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葳科物种全纪录1.0

 一帆csp 2023-06-09 发布于广东

关注并系统收集紫葳科植物,源自我第一次参加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志愿者年会时,获得的一本小册子,那是李文艳老师负责主编介绍紫葳科植物的小册子。翻看下来发现紫葳科植物很精彩,而且紫葳科植物大都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绝大多数种属都具有大而美丽的花朵,以及各式各样奇特的果实形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依着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优势,我开始走上了紫葳科植物的道道。

2022年在壹木读书群做了一个月紫葳科植物的分享,详细记录可查看如下链接:

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2年5月值日分享:紫葳科植物(第一季)

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2年5月值日分享:紫葳科植物(第二季)

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2年5月值日分享:紫葳科植物(第三季)

壹木自然读书会 | 2022年5月值日分享:紫葳科植物(第四季)

2022年5月28日,我更是斗胆在广州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做了紫葳科植物的分享课,详情看紫葳科植物的美丽与奥妙。只是因为缺了我梦中的楸树,这篇汇总迟迟未下手。今年4月,终于去了一趟诸暨的斯民小学,见到了梦中的楸树,弥补了这个遗憾,至于它家的梓树、黄金树,还是我的期待。
紫葳科的认知,我一直在路上,未来它依旧是我的关注重点之一。

紫葳科(Bignoni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一科。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紫葳科分入玄参目,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将玄参目和唇形目合并。紫葳科共有110属大约650种,有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只有少数是草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北美和东亚温带地区也有分布。个别属(如角蒿属)中的少数种产于温带的高山草坡。但欧洲及新西兰不产。约有10余属分布于亚洲热带,大部分属则分布于非洲南部、南美洲和大洋洲。中国约有13属60余种,多分布于热带雨林地区。该科具有很多热带植物的特征,如气生根,老茎生花现象等,大多数种类花大而美丽,色彩鲜艳,可栽培供庭园观赏或作行道树,少数种类产优良木材,少数种类入药。
紫葳科的学名Bignoniaceae由模式属号角藤属学名Bignonia的复合形式Bignoni-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属名Bignonia是以18世纪初期路易十四的新拉丁图书管理员让·保罗·比格洛(Jean Paul Bignon)的名字命名。
本科中文名与模式属号角藤属中文名不一致,因为号角藤属非东亚原产,故改用东亚原产的紫葳属(为凌霄属Campsis的别名)命名。

本纪录包含25属42种(含变种、栽培种),按属名的中文拼音顺序排列。具体物种记录可以看文末的链接。

目录


菜豆树属(Radermachera

01 海南菜豆树 Radermachera hainanensis

紫葳科、菜豆树属常绿乔木,也叫大叶牛尾林、牛尾林、大叶牛尾连、绿宝、幸福树等。
因为它的模式种来自海南,而它的果实神似菜豆得名。属名Radermachera命名于十八世纪荷兰植物学家Jacob Cornelis Matthias Radermacher, 它的种加名hainanensis就是海南,这好理解。
而与菜豆挂钩却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了,其实它们一点亲缘关系也没有,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是豆科菜豆属的。注意了,这个菜豆并不是我们日常吃的豆角,在植物学上,豆角叫豇豆 (Vigna unguiculata  豆科豇豆属)。好多紫葳科(如黄钟花)的物种果实都如豆角,不要随便摘去吃就是了。

海南菜豆树喜疏松土壤及温暖湿润的环境,适生于石灰岩溶山区。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等地。因其树干通直,适合作庭院树、行道树,其木材可作家具,根、叶、花果均可入药。

02 美叶菜豆树 Radermachera frondosa

紫葳科、菜豆树属乔木,也叫牛尾连,红花树,它与菜豆树最好的区别是它有长尾尖的叶、较纤细而极小的花和纤细的蒴果。
它的种加词frondosa意为“多叶的、叶状的”。

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疏林中,产广东、海南与广西,模式标本采自海南陵水。叶供绿肥用;木材质轻,耐水湿,适作建筑材料、木桶、木盆、水车等。


吊瓜树属(Kigelia

03 吊瓜树 Kigelia africana
紫葳科、吊瓜树属常绿高大乔木。也叫羽叶吊瓜树、炮弹树或吊灯树。
吊灯树属Kigelia来自一种非常产的植物名kigel,种加词africana意为“非洲的”,说明它的老家在非洲。
春夏盛花,圆锥花序从高高的枝桠下垂,如吊灯,因为也叫吊灯树。吊瓜树大大的花冠夜晚开花,方便蝙蝠探进脑袋取食,以帮助完成授粉。圆柱状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粗如碗口,果柄有韧性,果肉木质化,种子多数,无翅,镶于木质的果肉内,似瓜非瓜,煞是有趣。全年可花果同观。
原产于热带非洲、马达加斯加。我国广东、海南、福建、台湾、云南均有引种栽培。
果肉既可食用,也可以药用;树皮入药可治皮肤病。木材纹理细致,结构均匀,干后不裂、不变形,较耐腐,适于建筑、门、窗、农具、家具及板材等用。引入中国主要用于庭园及行道绿化。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无危(LC)。


