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赫鲁晓夫这手确实够狠:重创美国却不吭声,七天后祭出绝杀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06-09 发布于北京

大国博弈中,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武器。尤其对冷战中的苏联而言,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长自己志气灭他人威风的机会。

但在1960年,苏联当局祭出了恰恰相反的操作:他们在当年5月打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大胜仗”,击落一架U-2侦察机,却在第一时间保持了静默。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一反常操作成了神来之笔,既挣到了面子又吃到了里子,而美国则在国际社会中一度沦为小丑。

文章图片1

一切还得从“蛟龙夫人(Dragon Lady)”的诞生说起。

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逐渐适应了冷战的强度,随着情报保密手段的提升,苏军武器装备的尖端项目一个个被隐藏起来,成了西方国家眼中的“难解之谜”。

与此同时,随着苏-9战斗机的研发,美军所倚仗的RB-47型侦察机即将被淘汰,美国国防部急需一款新型高空侦察机,继续在巡航高度上对苏军战机保持碾压优势。为此,U-2侦察机应运而生。

美国政府对U-2有多重视?当局对这一项目的信息保密工作仅次于10年前的“曼哈顿计划”。他们对外宣称U-2一款民用飞机,所有参与该项目的飞行员须先辞去军职,再被CIA吸收。

而U-2刚诞生那几年也的确不负众望,彼时,即便在不挂弹的情况下,苏军最先进战机也很难突破2万米;而最大巡航高度可达2.7万米的“蛟龙夫人”可轻松甩下对方一大截,在当时不啻为黑科技。

掌握了核心科技的美国人多少有些得意忘形:1956年7月4日,该型飞机第二次升空后便突入苏联领空,飞抵列宁格勒;7月5日凌晨,另一架U-2侦察机从德国威斯巴登的吉贝尔施塔特军用机场起飞,直接造访了莫斯科。

无奈技不如人,苏军战机只能跟在敌机下方“护航”,美国人得意洋洋地拍下了下图这张颇为有趣的历史照片。

就在本文故事发生的一个月前,一架U-2侦察机还大摇大摆地突入苏联腹地进行战略侦察,即便苏军防空雷达捕捉到了目标也无法将其击落,最终只能目送对方离开。

文章图片2

总而言之,刚服役头几年,能携带3.5千米长胶卷的U-2侦察机为美国情报部门带回了无数颇具价值的第一手情报,立下了汗马功劳;苏联当局对它恨得咬牙切齿,也确实是无可奈何。

1960年4月底,临近伟大的卫国战争15周年纪念日,喜欢秀肌肉的苏联当局自然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正紧锣密鼓地筹办一场盛大的阅兵典礼。

大洋对岸的美国人比苏联人更加来劲,美国情报部门此前获得情报,称苏联刚刚研制成功一款火箭,比美国最大型的火箭还要大。情报部门估计,苏联人可能会作为献礼,在5月1日当天进行试射。

此外,美军对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一处苏军导弹基地早已垂涎三尺,考虑到苏联高层领导将悉数出席阅兵典礼,安保部门的大部分精力将集中在红场上,他们可能会无暇顾及闯入其他地区的不速之客。因此,对美军而言,这是获取该基地情报的一次绝佳机会。

文章图片3

1960年4月27日,身在土耳其的鲍尔斯上尉被临时调到位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他将在3天后飞越乌拉尔山,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导弹基地拍完情报后立马转向。一进入挪威领空,他将立马获得接应。

临行前,鲍尔斯获得了一把手枪和200枚子弹,此外还有7500卢布,一些法国、意大利和西德货币,一根用来自我了结的毒针、一把手电筒和一个指南针。上司还安慰鲍尔斯:苏军飞机是飞不到U-2的高度的,因此这次任务没有任何危险。

鲍尔斯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当距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约30公里处时,他怀疑自己见鬼了——当遭遇拦截后,他立马将飞行高度爬升至2万米,但出乎意料的是,苏军战机竟突破了性能极限,紧紧尾随而来。

事后,美国情报部门相信,神通广大的克格勃提前一步截获了情报,并设法潜入白沙瓦机场破坏了U-2的仪表盘,导致鲍尔斯对自己的飞行高度产生误判。

正当鲍尔斯纳闷的工夫,机身突然发生剧烈颠簸,随后尾翼处传来巨响——飞机被击中了。

文章图片4

再说苏联这边。

1960年5月1日当天,赫鲁晓夫正春风满面地出席庆典,美军侦察机进犯的消息顿时让他脸色大变。

赫鲁晓夫是个爱面子的人,他不允许美国人在如此意义非凡的时刻来砸场子,当即向苏联空军总司令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维奇·韦尔希宁空军元帅下达死命令:我不管U-2飞得高不高,反正你得给我把它打下来。

