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定窑为例,浅议瓶中之王——梅瓶的千年逆袭之路

 历史探奇 2023-06-09 发布于河南

传统陶瓷概分为盘碗类卧件和瓶罐类立件,盘碗类卧件为大宗产品,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瓶罐类立件虽也做生活用盛器,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也逐渐凌驾于生活之上,成为欣赏类的陈设瓷,甚而收藏品。陶瓷立件“瓶中之王”业内公认的是梅瓶,其他形制产品或有对金银器、玉器、青铜器等材质器物的借鉴和模仿,但只要提到梅瓶,毋庸置疑是指陶瓷器。梅瓶,自宋、元、明、清到当代一直生产不衰,纹饰虽异彩纷呈,千变万化,形制却大体为小口,短颈,丰肩,修长腹,是极有辨识度的器形。

图片

白釉梅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梅瓶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但名称由来却是近几百年来的事,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作此式。元、明暨清初,历代皆有斯制。”在古代梅瓶中,定窑梅瓶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挺拔修长、鸿朗俊雅的外形在众多梅瓶中脱颖而出,卓尔不群。定窑研究专家陈文增先生说 “只底部那一段直中外翻的弧线委实不好操纵,太直则显僵硬,外翻太重则显柔媚,刚柔之间、俊秀之外以构刚健俊逸。”相比其他器型,定窑梅瓶普遍体量较大,多在35厘米以上,更是显得峻拔挺立。

图片

定窑牡丹纹刻花梅瓶(故宫博物院藏)

1、来源于辽代的储酒器——鸡腿瓶

关于梅瓶的祖型,陶瓷界基本有一个共识,来源于辽国(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的储酒器——鸡腿瓶。北地天寒,辽人常饮酒以暖身,储酒器为鸡腿状,俗称鸡腿瓶。契丹为马上民族,居无定所,常随牧场迁徙,所以要求鸡腿瓶首先从形制上要便于携带。鸡腿瓶为小口,口沿向外翻卷,短颈,易于系绳使不滑脱;细长腹,不管人背还是马负都很贴附,不会随着行走而囫囵打转。

图片

定窑“官”款鸡腿瓶(定州市博物馆藏)

用绳套瓶是佛家行脚僧携物的常用方式,不过套的是净水瓶,以在远行中对瓶体保护,也便于背负、手提,敦煌壁画中有僧人在一旁打坐,身后树上悬挂净瓶的画面,净瓶就装在一个结绳套里。净水瓶腹部与鸡腿瓶类似,准确地说与后期中原的梅瓶更相似,自颈部以下与梅瓶如出一辙,瓶体上大下小,呈倒梯状,在运行中绳套会越来越紧;可见是为搬运安全考虑的设计。

图片

唐  莫高窟第17窟洪辩像

图片

定窑净瓶(定州市博物馆藏)

甚至同为草原民族的金代女真族,也对鸡腿瓶这种酒器情有独钟,在辽金墓葬壁画中,备酒、宴饮的场景多有鸡腿瓶设置,在宴席一侧,有的还设有孔的几案,三个一组,将梅瓶插入孔中固定这种画面中的鸡腿瓶多是酱黑色,与北方许多窑厂出土的粗瓷黑釉鸡腿瓶相符。金代后期定窑粗瓷产品产量增加,鸡腿瓶也大量生产。

图片

宣化辽墓壁画中的梅瓶,为使放置平稳,小足置于桌面的插孔中

图片

进酒图壁画(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村金墓出土)

图片

定窑粗瓷鸡腿瓶(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藏)

2、鸡腿瓶溯源之北朝的有系瓶、仰韶文化的尖底瓶

归根结底,鸡腿瓶也好,净瓶也好,造型的变化都是由使用要求决定的。其实,在辽人发明鸡腿瓶之前的北朝有系瓶,与宋代梅瓶更为接近。1974年出土于磁县东魏墓(547年)的褐釉双系瓶,只比宋梅瓶多了双系,双系也是为背缚或提挂功能而设计的。1982年淄博北朝墓出土青釉莲花尊造型也有类似,只是两系变成了四系,之后,隋代的四系盘口瓶延续此种风格。这一时期的有系瓶多出于中原境内,相比辽人少了迁徙日常,所以从形制上更壮硕,强调提拉功能的耳系。对汉民族文化心有向往的辽人大概受此启发有所借鉴,为了适应迁徙的马背生活而创作了鸡腿瓶,器型更修长。