非洲凌霄属(Podranea

04 非洲凌霄 Podranea ricasoliana
紫葳科、非洲凌霄属常绿半蔓性灌木,顾名思义,它来自非洲,它有个广为人知的文艺名,紫云藤 ,初听以为它有腾云驾雾之本领呢,它还叫紫云花。
它是藤么?一半对吧,有专业称它常绿半蔓性灌木,还有称它常绿木质藤本,按我理解,它就介于藤本与灌木之间呗。
粉凌霄属Podranea由花粉凌霄属Pandorea的改缀字二来,种加词ricasoliana命名于 Ricasoli (一个人或者一个地区)。

非洲凌霄是一种用途较广的优良观花植物,应用于丰富中国广州园林木本花卉品种,以及花城四季花开景观的规划设计。


粉花凌霄属(Pandorea

05 粉花凌霄 Pandorea jasminoides
紫葳科、粉花凌霄属落叶藤本,又名粉花凌霄、红心花、红心藤、肖粉凌霄、凌霄馨葳。在外国,人家称之Bower Vine。
其属名Pandorea由希语言的Pas(pan全部的)+doron(礼物)组成,这位植物学家以潘多拉盒子的名字命名,当他看到种子豆荚时,他想起了它。种加词 jasminoides由Jasminum(茉莉属)+oides,拉丁词后缀oides表示“像……”,这里表示粉花凌霄像素馨。

粉花凌霄原产于美国,我国南方地区引进栽培,澳洲和马来西亚等国也均有分布。粉花凌霄的全草均可入药,具有祛风活血的功效。粉花凌霄若用于盆栽观赏,需整形成灌木状,可用来装饰阳台、卧室、客厅等处,还适合栽培于棚架和花架等地,以供人们观赏。

06 斑叶馨葳 Pandorea jasminoides  'Ensel-Variegta’

这个名字很好听,就是就是粉花凌霄的栽培品种,现在国内园艺圈用得挺多的。


哈德木属Handroanthus

07 黄花风铃木 Handroanthus chrysanthus

紫葳科、哈德木属落叶乔木植物,黄花风铃木因花黄色,形如风铃而得名。

其属名Handroanthus纪念20世纪巴西植物学家Oswaldo Hand,哈德木属的中文名来自属名的音译,种加词 chrysanthus意为“金花”,当然是指它金黄色的花。

黄花风铃木原产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1997年自南美巴拉圭引进中国,现在在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有栽培。前几年在我们南方地区流行,俨然成为网红植物,这几年因为审美疲劳,渐渐成了过气网红。

黄花风铃木适于庭院、公园、住宅区、道路绿化,宜丛植、列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黄花风铃木四季景象各异,有春华、夏实、秋绿、冬枯的风韵,具有观赏价值。

08 紫花风铃木 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
紫葳科、哈德木属落叶乔木,它的花为紫色或紫红色而得名,颜色或紫或红,民间也有它红花风铃木的。
这个分类有点乱,在ppbc,紫花风铃木归于粉铃木属Tabebuia,也叫风铃木属,而在cfh里,它和黄花风铃木划入哈德木属Handroanthus,哈德木是属名的音译。
其属名Handroanthus纪念20世纪巴西植物学家Oswaldo Handro,种加词impetiginosus是“充满斑疹的”意思,说的是它的花。

紫花风铃木原产巴西、巴拉圭、危地马拉、阿根廷、特立尼达和多马哥等中南美洲的国家和地区。紫花风铃木可在公园、庭院、风景区的草坪、水塘边或主干道路旁作庇荫树或行道树,适宜孤植或列植观赏。也可药用。

很多人将紫花风铃木与玫红栎铃木混淆,区别在于紫花风铃木花的颜色较深,偏向紫色,玫红栎铃木花颜色很浅,为浅粉色或白色。还有两个方面可以分,一是花期,它们的花期不一致,二是紫花风铃木是这几年才引进的,要是种了很久,多半不是它。

09 '白花’紫花风铃木 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 'Alba'

黄色花的风铃木叫黄花风铃木,紫色花的风铃木叫紫花风铃木,那么,白色花的风铃木就叫白花风铃木么?却不是,它是紫花风铃木的白花品种,可以把它叫做'白花’紫花风铃木,是不是绕晕了?


