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与鉴别

 天地之间一杆称 2023-06-09 发表于湖北

【腮腺多形性腺瘤】

1  腮腺最常见的肿瘤

2  多发生于30-50岁青壮年,单侧单发,位于腮腺浅叶

3  常于无意中发现耳前区肿物就诊,质软,活动度好

4  组织学上混合有上皮样组织、黏液和软骨基质,也称混合瘤

5  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可呈分叶状,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多有包膜,密度均匀,等同于或略低于肌肉密度,较少见囊变。增强扫描中等或显著强化,早期强化多不明显,呈延迟渐近性强化特点,为此类肿瘤的典型特点

Image多形性腺瘤患者平扫、增强、静脉期的影像表现

患者,女性,53岁,图A为CT平扫结果,可发现右侧腮腺稍高密度结节;图B为增强扫描结果,可发现动脉期均匀轻度强化;图C为静脉期影像,结果显示呈持续中度强化。

Image

Image

36岁女性,因无意中发现左侧耳前区包块就诊,轴位(1a)和冠状位(1b)延迟期强化CT显示左侧腮腺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呈轻度强化;

Image男性,24岁。右腮腺浅叶前上部肿块,卵圆形,边清,增强扫描病灶边缘结节不均匀强化(短箭头示),中心区坏死、囊变(长箭头示),术后病理:多形性腺瘤。(a图为横断位、增强,b图为矢状位)。

【腮腺腺淋巴瘤】

1  腮腺次常见的肿瘤

2  多见于40-70岁男性,多有吸烟病史,可单发也可多发,可单侧也可双侧,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

3  常于无意中发现耳前区肿物就诊

4  组织学上由多层腺上皮细胞构成,常排列成乳头状囊状结构,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 Warthin瘤

5  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边缘光滑,多有包膜,可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呈“快进快出”表现

Image腺淋巴瘤患者平扫、增强、静脉期的影像表现

患者,男性,61岁,图A为CT平扫结果,可发现双侧腮腺高密度结节;图B为增强动脉期影像,可发现明显强化,边缘见贴边血管;图C为静脉期影像,结果显示强化幅度较动脉期明显降低。

Image(a图为横断位增强,b图为冠状位增强),男性,58岁,吸烟35年。右腮腺浅叶后下极多房囊实性肿瘤(短箭头示),下颌后静脉内移;左腮腺浅叶后下极多发实性肿瘤,可见血管贴边征(长箭头示)及微小囊(短箭头示),术后病理:腺淋巴瘤。

Image

男性,69岁,吸烟45年。左腮腺深叶下部(颈动脉鞘外间隙)实性肿瘤,可见血管贴边征(短箭头示)及多发微小囊或裂隙样变(长箭头示),术后病理:腺淋巴瘤。(a图为横断位、增强,b图为矢状位、增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1  腮腺少见肿瘤,发病率低

2  最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平均年龄约58岁,比多形性腺瘤发病年龄平均要晚10年左右,男女发病率之比约1:2,常单发,位于腮腺浅叶

3  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无意中发现肿物就诊

4  由单一的基底样细胞构成并有清晰的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样结构,而缺乏多形性腺瘤所含有的黏液和软骨基质,被WHO定义为单形性腺瘤的一种特殊类型

5  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肿块,分叶少见,边界清,边缘光整,易发生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强化不减退为其特征性表现。部分病变可见环形强化

Image右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a:CT轴位平扫示右侧腮腺浅叶稍低密度病灶;b:CT轴位增强早期示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内见裂隙样无强化区,病灶前方见细小血管影与病灶相贴伴行。

Image

CT增强横轴位显示右侧腮腺浅叶单发肿块,囊变明显,环壁强化,内可见明显强化结节影

ImageCT增强动脉期横轴位显示左侧腮腺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节,内可见细小血管影及边缘模糊囊变区,外侧可见滋养动脉环绕,但未穿入瘤体内

Image

关注我们

撰稿人                    审核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