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读庾信的《枯树赋》/林宪君(重庆)

 兴凯湖文化在线 2023-06-10 发布于黑龙江



读庾信的《枯树赋》

                      

/林宪君(重庆) 


近日又翻开了庾信的《枯树赋》,重读了一遍,又有新的感受。多年以前我读这篇文章,只有一种悲凉的感觉,没有涉及到对人生的感悟。我40多岁时,还处于壮年时期,读了《枯树赋》,心情与现在88岁时的感受迥然不同,且有天壤之别。

庾信画像

我先将《枯树赋》的原文首尾两段摘录几句: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 此树婆娑,生意尽矣……乃为歌曰: 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为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尔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枯树赋片断

我摘这两段话的大体意思是: 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局不稳,许多文人郁郁不得志。当时有个叫殷仲文的人,此人英俊多才,温文尔雅,学识渊博,恃才傲物,名扬天下。朝廷将他外放为“东阳太守”,他为此感到很不得志,整日精神恍惚,怏怏不乐。他走到庭院,看到一棵枯萎的老槐树,便叹息说: 这棵树曾经婆娑多姿,如今即将枯死,毫无生机……于是有歌辞说: 建章宫三月大火后,残骸如筏在黄河上漂流万里;那些灰烬不是金谷园的树木,便是河阳县的花果。大司马桓温听后感叹说: 过去在汉水之南种下的柳树,曾经柳条飘曳,依依相惜;如今看到它的枝叶凋零,江边一片凄凉伤心的景象,树尚且如此,又何况人呢?
据说毛泽东晚年,很喜欢庾信的《枯树赋》,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反复背诵,又叫别人读给他听,可见喜爱之深。1976年恰逢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吉林的殒石雨,他十分震惊;接着又是唐山大地震令他不安;加之朱德和周恩来去世,使他极为伤感!当年6月,他又经历了一次心肌梗塞,刚有恢复就找来庾信的《枯树赋》来读,他默默地背诵着其中的句子: “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些句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今天我重读《枯树赋》,感觉这篇文章充满了人生哲理,属优美的名篇佳作,全文妙笔生花,文釆斐然。它亦树亦人,以己喻树,以树喻人,借树木由枝繁叶茂,到枯萎死亡,来比喻自己由风华少年到风烛残年,人的一生枯荣盛衰,只是一瞬间的事。全篇文字荡气回肠,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亡国之痛,人生一世之艰难,跃然纸上,文章读之琅琅上口,音韵铿锵,名为咏树,实为喻人。


庾信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认为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他能正确对待人和树的衰败,仍然在《枯树赋》中流露出无限的伤感。他曾经在《小园赋》中表示: “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寸断!”庾信文如其人,他对人间的悲欢离合,儿女情长……心中最为嘹亮清楚!
我们应该汲取《枯树赋》中的营养,看透人生从欣欣向荣到衰老死亡;正视自然规律,坦然接受自己变老的现实,以平常的心态面对生老病死。世上没有永不衰老的人,即使千方百计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也只活了49岁。
一个人的年龄可以变老,容颜可以变老,但心态不可以变老,一旦心态衰老,生命便没有意义了。朋友们!你们认为呢?我认为,只要积极乐观,阳光自信,大度善良,助人为乐,积德行善,善待自己,知足常乐……这一辈子就值得了。

2023.6.9
作家档案

林宪君  汉族  大专毕业   四川省团校副教授,民革党员。1935.1.5生于山东牟平抗日根据地,9岁参加儿童团,12岁参加童子军,终生从事共青团教育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起,在家里开始写各种题材《小故事》三百余篇,至今已88岁,仍乐此不疲!

【在线编辑:腊梅】

顾问:孙文斌  沈晓密  秦 萌  郭亚楠  鄂俊光  于浩  张磊晶  刘俊

主编:林兆丰 13115477919(微信)

制作:腊梅 15045786778(微信)  主播:安可 望月 仁娟 小海 木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