号角藤属(Bignonia

10 号角藤 Bignonia capreolata
紫葳科、号角藤属攀援植物。它的样子像一个个小号,英文名叫trumpet flower,号角藤是意译而来,它还叫Cross Vine,翻译成紫葳藤,这是它身份的象征。
号角藤这个名字很陌生,可是你看看它的拉丁名,你会发现熟悉的身影,它的拉丁名是Bignonia capreolata,其中属名Bignonia很熟悉吧,它是以18世纪初期路易十四的新拉丁图书管理员让·保罗·比格洛(Jean Paul Bignon)的名字命名的,紫葳科(Bignoniaceae)的学名也源于他。紫葳就是我们熟悉的凌霄花了,这样一来是不是很感亲切了呢。种加词capreolata意为“具卷须的”。

号角藤原产北美,分布于美国中部及南部。近来国内引进栽培,据说还不是很广泛,要是过几年,你到处见到它的身影,我一点也不觉得惊奇。

11 紫光藤 Bignonia magnifica
版纳植物园满园的紫光藤就是号角藤的亲戚了,后来厦门植物园等地也引进栽培。
紫光藤的种加词magnifica意思是“华丽的”,居然敢这样称呼自己的,那就当你华丽好了。
紫光藤与号角藤虽说是一家人,可气质相差甚远,紫光藤的花典型的紫葳科长相,花大而色艳,二唇形,喉部白色。
它的叶子也很有特点,小叶倒卵形,全缘,有叶柄;每两枚小叶成对,故以前也叫美丽二叶藤。这是一种攀援藤本,可以长到2-4米高,嫩茎叶可当野菜食用。
紫光藤原产南美洲,亚洲、热带及亚热带美洲均有分布,是热带地区理想的遮阴藤蔓植物。


葫芦树属(Crescentia

12 葫芦树 Crescentia cujete

葫芦树,紫葳科、葫芦树属乔木。也叫铁西瓜。

葫芦树的拉丁名Crescentia cujete L., 1753,其属名 Crescentia是为了纪念意大利作家Pietro Crescenzi (1230-1321),种加词cujete为铁西瓜的巴西名称。

葫芦树原产热带美洲。中国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有栽培。

铁西瓜是北美洲小岛果圣卢西亚的国树。

据相关研究表明,蝙蝠靠回声定位声波引导飞行,铁西瓜花朵富含蜡质,能够较强地反射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从而帮助蝙蝠定位,完成传粉过程。

13 铁木瓜 Crescentia sp.

在华植的奇异室,就在铁西瓜对面,有个它的兄弟,叫铁木瓜,它的形状跟铁西瓜的球型不一样,它是椭圆球形,跟木瓜有些类似,于是叫铁木瓜,不过,看它的拉丁,在属名后面加了sp.,说明还没定到种。

铁木瓜的花跟铁西瓜的绿色不一样,它跟叉叶木一样,花冠表面是褐色。

14 叉叶木 Crescentia alata

紫葳科、葫芦树属常绿乔木,《中国植物志》叫它十字架树,无论十字架树还是叉叶木,都是因为其叶序形似十字而得名,而《广东植物志》称之瓠瓜树,是因其果实与瓠瓜类似。它的种加词alata意为“有翅的”(winged),说的就是它的叶片。

叉叶木的叶片是它的标志,只要你看一眼它的叶片,你保证一直不会忘记它,不管你信不信,它传入我国正是因为它的叶片。簇生于小枝上,指状小三叶,三叉状十字形,其叶子独特,辨识度极高。

叉叶木原产南美热带地区,引种到我国已有一定的历史,具体可追溯到19世纪末。


黄钟花属(Tecoma

15 黄钟树 Tecoma stans

紫葳科、黄钟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可以叫做黄钟花,因为在CFH那里,黄钟花被桔梗科蓝钟花属的黄钟花(Cyananthus flavus)占用,因此还要看拉丁名,而且黄钟木是黄花风铃木的中文正名,也要分辨清楚哟。 

其属名Tecoma源于墨西哥语tecomaxochit,种加词stans意思是直立的,黄钟树的茎直立,非常有精气神,在普遍灌木丛中独树一帜。黄钟树原产于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阿根廷北部。1962年华南国家植物园从非洲引进,近些年也成了华南地区的大路货了。

黄钟花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和消化道疾病。黄钟花开花时花色鲜艳,花期较长,在中国各地已成为广受欢迎的观赏植物。适应于海滨城市的沿海道路的造景和美化。

16 火铃黄钟花树 Tecoma stans 'Bells of Fire'
这是近几年引进的黄钟树的栽培种,不过这个物种园林利用不算很火。

17 橙花黄钟树 Tecoma stans 'Orange Jubilee’

这个品种相对就比较火爆了,因为花量大,颜色鲜艳,这几年刚刚面世便在园艺圈出圈了。

18 硬骨凌霄 Tecoma capensis
紫葳科、黄钟花属半攀缘灌木。原来它一直归属硬骨凌霄属(Tecomaria),不过硬骨凌霄属Tecomaria原本就由Tecoma(黄钟花属)+-aris(属于)构成,原本就是一家人嘛,不知道啥时被并到黄钟花属
它不能完全脱离凌霄花攀缘的品性,只是“半攀缘”。当然它比凌霄花要“硬骨”一些,不然怎么敢乱叫此名。因为它原产南非,也叫作南非凌霄。它通常春秋二季开花,而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几乎全年开花,因此又叫做四季凌霄。除此,它还被称作驳骨软丝莲、红花倒水莲、凌霄、七九藤、红花倒水莲、九爪龙、紫葳、凌霄花等等,随你喜欢,别搞混就是了。
取名硬骨凌霄大约有两点理由,其一它通常为常绿直立灌木;其二花序挺拔直立,朵朵花儿站在枝头。

