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治疗外感的秘要原则

 中医知识圈 2023-06-09 发布于山东

原创 一谦阁王家祥 一谦阁 

近日复阳的患者比较多,复阳对于中医来讲就是感冒,人体感受外邪而出现发烧身痛等症状,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外感。对于外感的治疗方很多,今天我主要就不谈药方,我们来谈一谈药方以外的话题。

《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里面提到“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这段条文说的是外邪致病,首先侵袭的是人的皮肤,进而逐渐深入内脏。所以提到“善治者治皮毛”。而治疗皮毛关键的方法就是汗法。我们大家都知道发汗,而发汗的机理常常会被大家忽略;这也就是当前大家复阳了,如果用同一个方,有的有效果,有的患者没有效果;这都是对病用方而没有对证用方的原因,虽然有共同症状,体质不同用方就有异。

对于汗法在《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里面中早有明言“阳加于阴谓之汗”;什么是阳加于阴谓之汗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汗为液体,是阴性物质,阴性物质要靠阳气去蒸腾从身体里面出来才叫汗。其次我们要明白,发汗一定要用阳药,比如桂枝、麻黄、柴胡、生姜等等。当然我们用药,不一定死守药物,也可以借用其他的方法,比如《伤寒论》桂枝汤条文里面提到的喝热粥以助汗出,用的粥是热粥而不是凉的粥,其秘意亦是阳加于阴,粥为阴,温度为阳。桂枝汤里面桂枝、生姜配甘草辛甘以化阳,芍药配甘草酸甘以化阴;桂枝汤治疗的本身是汗出的中风,汗出说明阴液丢失,本方加大枣以健脾生津,总的来讲全方阳少阴多,偏于养阴,用热粥类似重叠用药。本方方义亦暗含阴阳转换之理,暗示用药之人一定要用心,心即理,理即道,明道可以四通八达。如粥本阴物,其的温度是阳,用凉粥不可发汗,用热粥能助药力;用冷用热全在医者一心,心通阴阳转化之理,你要让这粥为阴则为阴,要这粥为阳则为阳,故则无药不阳,无药不阴。另我们可以看桂枝新加汤,其汗出比桂枝汤严重,导致出现身体疼痛,故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人参,芍药加量以加强养阴之力,复生姜加量以促进阳加于阴。这个方亦隐含了阴虚外感之人,用人参养阴补气。我们很多病人反复发烧,其根本就是真阴不足。麻黄汤其阴液没有丢失,故而用药的重点在于用阳药麻黄、桂枝,而没用什么养阴的药。以上的话归纳一句就是,必须要有阴液的基础上用阳药才能推动出汗。

另外一个对于外感的用药原则,就是桂枝汤服法:水七升,微火煮至三升,适寒温,先服一升;然后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取微汗,病即愈,余约二升就毋须再服。若不汗,则依前法再服;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即缩短服药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中病即止。如果还没有好,可以依法服到二、三剂。在《伤寒论》里面提到多种煎服法,今天不多赘述;这里提到用水七升,微火煮至三升,说的是煎煮时间,大概就是一个多小时。适寒温就是药水不能太烫或者太凉,先先服一升,然后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这前面提到类似重叠用药。温覆令一时许,让患者盖着被子睡一会,亦是阴阳转换的一个变通法,目的是防止药力外泄。后面就是如果病没有好,就缩短服药周期,提高药物在身体的浓度,来促进疾病的康复。

总的来讲早期及时治疗,使外邪从表而解,不令内传入里。这是治疗外感病的特定法则,与一般内伤杂病服药一日三服不同。其实《伤寒论》中讲治病原则的地方很多,但都是点到即止,比如还有“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还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等等,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