图片

北朝  褐釉双系瓶(磁州窑博物馆藏)

图片

北朝 青釉莲花尊(淄博中国陶瓷馆藏)

图片

隋  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故宫博物院藏)

说到有系瓶,无非是自系穿绳,取送、运输方便,还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尖底瓶。尖底瓶为一种酿酒器,酿酒时要将酒瓶埋入淤泥中发酵,这种细长尖底器易于按压进入泥潭,瓶内酒液能最大面积地与淤泥接近,利于发酵。发酵时酒中的杂质沉淀聚集到尖底,在倒酒或用苇管汲饮时保持酒的清净、无渣滓。尖底瓶有双系,在肩下至腹部位,也是为了提携方便。专家们还结合汉字的演变历程发现,“酒”字就是尖底瓶造型演化的象形字。

图片

仰韶文化  小口尖底瓶(古陶文明博物馆藏)

图片

公元前2000年,叙利亚人用吸管喝尖底瓶里的酒

图片

小口不易挥发,小足易于杂质沉淀,从尖底瓶到有系瓶、鸡腿瓶,这种形制的酒器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仍是酒瓶的标准形制。小口,小足,修长腹,无关形制是否优美,而是科学选择的结果,可见古人的智慧。

图片

白釉梅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3、唐宋时的盛酒大瓶——经瓶

汉唐以来,皇帝专门设置御前讲席,由德高望重的大儒讲论经史,讲经结束后还有酒宴,称为“经宴”;经宴上的酒瓶称为“经瓶”、“酒经”。此时的大唐酒瓶,因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生产的器物也显得雍容、丰满,安稳富足的中原生活淘汰了方便运输的双系,瓶身粗壮、硕大,以满足隔三差五的宴饮唐李寿(577—630年)墓石椁内刻线画中,就有一个手捧似梅瓶器物的侍女,被专家认为是有迹可寻的中原梅瓶的发端。山西汾阳唐曹怡墓(655年)就出土了青釉梅瓶,与后世梅瓶几无二致。

图片

唐 李寿墓石椁内刻线画

图片

隋唐  青釉梅瓶(太原市博物馆藏)

图片

唐  青釉梅瓶(山西汾阳曹怡墓出土)

大唐经济空前繁盛,吸引了周边少数民族到大唐郊游、贸易,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宋时,因为辽人与中原有长时间的和平贸易,也可能受辽人影响,或为满足辽人需求,大辽民族的鸡腿瓶慢慢就有了中原经瓶的影子,中原酒器也出现了如鸡腿瓶类的酒瓶。作为储酒器,放置时间越久酒就越香醇,因不似辽人逐水草而居的频繁迁移,中原梅瓶体量上做得更大,更肥硕。从形制上看,宋人更喜欢柔和、饱满,挺拔,恬淡,线形空灵、典雅,如大家闺秀般端庄大方。北宋袁文《瓮牖闲评》中有“今人盛酒大瓶谓之京(经)瓶”,南宋赵德麟《侯鲭录》:“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其中关于“酒经”的描述即为今梅瓶形制。书中还说到曾有外夷到中原,听见“五经到”,以为是儒家经典中的“五经”,就赶紧整理衣帽准备迎接,却不知原来“五经”就是五瓶酒,闹出了笑话。

图片

图片

明  唐寅临宋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

图片

宋  李公麟《醉僧图卷》

宋徽宗《文会图》中描绘了君臣宴饮的场面,一侧有童子备酒,桌案下有一只白色经瓶,瓶口用布包扎,与传世定窑梅瓶无异。白沙宋墓夫妻对饮的壁画中,桌案下就有一带座梅瓶。在另一侧的壁画中,还有侍者靠肩怀抱梅瓶的场景。宋画《寒窗读易图》中,亭子里文人正认真读书,案头有一瓶梅花,远处水畔匆匆赶过来的戴斗笠的仆人,手里提着一件梅瓶,似是来给主人送酒暖身有梅、有瓶、有酒,在寒冷的冬日,寒山江畔的亭子里显得格外宁静安谧。

图片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局部

图片

定窑梅瓶(吉林省舒兰县完颜希尹家族墓出土)