在华南地区,现在已经广泛引入栽培,公园装饰,家庭盆景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硬骨凌霄还是一枚不错的中草药,花含芹菜素,β-谷甾醇,水煎剂对血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能抗血栓形成,对已孕子宫能增加收缩活性,并对福氏痢疾杆茵和伤寒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19 橙花硬骨凌霄 Tecoma capensis 'Harmony Gold'

这是硬骨凌霄的品种,开橙色花,因此叫橙花硬骨凌霄,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有栽培,其他地方难得一见,起码还没在民间广泛使用。


火焰树属(Spathodea

20 火焰树 Spathodea campanulata

紫葳科、火焰树属落叶大乔木,又名火烧花、喷泉树、苞萼木、火焰木。

其属名Spathodea由希腊语的spathe(窄平的薄片)+eidos(相似)组成,指萼鞘状,种加词 campanulata意为“钟形的”,说的是花的形状。

火焰树原产非洲,广泛栽培于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中国广东、福建、台湾、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均有栽培。还是非洲国家加蓬共和国的国树。
火焰树是珍贵的热带木本花卉和优良的风景观赏树种。种子可以食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 ver 3.1——无危(LC)。




火烧花属(Mayodendron

21 火烧花 Mayodendron igneum
紫葳科、火烧花属常绿乔木。火烧花傣语译为“埋罗比”,其花常在树干或老枝上开放,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故名火烧花。也称缅木、火花树、炮仗花等。
其属名Mayodendron由maios(五月)+dendron(树木)指它五月开花,种加词igneum是“火红的”,当然指它火红的花序了。
火烧花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南部。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火烧花的花是吃的,它的花是傣族的一种特色食材,因为火烧花大部分生长在西双版纳的低海拔地区,在傣族生活的西双版纳,火烧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在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都食用火烧花。
它的蒴果跟很多紫葳科的植物一样,就一根根的豆角挂在树干上,一般不会掉下来,成熟后在树上爆开后,种子四处飘散,留下干果荚就在树上,这也是判断紫葳科的特征之一。

火烧花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南部。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角蒿属(Incarvillea

22 两头毛 Incarvillea arguta
紫葳科、角蒿属多年生具茎草本植物,民间它还有很多称呼,比如炮仗花、蜜糖花、马桶花、黄鸡尾、燕山红、羊奶子、唢呐花、金鸡豇豆、城墙花、羊胡子草、鼓手花、岩喇叭花、大九加、麻叶子、大花药、破碗花、千把刀、毛子草、东方羊胡子草。
其属名Incarvillea是纪念18世纪法国传教士Pierre d'Incaville,他曾在中国采集植物标本,种加词arguta是“尖锐的”,说的是它两头尖锐的种子。
它生于海拔1400-2700(-3400)米的干热河谷、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东南部、贵州西部及西北部、云南东北部及西北部、西藏。在印度、尼泊尔、不丹也有分布。
两头毛的雄蕊两长两短,两两对生,花药顶着花药,成对连着,形成两个闭环,不外伸,柱头也很有趣,花柱细长,柱头舌状,当把花冠整个撕下来的时候,花柱成了一个活动的组织,简直就像是一个竖放的二胡,可以拉上拉下,如果不是刻意回避,柱头不时会碰到花药,类似自花传粉。
它生于海拔1400-2700(-3400)米的干热河谷、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东南部、贵州西部及西北部、云南东北部及西北部、西藏。在印度、尼泊尔、不丹也有分布。
两头毛的药用价值很大,全草入药,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月经不调、痈肿、胸肋疼痛;根治腹泻。云南富民县兽医用全草治牛马锅底癀。


蜡烛树属(Parmentie

23 蜡烛树 Parmentiera cereifera

紫葳科、蜡烛树属中等乔木,也叫蜡烛木、蜡烛果、长蜡烛果,它的英文名是candle tree,显然中文名都来自它的意译了。
其属名Parmentiera是为了纪念法国植物学家 Antoine Augustin Parmentier (1737-1813)而命名,种加词cereifera是“产蜡的”之意,说明它并不仅仅是样子像蜡烛,更有蜡烛的特性,蜡烛树原产热带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良好,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引进栽培。
它的老家在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南美亚马逊河,巴拿马西部的亚马逊丛林中有一种被土著人称为“蜡烛树”的怪树,此树结出的果实很像一根根蜡烛,当地人把它们摘下来,到了晚上用火点燃来照明。

蜡烛果的种子和果实可以安全食用,而且听说果实里面有非常多的一些维生素a,跟苹果相似,而且口感比苹果要甜一些,在当地一般人都是把它们直接拿来生吃,或者是制作成一些沙拉,做成好吃的美味。它的神奇还不仅仅当蜡烛用,当水果吃,还有药用价值。它的树皮和根来进行治疗一定的疾病。

