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师绝招:实证论文写作的要点分析

 学术进修 2023-06-10 发布于河南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表示,文章不但是要让人看懂,还要让人不费力就能看懂”这对于我们写论文来说也是一样的。

论文写作,就是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作者经过思考之后,把想法变成文字,最终得出一个文本来,而这个文本最终是要给读者来看的。

一篇好的论文是作者思维、读者思维的有机结合。

毕竟论文写出来是要给读者看的,要读者理解才可以。所以我们在论证的时候,要带入读者思维,要判断所使用的表达是否为读者所理解。

论文的意义在于传播,必须以易于读者理解作为表达目标。像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论证,需要考虑怎么样写作可以让读者更明白,如果只是自说自话,沉醉于自己的表达中,不考虑读者视角,那么写论文会给人一种“飘着”的感觉,难以让人理解。

要读者相信作者的回答,要知道什么问题对读者最重要。

很多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无从下手,对于哪些时间该做什么毫无头绪,每天就像无头苍蝇东飞西撞。这时候需要你弄清楚每个阶段应该完成什么内容。

1.准备阶段

如果以为今天想做研究,明天就可开始,或许不现实。要开始真正的研究,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以获得观察现象的必要视角 (perspective)、参照系 (reference 或 benchmark) 与分析工具 (analytical tools)。否则,即使看到现象,也可能无从下手分析。

2.选题

实证研究的第一步就是选题,即选择研究的题目。对于刚起步的研究者,常常不知如何选题。研究者通常知道自己想要研究的领域,但这还不是一个具体的 “研究问题” (research question)。

3.探索性研究

有了潜在的研究问题后,首先需要进行初步的 “探索性研究” (exploratory study),看看它是否具有新颖性与可行性。比如,通过查找文献,考察别人是否已经做过类似研究,并大致了解数据是否可得。

4.收集与整理数据

实证研究的关键材料乃是数据。如果数据质量不高,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建立计量模型

虽然实证研究可以没有理论模型,但如果有好的理论模型作为基础,则更有说服力。

6.选择计量方法

有了计量模型与数据之后,即可根据数据类型与特点,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

7.解释回归结果

使用计量方法估计模型后,计算机软件 ( 比如 Stata ) 将输出相应的计量结果

8.诊断性检验

任何计量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如果前提不成立,则无法使用此计量方法 (可能导致不一致的估计)。因此,在估计完模型后,应对计量方法的前提条件进行 “诊断性检验” (diagnostic checking) 或作出定性说明。

9.稳健性检验

为了使用特定的计量方法,研究者通常需要做一系列的假定。但问题是,论文的主要结果是否对这些假定很敏感?为此,有必要放松论文的某些假定,看结果是否稳健或基本不变,这称为 “稳健性检验” (robustness check) 或 “敏感度分析” (sensitivity analysis)。

写论文是学术道路上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家头疼的问题之一,很多学友被论文折磨的苦不堪言,寝食难安。

为此,学术进修课堂特邀请到:姜红丙博士,从论文的十个部分组成,来分析每个部分都有哪些逻辑要点要遵守。姜红丙博士从读者视角来分析,通过对论文的结构的详解,教大家摆脱论文写作过程的痛苦。

更多学术讲座、学术辅导、论文干货、写作技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