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学习的本质:完整学习链条三环节“吸收(听懂)——内化(悟透)——表达(得分)”解读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6-09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大家每天都在学习,可是,如果仔细追究,你会发现,很多学生学习了几年乃至十几年,却对于“学习”的本质,对于学习的完整环节知之甚少,进而产生许多不该有的疑惑、误解。

有的同学说:“老师讲得我都听懂了,可是为什么总是考不出来高分呢?”有的同学说:“我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可是成绩怎么不见起色呢?”有的同学说:“我答题时已经写了很多内容,甚至把答题空间写得满满的,可是为何还是得分寥寥呢?”
之所以产生以上疑惑,其本质是并不了解“学习”的完整过程和环节。正是因为缺少了某些环节,才导致学习有缺失,认识有误区,成绩上不去。
那么,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笔者今天就给大家解释一下。
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应该包括三阶段:吸收,内化和表达。吸收阶段对应的是听懂,内化阶段对应的是悟透,表达环节对应的是得分。
一、吸收环节是收纳的过程,需要有一种海绵体质,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外界获取各类资源。图片
要从老师的角度吸收,认真听老师的讲授,积极向老师询问有关疑惑;要从同学的角度吸收,听取其他同学对问题的理解,听取其他同学的思考及结论;要从网络的角度吸收,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相关疑惑,占有大量资源;要从社会现象的角度吸收,感知社会变化,思考社会问题,弄清社会发展的趋势;要从大自然的角度吸收,体会自然万物生长,了解各类自然规律,把握自然现象的本质。
吸收环节需要专注力,唯有专注,方能全面吸收,无缝隙吸收,不至于有知识的遗漏、观察的遗漏;吸收环节需要有判断力,面对驳杂的信息,尤其是网络上、社会上驳杂的信息,需要学生有精准科学的判断能力,判断好坏,判断优劣,判断对错;吸收环节需要有筛选能力,在精准判断基础上,要作出正确的筛选及分类,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需要反复巩固的,哪些是了解即可的,哪些是无须了解的等等;吸收环节需要取舍能力,在筛选基础上,要作出正确的取舍,尤其是要果断舍弃无价值的内容,舍弃不适应当前的内容,舍弃似是而非的内容等。
吸收环节的“收纳”,主要表现在各类“懂得”,课堂上表现为听懂,课堂外表现为弄懂。老师讲了,学生频频点头;查阅网络了,知道了问题的答案。
但很多学生在这里有一个误解:我懂得了,我就应该完成了该知识的学习了,那我也就应该能得分了。其实,这类同学不知道的是,他的听懂弄懂,仅仅是实现了学习的第一环节“吸收”,距离“得分”还有较远的距离,只是为“得分”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内化环节是“消化”的过程,需要有良好的建构能力,完成知识的融会贯通。图片
按照布鲁姆对知识的分类标准。对于事实性知识,即一些术语、名词、细节、要素等,主要方法在于积累,但绝不是机械记忆式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在联系其语境基础上,了解其背景情况下,把握其运用场景的条件下进行记忆积累。
对于概念性知识,即类别、原理、概括、理论等,指向的是“是什么”,其主要方法在于深度理解,把握其来龙去脉,理解其内涵、外延,真正从“根”上理解,从本质上理解。
对于程序性知识,即步骤、流程、技能等,指向的是“怎么办”,其主要方法在于观察、提炼、结合理论,注重的是思维的流程,操作的流程,了解前后顺序,掌握层次递进,把握环节相扣,形成系统性结构性的理解和操作。
对于元认知知识,即对内容、思考、策略、自己的认知,主要方法在于监视、反思。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更根本的认知,元认知知识是更彻底的知识,可以算作是一种智慧。知识会折旧而智慧常新。人是被大脑控制的,是被思维控制的,但是很多人从没有尝试过去刻意观察、认识、分析、改造自己的思维,而对于思维的改造就是高层次的“内化”。
在理科类试题中,经常有一类情况叫做“多题一做”。这里的“多题一做”,就是对某个知识本源的认识,当掌握了本源之后,就会解决一大类问题。
要想掌控元认知,就要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纠错机制,分裂出一个始终中立、冷静、理智的小人,当你出现一些念头,而这个念头又比较重要的时候,这个小人就会蹦出来质疑你“你为什么这么想”“这么想对吗?”“还能怎么想?”。
内化环节,本质上就是整合、归纳、总结、反思能力,就是触及本质的能力,就是完成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的能力。通过自我消化,把有关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内化环节的“消化”,主要表现为“悟透”。就像把零散的珍珠串成了项链;就像是一个人DNA的排序,形成了只属于他的完整的一组基因序列。
但要注意,到了这里,也仅仅是完成了知识学习的第二环节,距离得分依然有一定距离。因为真正的得分,不是让人窥探你脑中有没有,而是要有高超的表述能力,方可化为得分。
三、表达环节是“输出”的过程,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完整的“答案”呈现给听众或阅卷人。图片
表达环节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口头表达,以语言的形式,输出自己的思路及问题的答案,主要表现为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给其他同学讲题等;二是书面表达,以书面的形式,输出自己的结论,主要表现为课堂到黑板上答题,每天的作业,每天的错题整理,日常的周测月考及各类大考。
以上两种表现方式都很重要,但书面表达更为重要,因为最终能够得分的手段就是书面表达。因此,书面表达需要有更好的规范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术语性,要善于运用学科术语,科学严谨规范作答;二是精准性,要紧扣问题设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三是条理性,要分条作答,分步骤作答;四是简洁性,做到一分至少答一条,一条至少得一分;五是顺序性,要科学设计各条目作答顺序,按照由重要到次要顺序排列;六是适配性,要科学合理利用答题空间,字体大小合适,字间距恰当,书写美观。
表达环节的“输出”,主要表现为“得分”。就像是钢铁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变成了利刃。到这时,学习的一个闭环方可完成,呈现为试卷的分数。这时的“分数”,事实上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吸收环节和内化环节的支撑。就像是一座冰山,浮于水面,被我们看到的是“表达”部分,仅仅占冰山的1/10;但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1/10,是因为水面下还有9/10的另外两个环节——吸收和内化。
学习,就是由好多个乃至无数个这样的闭环系统构成的。这些闭环有的相互独立,有的相互交叉;有的有层次差异,有的相互补充。我们就是在不断构建这些闭环中,收获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得分越来越高,进而成为高考的成功者,乃至成为人生的成功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