24 食用蜡烛树 Parmentiera aculeata 

上面蜡烛树的果实可以吃了,而食用蜡烛树更是从名字里告诉你它一定能吃,食用蜡烛树的果成熟时由绿变黄似黄瓜,多汁且具甜味,口感类似甘蔗,可以生吃、炸、煮或腌制等。哺乳动物食用蜡烛树这种纤维状肉质水果,其大量圆形扁平的种子通过牛、鸟类等传播,也可通过水传播。

它是紫葳科、蜡烛树属植物,其属名Parmentiera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 A. A. Parmentier (1737-1813)而命名,种加词aculeata意思为有刺的。

食用蜡烛树枝上有刺,刺不算大,没留意还挺难发现,看上去蛮温柔,试一试就知道厉害了。从树的基部到树顶一路分枝,树基部的小枝也会开花结果,果还能吃。大抵是因为自身防御,演化出了刺,人们也利用食用蜡烛树有刺的特点,将它用作牲畜养殖的围栏。

原产地为墨西哥中部至洪都拉斯一带,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生物群落中。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玛雅地区作为果树被种植,特别是在水果和蔬菜稀缺的干旱地区。


蓝花楹属(Jacaranda

25 蓝花楹 Jacaranda mimosifolia

蓝花楹,紫葳科蓝花楹属落叶乔木,也叫含羞草叶蓝花楹。

其属名Jacaranda是南美对它的称谓,而种加词mimosifolia意为“含羞草叶的”,指它的叶型近似含羞草叶。

蓝花楹是南半球特有的树种,原产地巴西,与开满红花的凤凰木并称“双影”(红影树指凤凰木,蓝影树即蓝花楹)。蓝花楹遍布澳洲,并且是布里斯班的市花呢。

蓝花楹属全世界有49种,分布于热带美洲,花色多以蓝色、紫色、蓝紫色为主,我国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2种,分别为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D. Don)和尖叶蓝花楹(Jacaranda cuspidifolia Mart.),蓝花楹花期为5-6月,尖叶蓝花楹花期为9-10月,主要栽植在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城市,作为道路景观树木,近些年长江流域以南省份也多有引进。


栎铃木属(Tabebuia

26 金黄栎铃木 Tabebuia aurea
紫葳科、栎铃木属落叶乔木,花开时满树金黄,因此得名。
它更常见的名字叫银鳞风铃木,因为相对我们常见的黄花风铃木而言,它的叶片银灰绿色,两面均被银白色鳞片,因此而得名。
它原产南美洲,黄花风铃木是巴西国花,而金黄栎铃木在阿根廷更为出名,因此也叫阿根廷风铃木。它的英文名是Caribbean trumpet-tree,其中Caribbean指加勒比海地区,trumpet-tree是指带有喇叭状的树。

金黄栎铃木适宜孤植、丛植或对植观赏,可用于种植槽高于地面的地方的行道树、庭园树、景观树、绿化生态环境及造林等。




27 玫红栎铃木 Tabebuia rosea
玫红栎铃木,紫葳科、栎铃木属高大常绿乔木。
栎有两个读音,lì和yuè,在这里读作lì,有一款很出名的树叫栎树,壳斗科栎属乔木,跟本文无关,在下不提。
玫红当然是指它的花瓣颜色,不同的人对它颜色的理解有差别,所以才有那么多名字,什么洋红、粉红、淡红,随你喜欢,不同的天气,不一样的生长环境,开的花颜色多少有些差异,名字在我前面已经罗列,不再赘述,倒是紫绣球这个名字挺喜欢的,一簇簇花拥在一起,也还真的有点绣球的气质,不过,这名字怎么跟风铃木联系一起,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它原产于墨西哥南部至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在我国南部地区如广东、福建、云南、海南等地都有引种栽培。这几年,身处的珠三角地区更是随处可见。


连理藤属(Clytostoma

28 连理藤 Clytostoma callistegioides
连理藤,紫葳科、连理藤属常绿藤本,因为开花时常常俩俩腋生、成双成对而得名。
其属名Clytostoma来源于希腊语,klytos的意思是华丽或美丽,而stoma意思是嘴;暗指美丽的花朵。
连理藤属物种为常绿、攀援状灌木,全球有12种,均产南美,中国只引入有连理藤1种,广州有栽培供观赏。本属原归于紫葳科的粉花凌霄属,后单独成属。
连理藤是常绿木质藤本,以三处复叶顶小叶变态的单一卷须攀援,小叶全缘,椭圆状长圆形,顶生或腋生圆锥花序,花冠漏斗形,鈡状,花淡红至红色。
它来自南美,它跟我们国货,凌霄花,是近亲,它凌霄花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卷须简单纤细,短盘,而且它有爬过邻近叶子的习惯,用卷须紧紧地抓住它。它明亮有光泽的绿色叶有裂片,有2片,它们成对排列,卷须出现在叶茎的末端。

在晚春,壮观的喇叭花是在末端或沿着树枝。花有淡淡的薰衣草味道,花瓣是深紫罗兰色和紫色的花脉。花后有大的多刺的种荚。


凌霄属(Campsis

29 凌霄 Campsis grandiflora

紫葳科、凌霄属攀缘藤本植物,也叫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堕胎花、藤萝花……

其属名Campsis 来自希腊语的kampsis,指茎弯曲,其种加词grandiflora意为“大花的”,说它的花大,其实紫葳科的花大都挺大的。

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紫葳即凌霄花。凌者,逾越也;霄者,云天也。凌霄借气根攀附于它物生长,高达数丈,故曰凌霄。

