲自送他去文华殿上课。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正是活泼爱玩的年龄,如此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显然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可惜,古代的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

张居正不仅严格管理小皇帝的学习,对他的言行也严厉管教,稍有错误,就厉声责备。李太后为了树立张居正的师威,当儿子有错的时候,经常吓唬他说:“如果让张先生知道了,看怎么教训你。”因此,小皇帝既畏怕母亲,也畏怕张居正。不过,物极必反,万历逐渐长大以后,便开始反感了。

李太后还让冯保监督万历的日常行动。有一次,冯保见万历与小太监孙海等人玩耍,立刻制止,并对孙海等人施以杖刑。所以,万历小皇帝也畏怕冯保。

万历长大以后,李太后、张居正对他的管教仍不放松。万历十八岁那年,有一次醉酒调戏宫女,冯保马上报告了李太后和张居正。张居正引经据典,严厉指责万历不能迷恋酒色,并替他起草了“罪已诏”。李太后则干脆施以体罚,令万历在慈宁宫长跪了三个时辰。万历皇帝只得痛哭流涕地承认错误,但在心里却恨上了张居正和冯保。后来,张居正死后得到清算,而冯保活着的时候就被流放了。

万历成年以后,仍然十分畏怕母亲。万历的长子朱常洛,是宫女生的,因而万历不想立他为太子。有一次,李太后问起立太子之事,万历忘记了母亲的忌讳,不屑地说:“他是宫女生的,怎么能当太子呢?”

李太后一听,勃然大怒,指着万历的鼻子大骂:“你也是宫女生的,怎么能当天子?”万历这才想起母亲也是宫女出身,恐慌不安,立即下跪请罪。结果被母亲痛骂一顿,后来只好立朱常洛为太子。

李太后、张居正对万历严格管教,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不当,造成万历皇帝产生了叛逆,性格有些扭曲,结果事与愿违。万历皇帝不仅没有成为明君,反而成为昏君,葬送了大明江山。

在万历前期,实际上主持朝政的,是首辅大臣张居正。请看下一集,一代名相张居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