图片

图片

河南白沙宋墓壁画

图片

宋  汤贻芬《寒窗读易图》

作为酒器,无疑梅瓶是有盖子密封的,防止酒水挥发,但因时间久远,很少有带盖子的唐宋梅瓶流传,虽然遗址有众多器盖出土,也不确定哪种是梅瓶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定窑已经生产有柱状舌的器盖,在舌上缠裹棉麻类材料插入瓶口,可使其密封,如现在的软塞。销售、运输中,装酒的梅瓶还要用泥封,签押官封印记、店名、酒名等,如《水浒传》中就有“酒保取过两尊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开了泥头。”其中的“泥头”也即酒瓶的泥封。为了保护泥封不受损坏,还附以杯状瓶盖。

图片

定窑白釉梅瓶(定窑遗址出土)

图片

定窑器盖(曲阳县定窑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

山西平定县西关村金墓壁画

图片

古代“流香“酒瓶泥封

4、经瓶向花瓶的华丽转身

从有确切纪年的定窑出土梅瓶看,较早的为北宋江苏金坛孙昭德墓(1070年)和镇江章岷墓(1071年)的酱釉梅瓶,形制与成熟期的梅瓶相比更粗犷一些,口稍大,呈盘状,颈较长、粗,丰肩至腹微收,整体不若后期梅瓶修长、俏丽,通体施酱釉,没有花纹,23厘米高左右,为定窑北宋早中期产品,墓主都是北宋时的官员。到北宋晚期,定窑拉坯和刻花技术都已十分成熟,梅瓶形制基本定型,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装饰也是独有的刻划花,体量上更大,高多在40厘米左右,如我们常见的北京故宫藏定窑梅瓶,是出土于明墓的北宋后期作品,比例匀称,形制优美,口、足讲究,刻花刀线流畅,构图疏朗有致,是十分难得的珍品。

图片

定窑酱釉梅瓶(江苏金坛宋墓出土)

图片

定窑酱釉梅瓶(江苏镇江宋墓出土)

图片

定窑牡丹纹刻花梅瓶(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时代,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有宋一代文人,即使对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器物都能衍生出许多高雅的情趣来,宋代文人引领的“闻香、插花、挂画、点茶”四般闲事源远流长,其中对于花的痴迷更是甚于任何一朝,头上簪花,衣上绣花,纸上画花,喝完酒的瓶子都可以顺手取来,折一枝花插进去,这就是宋人的风雅。“诗案自应留笔砚,书窗谁不对梅瓶”、“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等,好多的咏瓶梅宋诗,虽有“梅瓶”二字,却也只是泛指插贮梅花的瓶器,而不是特指现有的梅瓶形制。宋萧泰来(号小山)《亭坐》诗:“公余终日坐闲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看梅开梅青,较推杯换盏应是更大的乐趣吧经瓶,还没等酒气散尽,就成了梅花依身的雅宅精舍,成功地完成了酒瓶向花瓶的华丽转身,实现了整体气质的飞跃。

图片

宋  赵伯驹《莲舟新月图》局部

图片

瓶花来源于礼佛时的香花供养,后进入民间世俗化,成为室内陈设和几案清供,如河北宣化辽张世卿墓壁画就有酱黑色盘口梅瓶瓶花,成组排列,似有特别的仪式,与江苏出土的定窑酱釉梅瓶相似。南宋《戏猫图》中,八只狸猫于庭院一角戏耍,几案上有插贮红珊瑚的两只蓝色梅瓶,可见是富贵之家清供之物。

图片

河北宣化辽墓壁画

图片

定窑酱釉梅瓶(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南宋  佚名《戏猫图》

5、明清时期的陈设花瓶及收藏品

因为宋代的流绪,明代文人同样追求生活的精雅,更重精神世界的满足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入,插花同样是一种生活愉悦方式,甚至在室外、乡间、船头、郊野,也要营造出一份优雅的境况来。花瓶随身携带,花枝随处折取,花瓶以小为宜,如宋时30厘米以上的经瓶是万不可以的,那就显得太粗鄙了。明张德谦《瓶花谱》说“瓶宁瘦毋过壮,宁小毋过大,极高者不可过尺,得六七寸、四五寸瓶插贮,佳。”从明代的诸多文人笔记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梅瓶”的记载。从出土的明代各式梅瓶考古来看,也是装酒的大瓶。在明代青花梅瓶中,有“携琴访友图”,画面中有仆人用扁担挑着酒瓶,是梅瓶的形制。此时已经香消玉殒的定瓷在明人的生活中已是十分珍贵稀有,文震亨《长物志》说,花瓶“用官、哥、定窑古胆瓶、一枝瓶、小蓍草瓶、纸槌瓶”,说的都是宋代的名窑名器,或许“一枝瓶”就是明人对“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梅瓶的称呼。