凌霄花之名始见于《唐本草》,该书在“紫葳”项下曰:“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而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凌霄的记载,当时人们称之为陵苕,“苕之华,芸其贵矣”说的就是凌霄。
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印度、巴基斯坦有栽培。生性强健,性喜温暖;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生长喜阳光充足,但也较耐阴;在盐碱瘠薄的土壤中也能正常生长,但生长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为好。
可供观赏及药用,花为通经利尿药,可根治跌打损伤等症。

30 厚萼凌霄 Campsis radicans
紫葳科、凌霄属藤本植物植物,顾名思义,因为它的萼片厚实而得名,它原分布于美洲,因此也叫美国凌霄,它还叫杜凌霄。在北美,人们管它叫Trumpet creeper或者Trumpet vine,即喇叭一样的往上爬的花。
凌霄属的属名Campsis,源自希腊文“kampe”,词意为“弯曲”,指的是本属植物生有弯曲的雄蕊。种加词radicans,则是茎上长根之意,这是厚萼凌霄的特征之一,它特殊的气生根抓住附着物往上生长。
它来了中国并不久,却已经在我们大部分地区落地生根,尤其是北方,已经是最受欢迎的庭园观赏植物。
原分布于美洲。在中国广西、江苏、浙江和湖南栽培作庭园观赏植物;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也有栽培。

花可代凌霄花入药,有活血通经、凉血祛风的功效。叶含咖啡酸,对香豆酸及阿魏酸。

31 杂种凌霄 Campsis × tagliabuana
又名红黄萼凌霄,为凌霄与厚萼凌霄的杂交种。小叶9-13枚;花橘红色,花冠直径6-6.5厘米;着花繁密;花萼黄绿色。花期6-8月。虽然这个名字不好听,可现在国内的园林绿化用的最多的就是它。


猫尾木属(Markhamia

32 毛叶猫尾木 Markhamia stipulata var. kerrii
紫葳科、猫尾木属常绿落叶乔木,它是西南猫尾木的变种。
其属名Markhamia是纪念英国探险家Clements Robert Markham(1830-1916),种加词stipulata是“具托叶的”,说的是它叶片的特性,而变种加词kerrii命名人20世纪爱尔兰医生和植物学家亚瑟弗朗西斯乔治科尔。
因为猫尾木名气大,把它被并入毛叶猫尾木,实在有些委屈它了。猫尾木之名来自它的蒴果,蒴果圆柱状,悬垂且长,密被褐黄色绒毛,像猫尾巴,故名,也叫猫尾。
它生于海拔200-300米疏林边、阳坡,分布于广东(茂名)、海南、广西(那坡、临桂、宁明)、云南(河口、金平、墨江、勐腊)。福建有栽培。在泰国老挝,越南北部至中部也有分布。

据说,在少数民族地区,毛叶猫尾木的花居然还是当地的美食。猫尾木全身都是宝,比如它有不错的观赏价值,猫尾木枝叶浓密,花朵美丽,状似猫尾,观赏价值高,是集观叶、赏花和赏果为一体的优良观赏树种,为优石山生态树种,亦适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在小区、公园、庭院、街道等种植。它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猫尾木材质为散孔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易加工,不变形,稍耐腐,剖面有光泽,可供建筑、雕刻、家具、桥梁、农具等用。它居然还有药用价值。根部、树皮味甘淡、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泻火的功能,水煎内服治淋巴结核,外敷治痈疮的作用。

33 尖叶猫尾木 Markhamia zanzibarica

紫葳科、猫尾木属常绿小乔木,顾名思义叶子顶端尖尖的,它的托叶,最为可爱,成对生长,满溢的新绿。尖叶猫尾木原产坦桑尼亚等热带非洲,又名桑给巴尔猫尾木,原产坦桑尼亚等热带非洲。
属名Markhamia是为了纪念英国地理学家和旅行家Clements Markham(1830-1916 年),他永远被铭记的是1860年代,将治疗疟疾的金鸡纳树从南美引种到印度,开启了热带亚洲金鸡纳树人工种植产业,也因此而拯救了无数人。种加词Zanzibarica指的是印度洋上的桑给巴尔海岛。
尖叶猫尾木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但目前国内应用较少。