随后,苏军两架米格-19战斗机和一架苏-9战斗机紧急升空前往拦截,考虑到敌方飞机在性能上的优势,当局决定动用最新型的萨姆-2防空导弹

8时53分,导弹部队连续发射14枚萨姆-2导弹,不知是技术故障还是忙中出错,其中一枚竟误中自家战机,导致萨弗洛诺夫中尉当场牺牲;另一枚导弹在距离U-2尾翼很近的地方爆炸,散射的碎片击中飞机,使其发动机熄火失去动力。

事实上,为防止被苏联人缴获,执行任务的U-2侦察机上是设有自爆装置的:飞行员按下按钮后会立马被弹射出舱,飞机则在10秒后炸毁。但关键时刻,鲍尔斯对此产生了怀疑,惜命的他最终选择打开驾驶舱门“人工弹射”。

因此,事后苏军不但活捉了鲍尔斯,还成功收集到大量碎片和设备。

文章图片5

中午时分,空军总司令韦尔希宁将战果汇报给了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后者将喜讯上呈给赫鲁晓夫后,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喜形于色,在主席台上时而大笑时而鼓掌,表现得异常兴奋。

不过,机智的赫鲁晓夫并不急于向美国人炫耀胜利,而是下令封锁消息,就当什么都没发生,直到两天后才不痛不痒地发布一条消息:苏军击落一架闯入苏联领空的美国飞机,除此之外没提供任何信息,连事发地点都没有。

5月5日,美国政府终于按捺不住,宣称“有一架气象飞机在土耳其失联”,向国际社会寻求线索。

两起事件看似彼此毫不相关,但又怎可能如此巧合?各国心里恐怕早就有了答案:两家其实说的是一码事,只是其中一方撒谎了。

5月8日,苏联方面祭出绝杀: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宣布,苏联击落美国空军一架U-2侦察机,活捉飞行员鲍尔斯,后者对自己的间谍罪行供认不讳。会后,该消息被当局高调地公诸于世。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苏联这招简直要了美国的命。然而这还不算完,赫鲁晓夫随后又设了一个局:他对外声称U-2侦察机的诸多任务是美国军方和CIA的鬼把戏,身为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并不知情。

文章图片6

表面上看,此举意在施舍给艾森豪威尔一些体面;但倘若艾森豪威尔接了,作为总统,他的职位暂时不受影响,但这无疑是将黑锅甩给了军方,行伍出身的他政治根基将会遭受极大动摇。

果然,美国政府只能于5月1日发表声明,承认包括此事在内的各种侦查行动都是经过总统授权的,符合美国政府于1947年生效的《国家安全法案》——万般无奈之下,艾森豪威尔选择了保住自己的政治根基,同时保持了美国内部的团结,也算是最大程度地止损了。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及此事,赫鲁晓夫表现得异常愤怒,指责美国总统竟然批准如此荒谬的行动,大骂美国是“军国主义国家”。

如此来看,赫鲁晓夫这一手不但是狡猾的离间计,更是高明的阳谋。

5月12日开始,苏联当局又将击落的U-2侦察机残骸摆出来展出,并邀来国内外几百家媒体召开发布会。展览持续了近2个月,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前去参观。而在对间谍鲍尔斯的审判上,更是有多达千余名各国新闻记者和外交人员受邀前来旁观。

简单几个举措,苏联当局就将此时的政治利益和现实利益双双实现最大化;与前任相比,赫鲁晓夫的政治手段总被诟病平庸,但从此事来看,此君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在整个过程中,美国全程被压得抬不起头,只能眼睁睁看着苏联人变着花样表演。

文章图片7

直到后来,美国人为找回场子,不惜自揭伤疤地搬出“金唇窃听事件”抨击苏联,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注:“金唇窃听事件”,即苏联政府以纪念“美苏友谊”之名,于1945年2月9日将一个装有新型窃听器的木雕美国国徽赠予时任驻苏大使的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躲过了美国情报部门的反窃听检查,并在大使办公室中悬挂了7年之久。

事情暴露后,美苏双方十分默契地选择避之不谈,直到1960年的U-2侦察机被击落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才将这份耻辱公诸于众,作为对苏联的报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