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平粹言》卷一第一编:子平学理【P1-2 阴阳/五行】

 易玄91wavgkr75 2023-06-09 发布于河南

1. 何谓阴阳

    我国学术,皆始于易。易以寒暖、燥湿、刚柔、往复、动静、奇偶各种名词,释阴阳之义。反复伸说,极为详尽,为术数之所宗。(易: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煊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此八句即释阴阳二字之义)质言之,盈虚消长而已。命理小道,无取乎此概括的定义。兹为简单说明如下:

      • 阳者,由孕育而生长,而壮旺之气也。(方生之气,名为进气,简称向旺)

      • 阴者,由壮旺而衰老,而死绝之气也。(盛极而衰,名为退气,简称向衰)

    譬如人生由胎孕而生长,以至三十壮盛之年。在此时期,逐渐发育周身组织细胞,增多减少是谓阳;三十之后,虽在壮盛时期而发育已经停止,自此之后,周身细胞减多增少,逐渐衰老,是谓之阴。书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阳者,一鼓作气之时;阴者,再则衰、衰而竭之时也。命理之学,不外乎阴阳五行,阴阳不明,五行无从说起。故首述之。

2. 何谓五行

#五行/旺相休囚[[千里命稿之五行篇]]

    行者,流行。五行者,天地间五种流行之气,即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候,寒暑温凉是也。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土者,间杂之气。春夏之交,木气未尽,火气已来;夏秋之间,火气未除,金气已至。(秋冬冬春同论)间杂之气,名之为土,故土又名杂气。下再详述。

    古者以卦代四时之气,名为卦气。每卦管四十五日(五日为一候。每爻管三候,计十五日,三爻共九侯)。《太平御览 · 五行休旺》论曰:

      • 立春:艮旺(艮居丑寅之交,立春之侯也)、震相、巽胎、离没、坤死、兑囚、乾废、坎休

      • 立夏:巽旺(巽居辰巳之交,立夏之侯也)、离相、坤胎、兑没、乾死、坎囚、艮废、震休

      • 立秋:坤旺(坤居未申之交,立秋之侯也)、兑相、乾胎、坎没、艮死、震囚、巽废、离休

      • 立东:乾旺(乾居戌亥之交,立冬之侯也)、坎相、艮胎、震没、巽死、离囚、坤废、兑休

    卦气之名,意义甚晦,不如五行闻名知义,其于生克制化运用自如,故汉以后,易以五行之名称。《淮南子 · 坠形训》曰:

      • 春令:木壮、水老、火生、金囚、土死

      • 夏令:火壮、木老、土生、水囚、金死

      • 秋令:金壮、土老、水生、火囚、木死

      • 冬令:水壮、金老、木生、土囚、火死

      • 四季: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

    名词虽改为五行,意义仍源于易。易,后天入用之卦,坎离为主,坎离、水火也,换言之,即寒暑也。夏令气候暑热,炎威灼烁,名之为火;冬令气候凛冽,寒威冷酷,名之为水;春令由寒而暖,万物欣欣向荣,故名之为木;秋令由暖而寒,万物遇之而凋残,故名之为金。

    合一年而统论之,木火,阳也;金水,阴也。由春而夏,阳气逐渐增长之时,即阴气逐渐消铄之会。由秋而冬,阳气逐渐消歇,阴气逐渐增长。冬至阳生,夏至阴生,乃统一年而论阴阳也。

    《三命指迷赋》云:一气肇判兮两仪定位,五地周流兮万物从类。是即言四时阴阳五行,乃一气之循环也。以五行配方位,亦由气候之自然。春令东风为主,夏令南风为主,秋令西风为主,冬令北风为主。气候逐渐转移。故春夏之间多东南风,夏秋之间多西南风,秋冬之间多西北风,冬春之间多东北风,足证五行方位,皆随自然之气候以配合。

    史谓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又云黄帝命大撓探五行之情以作甲子。因四时推侯皆合,而定名词,非臆测杜撰可知也。以木、火、金、水代春夏秋冬之气,而配以东、南、西、北之方位,即知上述四时之交间杂之气名之。

    以《土书》云:土居中央,寄于四隅。八卦以坎、离、震、兑为正位(以言地支,即子午卯酉),以乾、坤、艮、巽为四隅。(乾:戌亥;艮:丑寅;巽:辰巳;坤:未申。)土无专位,而寄于四隅,故以辰戌丑未为专旺之地。更附火生寅,禄于巳,附水生申,禄于亥,虽散居四隅,而旺于中央。故一年之中,夏令之土为最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