图片

明  携酒寻芳图梅瓶(桂林市博物馆藏)

不管是宋代还是有明一朝,插贮最受青睐的花材莫过于梅花,更符合文人清雅、高洁的品格追求。所以,载以形制的“梅瓶”二字虽然没有出现在宋明的文字中,却被对汉文化崇尚有加的满清文人挖掘出了几百年的清雅气质,他们入主中原后,对插贮梅花的文人阶层十分向往和乐于效仿,把瘦俏宜梅花的瓶子从千姿百态的陶瓷瓶中独立出来,赋予“梅瓶”的称谓,也算是对宋明文人雅致生活的追忆。

图片

元  佚名《第四嘎礼嘎尊者轴》局部

图片

定窑牡丹纹刻花梅瓶(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明  唐寅〈采菊图〉

图片

定窑梅瓶(江苏江阴夏港东园村出土)

有人考证,梅瓶作为一种器物称谓,最早在清康熙六十大寿《万寿盛典》的寿礼中就提到。在清宫档案记载中,仅乾隆一朝收受臣工进贡的742件定瓷中,明确的梅瓶品类有8件,有粉定梅瓶、画意梅瓶、印花梅瓶、瑞莲梅瓶,其他四件皆为“梅瓶”此时的梅瓶,除了做花瓶外,尤其宋代窑口生产的梅瓶,已成为皇宫的收藏品。乾隆尝言“今时所见定窑皆白色,上者谓之粉定,次者谓之土定”,就连土定他也不放过,在乾隆十年十月二十日,太监如意交上土定梅瓶一件,乾隆还传旨“配栏杆座”。郎世宁绘《乾隆观孔雀开屏图》中,乾隆身后的桌案就有带栏杆座的白色梅瓶,似为日常陈设的定窑梅瓶。乾隆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分别由太监胡世杰交“定窑拱花梅瓶”和七品首领萨木哈“定窑梅瓶”一件认看等次,从进贡时间和进贡人看,与之前的8件梅瓶也并不重复。乾隆十三年,总管刘沧州交“定窑小梅瓶一件,着装入百什件”,成为乾隆百宝箱里的珍藏。

图片

郎世宁《乾隆观孔雀开屏图》

图片

定窑莲纹刻花梅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梅瓶,承载着一千多年来东方民族一代代文人亟待安放的心灵,再美味的经宴,也难抵与瓶梅相依为伴的山野清雅,林逋(林和靖)也许是厌倦了经宴上的酒色学究气,才对梅产生了这如妻的情结和志趣。可以想象,在林逋的瓶花中,总有一只梅瓶在默默地注视着这个一生与梅结缘的痴人。虽远离庙堂之高,每日与梅相视相栖,又何尝不是另一番有趣的归宿。

图片

宋  马远《林和靖图》

参考书目:

1、陈文增著《定窑研究》,华文出版社,2003.09.

2、孙机《唐李寿石椁线刻侍女图、乐舞图散记》,《文物》,1995年第5期。

3、杨俊艳《北朝瓷器艺术》,《收藏》,2019.12.

4、李仰松《对我国酿酒起源的探讨》,《考古》1962.01.

5、路菁《辽代陶瓷》,辽宁画报出版社,2003.02.

6、赵聪月《从清宫档案看故宫旧藏定窑瓷器之来源》,《故宫博物院八十七华诞定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4。

7、《中国墓室壁画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11.

8、叶佩兰主编《海外遗珍·陶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06.

9、《宋辽金纪年瓷器》,文物出版社,2004.07.

10、《定州花瓷》,国立故宫出版社,2014.01.

11、陆军《中国梅瓶研究》,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08.

12、北京艺术博物馆编《中国定窑》,中国华桥出版社,2012.09.

13、《中国陶瓷·定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09.

14、林洪《河北曲阳涧磁村发掘的唐宋墓葬》,《考古》,1965年第10期。

15、宿白《白沙宋墓》,三联书店,2017.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