木蝴蝶属(Oroxylum

34 木蝴蝶 Oroxylum indicum
紫葳科、木蝴蝶属小乔木。

其属名Oroxylum来源于希腊语oros(山)+xylon(木材),指它的木材功用,种加词indicum意为“印度的”,指在印度发现它。

树皮灰褐色,大型奇数羽状复叶,花冠在傍晚开放,花的恶臭气味,对蝙蝠具有莫大的吸引力。紫红色硕大的花朵,肉质厚实的花冠,裂片微反折呈淡黄色。其总状聚伞花序,紫红色花苞像画笔聚在一起。木蝴蝶的果最为有趣,蒴果木质,常悬垂于树梢,圆形种子连翅长6-7厘米,周翅薄如纸,故有“千张纸”之称。
木蝴蝶原产于福建、台湾、贵州及云南,在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一般生于热带及亚热带低丘河谷密林,公路边丛林中。
木蝴蝶种子、树皮等可入药,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应用广泛,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滇南本革》记载“木蝴蝶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积滞。”木蝴蝶花朵艳丽,种子形状奇特,可作为园林绿化植物,还能够净化空气,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园林观赏植物。“傅粉何郎,窃香韩寿”“搜红访绿,落翅修眉”,这些古人吟咏木蝴蝶的诗句,可见古人对木蝴蝶形态的喜爱。


炮仗藤属(Pyrostegia

35 炮仗花 Pyrostegia venusta
紫葳科炮仗藤属藤本植物。初夏红橙色的花朵累累成串,状如鞭炮,故有炮仗藤(花)之称,别称黄鳝藤。
其属名Pyrostegia由希腊语的pyr(火)+stege(盖子)组成,指它的唇瓣的上部红色,种加词venusta意为“秀丽的,迷人的”,好看那是官方认证的。
炮仗藤能形成密集的团块,常见于树上、墙壁上或岩石上。原产南美洲巴西,在中国东南沿海、云南等地有栽培,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和的地中海气候都有分布。

炮仗藤开花时节,朵朵金黄色的小花点缀在绿墙上,给花园、环境增添许多喜庆色彩,多种植于庭院和栅栏作垂直绿化,或用于高层建筑的阳台作垂直或铺地绿化,显示富丽堂皇,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攀援花木。《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炮仗藤以花和叶入药,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利咽的功效,主治肺痨、新久咳嗽、咽喉肿痛。


蒜香藤属(Mansoa

36 蒜香藤 Mansoa alliacea

蒜香藤,紫葳科、蒜香藤属常绿攀援状灌木,又称张氏紫葳、紫铃藤。因其花和叶子在揉搓后都有浓郁的蒜香味得名。蒜香藤在我们身边很常见,当它不是国货,它原产南美洲圭亚那和巴西,它有两个英文名,trumpet flower是喇叭花之意,而garlic-scented vine的意思是带有蒜味的藤,来到中国,自然入乡随俗,这名字也就直译过来,登堂入室了。

其属名Mansoa来自巴西植物学家 Antonio Luiz Patricio da Silva Manso,种加词alliacea意为“像大蒜的”,说的是它的味道。

蒜香藤的花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初开时为紫色,几天后慢慢转为粉红色,最后变成白色然后掉落。整个植株在花期可见多种色彩并存,格外瞩目。虽然花朵的个体而言寿命并不长,可是蒜香藤花期挺长,几乎伴随着整个秋季。

由于其枝叶疏密有致,花多色艳,且具有浓浓的蒜香味,昆虫对其避而远之,所以在栽培中少见明显的病虫害,可地栽、盆栽或作为篱笆、围墙、凉亭、棚架装饰之用,还可做阳台攀援或垂吊花卉,是很好的造景植物。蒜香藤还具有药用价值,它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可以治疗伤风、发热、咽喉痛等呼吸道疾病。


鹰爪藤属(Dolichandra

37 猫爪藤 Dolichandra unguis-cati
紫葳科、鹰爪藤属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
猫爪藤具有两种“攀援武器”:在叶轴的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与叶子对生,靠着钩状卷须攀援,可以沿着墙壁、石头、植物、屋顶或电线杆等物件向上攀爬。另外猫爪藤的茎节处可以不断长出新的气生不定根,将植株牢牢地固定在支持物上,并使植株向上攀援。
据传是在 1840年福建厦门鼓浪屿成为英国租界地后,他们把它作为庭园篱笆和观赏植物被引入。在厦门鼓浪屿,猫爪藤早已经以较快的速度蔓延,使得一些百年大树死亡,降低了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和原有的优美植被景观,严重破坏了风景园林的生态平衡,猫爪藤现已被列为外来入侵种。

猫爪藤原热带美洲 ,自然群落主要分布在西印度群岛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我国广东、福建均有栽培。


银角树属(Dolichandrone

38 海滨猫尾木 Dolichandrone spathacea

如今在CFH系统,它被叫做角果树,可我还是喜欢海滨猫尾木这个名字。

紫葳科、银角树属常绿乔木。也叫南亚猫尾木,新加坡红树等等,它的英文名是Mangrove Trumpet Tree,“Mangrove”是“红树林植物”,“Trumpet”是“喇叭花”,直译过来就是红树林喇叭花树。它最主要的身份是半红树植物,在珠海红树林栽培的效果非常好。

猫尾木之名来自它的蒴果,蒴果圆柱状,悬垂且长,密被褐黄色绒毛,像猫尾巴,故名,也叫猫尾。本文的主角常见于海边而被称之海滨猫尾木,只是,它的蒴果与其他猫尾木不一样,光溜溜的,是用了“脱毛剂”的猫尾巴。

