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 文征明 行草书《归去来兮辞》

 家有学子 2023-06-10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图片
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图片
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

图片
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图片
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

图片
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

图片
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

图片
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

图片
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图片
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正月廿又七日,徵明书于玉磬山房,时归老十有三年,年七十矣。

文徵明《归去来兮辞》,纸本行草书,作于82岁,书录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从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徵明历经波折后归于平淡的心态,书法创作上心手双畅,达到“无意于佳而佳”的奇妙境界,此作虽高龄时所作,却风骨卓然。

文征明是明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人格魅力、崇高品质备受尊敬,其才华横溢,在书法领域成就颇高。文征明将儒家思想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处事和行为中,以“达则为孔明,穷则为渊明”的信条来引导自己。正是这种态度,推动了他在书法艺术领域的进步。

作为儒家信仰者,文征明在书法领域有着明确的审美观念。一方面,他强调严谨的法度、规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书法艺术中的具象表现。另一方面,文征明主张艺术家的品质与作品紧密相连,强调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书画大家。

文征明是吴门书派的核心代表,领导了吴门书法的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他的才华得到了广泛认可,对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吴门书派作为一个书画领域内的强大的文人团体,也为文征明提供了宽广舞台。他的书法艺术在吴门书派中独树一帜,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和创新。

文征明凭借着吴门书派这个舞台和自己的才华成为了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文征明曾经多次书写《归去来辞》,可见文征明对陶渊明的这首《归去来兮辞》作品有多喜爱,这篇是他70岁行草书《归去来辞》,来自明文待诏书画合璧卷。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著名篇章,反映了他弃官归隐田园后的心境。文征明在晚年不止一次抄录过此篇辞赋,从这种反复的书写而又刻意精心的创作态度中不难看出作者晚年闲适平淡、颐养天年的平和心态。

释文:

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 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 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 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山由〕,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木卓〕孤舟。既窈 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 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 夫天命复奚疑?

款署: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正月廿又七日,征明书于玉磬山房,时归老十有三年,年七十矣。

文徵明也热衷于书写陶元亮的《归去来兮辞》,传世作品当下可见的有5件。文徵明享寿90岁,在清代以前还没有比他更长寿的书家,他绝大多数的书法精品都创作于晚年,87岁写出了精妙的行书《赤壁赋》,89岁用小楷为东坡居士《赤壁赋》题跋……这一系列神仙般的操作,令世人惊羡不已。

  文徵明的父亲文宗儒是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卒于温州知府任上。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他考中了长洲县生员。此后的岁试,他因字写得太难看被考官置为三等而不中。于是他发奋习书,在摹古中锻造自己,字迹越来越秀美,愈发稳重老成、意态生动而无火气。他的功名之路一直不顺,考到53岁都没能越过“生员”,很是窘迫!54岁那年(1523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经吏部考核,他被授职翰林院待诏,职低俸微。因同事排挤,上任一年便提出辞职。恰在此际,他创作了我们今天能见到他最早书写的小楷《归去来兮辞》,落款为“嘉靖三年(1524年)夏五月书于停云馆,长洲文徵明”。这件作品的风格受东坡居士影响较多,稳重温润,老成秀劲,法度谨严而仪态生动。文徵明辞职时已57岁,但他似乎并没有因此而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他也并非真要归隐田园,也并不抱怨生不逢时,相反他十分珍惜这段经历,书写《归去来兮辞》只是他的雅趣寄托,他在追慕前贤,他在瞄着心目中的偶像东坡居士、赵文敏前行。于是慨然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专攻诗文书画,在他此后的作品落款中时常可见“前翰林院待诏”字样,他的人生在慢慢展开,缓缓地绽放!

