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疾病,源于3件事(深度好文)

 儒风大家 2023-05-25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儒风君 · 蓁蓁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天地万物,皆遵循阴阳节律。

人食五谷,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自然也受四时五行的影响。

失常就会生病,无节便会染疾。

人体的一切疾病,无不源于3件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绪不稳。

1

饮食不节

《本草纲目》说:“饮食不节,伤人顷刻。”

饮食不加节制,吃得过饱,会损伤脾胃。

三分饥饿,有助于补精益气,更利于健康。

医学泰斗钟南山,87岁的高龄仍精神矍铄、走路带风,除运动健身外,得益于三餐不食过饱。

然而,面对世间美味,许多人只顾口腹之欲,无视身体康健,最终自食苦果。

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刘彧便是个饮食无节之人。

据《南史》记载,他一顿能吃好几斤鱼鳔和两百片腊肉。

后来,他身患重病,仍不知节制,每顿依旧吃到肚撑才肯停下来。

一次,他不顾宫人劝谏,坚持吃下几大碗肉羹,最终因肠胃不堪重负,活活撑死。

《养生延年录》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不仅不能食得过饱,还不能过于油腻荤腥。

自然界中,肉食动物都是尖齿,素食动物皆是平牙。

人类有32颗牙齿,28颗是平牙,只有4颗是尖齿,可想而知,应少荤多素。

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三餐均衡搭配,有节有度,方能远离疾患,长命百岁。

2

起居无常

古时的先民,对阴阳时令十分重视。

他们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子时入眠,卯时醒来,是为顺应自然。

子时(23:00至1:00),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此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弱。

若在此时熬夜,将十分损耗气血,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卯时(5:00至7:00),也是日出之时,是清肠胃、排毒素的最佳时间。

此时醒来,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促进气血循环,也让一天的精力更加充沛。

古时候的人,以农耕为主,看似辛苦劳累,却筋骨强健,很少生病。

而今时的人,生活条件比古人优越百倍千倍,却常晚睡晚起。

导致年纪轻轻,便面色暗黄、精神萎靡、肌体无力。

清代名医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

起居有规律,才能颐养心神,使精神抖擞,生命力旺盛。

曾国藩初到京城任职时,因晚睡晚起,导致整个人精力亏损。

直到一场大病之后,才幡然醒悟,改变了作息。

不仅气色变好,处理起政务也更得心应手。

后来,他多次在家书中告诫弟弟,要早睡早起,不要起居无常。

违背自然规律,人体阴阳失衡,就是在透支生命,消耗健康。

3

情绪不稳

古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

情绪不稳,气就不顺,人很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担忧、惊恐之中。

若长期得不到纾解,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变弱,引发器质上的病变。

古时,有位男子花重金买下了一座四合院。

他看着开阔的院落和院中的大树,内心欢喜不已。

一天,一位路人神情慌张地告诉他:“这棵树不吉利,得赶紧砍掉。”

男子大惊,询问缘由。

路人说:“四方院子,中间一棵树,此乃'困’字。”

男子一听,也觉晦气,决心砍掉大树。

此时,又有一人路过,见状连忙制止:“如果没了树,四方的院子里只有一个人,岂不成了'囚’吗?”

男子听后,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此后数日,看着院中的大树,男子焦虑难安,竟然一病不起。

一位禅师经过,听闻此事,笑着告诉男子:

“砍了树,院子阳光充足;留下树,可纳凉消暑。何苦愁出病来?”

中医认为:心主喜,肝主怒,肺主悲,脾主思,肾主恐。

情绪与五脏相连,一旦喜怒无常,思虑过重,就会让疾病趁虚而入。

《庄子》说:“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最高级的养生,便是顺应自然,顺应变化,保持内心的平和稳定。

心绪安宁,才能气血归经;情绪稳定,方能百病不侵。

儒风君说:

《韩非子》说:“万物莫不有规矩。”

若想远离疾病,延年益寿,应当顺应四时规律,合乎阴阳五行。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绪顺达。

人生自然无忧无恙,岁岁长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