它的属名Dolichandrone,中文也叫银角树属,由dolichos(长的)+andros(雄性)组成,指此属植物雄蕊伸出花冠,种加词spathacea指佛焰苞状的,说的是它的花,因此它在我国最早发现时,暂给它拟名为佛焰苞猫尾木。

海滨猫尾木生长于海岸内滩和河口的积水地,也可在完全不受潮汐影响的陆地生长,分布于自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经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至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多尼亚岛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海南东海岸和广东湛江。

海滨猫尾木是优良的半红树树种应用到红树林消浪林带体系建设中,为中国华南的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作用。海滨猫尾木不仅是优良的海岸防护林树种,而且树姿挺拔,花大而美丽,蒴果形似猫尾,可作为一种园林绿化树种在公园、景区和行道上广泛应用。


羽叶楸属(Stereospermum

39 羽叶楸 Stereospermum colais

紫葳科、羽叶楸属落叶乔木。华南植物园有栽培,可因为树太高,一直没拍好它的花,倒是在西双版纳的南药园遇上它满树的蒴果,蒴果如弯弯曲曲的豆角,非常整齐划一。最大的特点就是1回羽状复叶。

它的属名Stereospermum由希腊语的stereos(坚硬的)+sperma(种子)组成,指它的种子坚硬,可惜我没验证过,它的种加词colais找不到出处。

它生长于海拔(150-)1100-1800米的热带丘陵、沟谷密林中,分布于中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

木材为良好的硬材,材黄褐色至灰褐色,似揪木,边材和心材无区别,由于浅色的带状木薄壁组织及射线,与褐色的木材相间,径面具悦目的花纹,材质硬重,木工性质优良,抗腐性强,为建筑、家具及室内装饰用材。树姿优美,花、叶均可观赏,适于温暖地区庭园栽植,可作庭荫树、园景树及行道树。



照夜白属(Nyctocalos

40 羽叶照夜白 Nyctocalos pinnatus

紫葳科、照夜白属缠绕木质藤本植物。花朵通常夜间开放,早上凋谢,照片拍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它的属名Nyctocalos由希腊语的nyktos(夜)+calos(美丽)组成,指美丽的花夜间开放 ,种加词pinnatus意为“羽状的”,说的就是它的叶片特诊。

中国特有种,产云南南部及东南部(河口、元江)。生于海拔160-670(-1500)米的河谷密林中,湿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南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梓属(Catalpa

41 楸 Catalpa bungei 

我们通常称之楸树,在植物命名里,楸树的中文正式名就一个字,楸。

紫葳科、梓属乔木。又名梓桐、水桐、金丝楸、旱楸蒜台。

其属名Catalpa来自印度安语catalpa,是一种植物名 ,总加词bungei命名于十九世纪俄罗斯的植物学家Alexander von Bunge(亚历山大,1803-1890)。

楸树产中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在广西、贵州、云南栽培。模式标本种采自北京。

楸树享有“木王”之美誉,楸树的历史久远,据研究,上溯至地质年代四季冰川前的始新世华北及其它地区就有楸树分布,是经历中国史前地质地貌结构变迁得以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

该种性喜肥土,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木材坚硬,为良好的建筑用材,可栽培作观赏树、行道树,用根蘗繁殖。花可炒食,叶可喂猪。茎皮、叶、种子入药,果实味苦性凉,清热利尿,主治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热毒疮廊,孕妇忌用。

42 梓 Catalpa ovata 

紫葳科、梓属高大乔木。在东北称为臭梧桐,河南俗称花楸、河楸。种加词ovata意为“卵形的”。
中国古代早期人们对“梓”的记载,实际是对楸、梓的总称。后来为了加以区分, 古人认为不结实的是楸树,结实的是梓树。北魏贾思勰(xié) 《齐民要术》卷5说:“然则楸、梓二木,相类者也。白色有角者名为梓”。古人认为梓树有子,“子”通“籽”是果实的意思,而楸树无子,所以将有子的命名为“籽”,即梓树。古时常在宅前栽梓,宅后栽桑,故用“桑梓”来比喻故乡。
梓木适合用来制作各种器具,古人把制作器具的木工雅称为“梓人”、“梓匠”。皇帝、皇后用梓木做的棺椁,则加以区别称为“梓宫”,如康熙帝在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后的第三天“迁送大行皇后梓宫于紫禁城西”。

因为我没遇上它的花期,在浙江诸暨算是见过它而已。

单独记录过的物种链接如下:

1、黄花风铃木
2、吊灯树
3、黄钟花
4、海南菜豆树
5、硬骨凌霄
6、凌霄
7、蒜香藤
8、非洲凌霄
9、火焰树
10、号角藤
11、叉叶木
12、连理藤
13、玫红栎铃木
14、金黄栎铃木
15、厚萼凌霄
16、紫花风铃木
17、毛叶猫尾木
18、粉花凌霄
19、火烧花
20、海滨猫尾木
21、照夜白
22、蜡烛树
23、猫爪藤
24、两头毛
25、铁西瓜
26、楸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