  文徵明70岁所作行书《归去来辞》卷,是一件书画合璧作品,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作品落款为“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年)正月廿又七日,徵明书于玉磬山房,时归老十有三年,年七十矣”。孔子谓“七十而从心所欲”,古人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徵明书此作,于古时而言年龄已很老了,他生活的时代是馆阁体盛行的时代,可他硬是不受时风影响,直追晋唐风韵,同时因为年长性慢更偏向理性,故极少见草率之笔。文氏用笔流畅劲健,法度严谨,不仅笔笔精到,而且还富有弹性,筋力绵长,笔画线条质感超强,特别是转折处提按顿挫的处理非常微妙,古淡之中展现平和趣味,呈现出笔力遒劲、体态雍容、风流儒雅的艺术特点。

  文徵明74岁时所作行书《归去来辞卷》,2017年现身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作品落款为“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1543年)夏五月廿又三日,灯下书,徵明”。卷末有清代浙江台州知府刘宗标的题跋,“文待诏书宗二王,出入欧虞颜柳之间,尤得力于赵松雪,平生工楷书,晚年犹能作蝇头小字,盖其目力腕力有过人者,今观此卷,纵横驰骤不拘物于绳墨而神与古会,诚稀世之宝也,借观数日,爰赘数语以志景慕云。光绪乙未夏临贺刘宗标跋”。愈老愈精,于文氏可谓十分贴切,晚年犹能作蝇头小字更是令人惊愕。他有一件同年创作的小字《琴赋》作品(字径1.5cm左右),落款写道:“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其实,那时文氏的圈子里,已经出现对付老花眼的神器,当时称之为“叆叇(ài dài)”,也就是今天的眼镜,或许文氏是戴着老花镜完成的那些惊艳了世人的杰作。

  文徵明小楷书《归去来兮辞》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落款为:“辛亥(1551年)九月十一日,横塘舟中书。徵明。时年八十又二。”82岁以小楷抄录长篇文字,但却没有界格,显现自然恬淡、清雅俊逸、空灵超拔的特点,展现高超的控笔和布局实力。文徵明这件作品总体给观者的感觉是气息清俊儒雅,笔法多出自《黄庭经》《乐毅论》,却又受欧阳率更影响甚多,结体方整紧劲、字势修长俊逸。通篇字体的大小、间距、行气无不畅达贯通,潇洒自然,精细严谨,无一懈怠之笔,这对于一位高龄老人来说尤为难得。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记载,文氏早晚必书小楷一篇为日课,多年养成习惯,可见其积学功深。这件作品《元明人书册》曾著录。清代大收藏家安岐曾过手收藏,并录入《墨缘汇观》法书下卷中。

  文徵明83岁时又创作了一件行草书《归去来兮辞》。卷前有引首“《归去来辞》文待诏真迹,贝简香藏”,归字已脱落。落款为“嘉靖壬子(1552年)三月廿又二日,书于悟言室中,徵明时年八十有三”。这件作品落款后有恭寿老人王澍题跋:“待诏此书,无笔不入圣洵,晚年得意之作,不可到之境也,恭寿老人观。”贝简香,名墉,字既勤、定甫,号简香,江苏吴县人,与其岳父袁廷梼相似,痴迷收藏古书、金石、字画,不问家事,也不治生产,家益贫而藏书益多,刻有《千墨庵帖》《宝严集帖》等。我们可以想见,书写这件作品时,文氏自信心满满,按年龄计,他已远远超越了苏东坡、赵文敏这些心中的偶像,他控笔愈发自如,点画处理更加娴熟,线条顿挫使转自然、从容,他在和他的偶像们共享笔下流淌的旋律,内心的幸福感悠然而至。

  慢,是文徵明生命轨迹的鲜艳亮点,也是他艺术生涯卓尔不群的特质,是生命赐予他最好的礼物。经年累月,让文氏大音希声,誉满朝野。那些购求书画的拥趸,踏破了他家的门槛,车马络绎不绝,访客接连不断。为了求他撰写墓志铭,众多达官贵人的家属不远千里赶到苏州登门拜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即将羽化的他还在为御史严杰的母亲书写墓志,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这是文氏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是他慢慢享受的高品质生活,人生赢家,归去来兮,慢慢地走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